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涛:我觉得今天这个话题对我来说太申奥了,就是说房地产的竞争力作为我们代理公司来谈可能不是那么合适,我觉得如果说我们代理行业怎么帮助房地产商提高竞争力可能更为贴切一点,如果说房地产商怎么提高竞争力那是房地产商的事,我们不必在旁边说风凉话,这是我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各位老大都说了那么多了,我自己对这一块的看法不是说那么全面,因为我从事的行业有关系,一直是发展商的角色,或者是代理行的角色,理想国际大厦,但我接触是写字楼,写字楼在整个房地产市场来讲的话也是占的份额比较少,可能住宅占的份额是很大的,我只是从我写字楼这个角度谈一谈怎么提高竞争力。
我觉得从写字楼运作上,我2000年的时候在中原那块,当时我在写字楼做项目总监,在那个时候觉得写字楼这块的代理实际上和整个的体系和我们大的代替体系是不一样的,包括住宅。写字楼刚才李总也提到为客户服务的代理体系,包括中原在做客户服务部,包括我后来在的公司,世邦卫理士是为客户服务的,我想怎么样为发展商做一个最好的服务体系呢?在中原的时候我也觉得我们代理很多的楼盘,当时我负责几个楼盘,但在代理体系上实际是有问题的,那时候叫独家代理体系,可能有互相竞争的关系,竞争的体系代理的楼盘是否会权力支持,后来我在世邦卫理士的时候我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后来我们在做理想国际大厦,包括北京点国际我们推出是总代理体系,我们现在成立理想阳光公司,我们做一个只为发展商服务的体系,这和住宅的代理很类似,但是全方位和所有做客户的代理商合作,他规避了一个什么都是,比如说一个公司做独家代理,其他的有一个竞争关系,你独家代理行有可能代理一个项目,但是你要做业主的代理服务,你同时又做客服部的代理服务,这样形成一种竞争关系,就是说你在运动场上又是裁判又是运动员,这个体系在写字楼是存在的,尤其可以继续做的。对于发展商来讲,我们如何给他提供一个好的服务,从代理体系这块。实际上在其他的行业也有,在做汽车有汽车总经理,下面有分销商,包括很多IT产品,在中国有总代,下面有很多分销商,他是针对客户服务的,总代理只是针对IBM,比如说因特尔这样的公司服务的。我觉得在代理体系方面我有这样的一些感触,从写字楼上我觉得微带的发展趋势,刚才李总说到一个问题我觉得是很对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做怎么样提高代理行业的分工体系,你做的大而全不一定好,当然我们做的太专业,生存力的问题,我们自己在做代理这块时间还很短,先谈这些。
刘春生:刚才杨总在中原。 李文杰:他是负责我们写字楼的项目,我们现在留不住人。
刘春生:我觉得杨总在原来中原就是专门做写字楼,我最早的时候也是因为理想国际大厦和杨总认识的,我觉得理想国际大厦在操作和运营方面都做了也确实不错,杨总现在是甲乙双方两重身份,刚才我们很多老总都提出今天这个话题大了,如何提升房地产竞争力与开发水准,应该是开发商的事,据我了解今天在座相当一部分都兼有甲方的性质,比如说我们鲁总,包括我们吴总,吴总据我了解也参与开发。我们前一段时间跟王总在一起聊的时候他也在做这个,他现在正在拿别墅的地。其实我们今天推出的主题还是跟大家探讨,大家不管做教练也好,还是做运动员也好,一直在我们整个房地产最前沿的阵地,应该说是北京房地产发展一个最有利的见证人,大家从前期的顾问到后期的代理,咱们今天谈这个话题应该不为过,现在真正做教练我觉得都是当之无愧的,像李总这些人。刚才我们说前期跟吴总聊,吴总说在外地也准备做开发,并且有大量的投入,所以我也想听听吴总有什么观点。
吴江:简单说一下,实际上我也是觉得这个题目还是比较大,实际上做代理公司瞎说话的人很多,大家说话也很容易,因为非常简单,就表达一个观点。但实际上作为咱们在座所有的代理公司也好,包括圈里很多人,大家都明白如何做好项目,但我们说这个问题的时候很那站在发展商的角度说,因为发展商有时候受政策的影响,钱的影响,教育配套的影响,他实际上很难把一个项目做的很好。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讲竞争力,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说的很简单,在发展商那里这盘菜很难下咽,我一开始觉得像我们这样小代理公司是很不好意思来开这种会的,因为我们很难告诉发展商怎么改变他竞争力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刚才其实很同意黄总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开发商他想把自己的竞争力提升,他想把一个项目做好这是他的上层建筑,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今天的供求关系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明年房价肯定要涨,土地越来越贵,而拿完地很多公司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死掉还没有出问题,所以还有前仆后继。我认为现在的开发商和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全贵阶层和经营外衣,但是又非常具有草根社会的本质,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在做取舍的时候,和他做一个项目盘但的时候实际上他的专业化要求是不同的,有些人就是想快速把钱赚回来,有些人考虑我是想很好做好的品牌,那么也就是说他所在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往往决定他的专业化水平,这种专业化水平是很难判断的,我们要说什么,我们从哪个方向来说?他是一个非常草根的发展商,和他是一个北京已经非常有的发展商,他做出的选择是不同的,但结果是一样的。我们今天看被的项目,哪个项目说五年以后依然能保持增值的能力,从外观看起来不那么破旧,几乎没有,我觉得棕榈泉这样的项目可能具有这样的能力,但是当年98年的现代城如何呢?当然华滨家园又如何呢?如果我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来说,开发商在很多方面可能有不同的专业化,这种不同的专业化是根据他所处环境,以及他在这个环境里所能够承担所密切相关的。有些人可能在开发商能力非常专业,有些人在产品设计非常专业,这些都是可能是他的专业化程度,但是每个人专业化程度不一样,他对自己的核心能力判断也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只是在今天的社会,随着我们房地产开发越来越正规,越来越完善,可能未来会出现开发商的综合实力,会向拿地的实力和产品设计能力上靠,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其他的核心竞争能力,比如说跟政府关系的竞争力,实际上这个竞争力是很难判断的。这是第一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