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继续发展与地方特色经济相配套的现代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发展适应社会多层次多方面需要的服务市场,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地方资本市场,发展证券、期货、投资、基金、信托、保险等多种专业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强和完善产权市场功能并规范交易规则。鼓励并指导各种所有制企业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鼓励和吸引外资银行的进入。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促进金融业务创新和间接融资。进一步扩大市场定价范围,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探索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发展并完善土地、劳动力、人才、技术等要素市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六、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
积极开发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对外经贸合作,调整进出口结构,扩大进出口总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短缺资源,努力扩大农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对外工程承包、技术和劳务输出。继续深化外经外贸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经营主体多元化,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跨国生产经营。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国外大公司大集团和拥有先进专利技术的中小企业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外资企业不断扩大生产经营领域和规模。探索转让项目运营权或收益权等直接利用外资方式,继续做好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工作。进一步加强同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发挥我省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吸引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在我省建立面向西部和中亚输出产品的外向型生产加工基地。强化与周边省区的经济技术协作,逐步实现资源、信息、技术和产业等多层面的互补多赢发展。
七、继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环境也是生产力。继续营造环境,是加快我省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进一步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措施,推行"一站式"服务,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创造良好的办事环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落实政务公开措施,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政府信用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统一的企业和公民个人信用社会征信服务平台,加大社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力度,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第九章 提高资源保障和环境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全面树立节约意识,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一、提高资源支撑能力
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节水为中心,合理配置水资源,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协调解决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努力保持城乡用水安全,不断提升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率先把河西走廊建成节水型社会示范带。以水权为核心,实行从水源、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到回水利用的全过程管理。完善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鼓励中水、冷却水、工艺用水的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提高工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率。全面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

坚持把节能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推进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等重大节能工程建设,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改造和能源消耗管理。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形成有利于节能、提高能效的价格激励机制。切实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引导全社会合理使用和节约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