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必须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未来五年的发展必须努力做到:
一是突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立足省情,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机遇意识,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以项目带动发展,实施一批能够带动全局、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夯实发展基础,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二是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立足发挥比较优势,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突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整体面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增强中心城市的发展和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是突出资源节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实施以节能降耗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五是突出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改革攻坚,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是突出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相协调,不断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立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公平,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与改革成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二)发展目标
--总量调控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007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0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高于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五年城镇新增就业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左右;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结构调整目标。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提高,服务业发展壮大。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5∶46∶41.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5%以上。
--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50%和20%以上,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城市和农村医疗服务设施继续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全省农村居民,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贫困人口继续减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可持续发展目标。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 2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5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左右;城市环境质量和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指标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