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社会就业、社会保障和扶贫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200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6.6%。45万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200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农村贫困面下降到2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 6.05‰。
专栏1:“十五”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无年累计数
同时必须看到,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基本省情仍未改变,发展阶段明显滞后。一是全省正处在加快实现总体小康目标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阶段、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难度较大;二是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型过渡的阶段,工业化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约束趋紧,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三是正处在重点突破和协调发展并重的阶段,新的增长点不多,城市带动作用不强,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得到遏制,环境承载能力低;四是正处在改革攻坚的阶段,改革承受能力弱,市场化进程较慢,体制机制性制约明显,投资主体单一,非公有制经济实力不强。总体上看,"十一五"时期仍将处在一个夯实基础、改善环境、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

今后五年,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国内发展环境看,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我省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针政策,有利于我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破解"三农"问题,遏制城乡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国家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我省转变增长方式,改造提升能源、原材料工业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促进我省继续加快改革步伐,为促进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间产业重组转移速度加快,将为我省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更有效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参与区域和国际合作提供更新机遇。当前,全省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对省情认识更加深化,发展思路更加成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同时,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势头迅猛,后发展地区产业发展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我省资本短缺、人才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未来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总体判断,"十一五"时期,我省加快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发展环境比较有利,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迈向新阶段。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两个高举、一个加强"和"两抓两放"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工业强省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