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19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表示,在“十一五”期间将逐步推行物业税,再次引起了对物业税的讨论,有人说开征物业税会使房价降四成,有人担心以后会不会买得起房子住不起,税收压力会不会转嫁消费者?也有专家说目前不动产产权不清晰,房产评估机构和制度不成熟,征收物业税有难度。究竟开征物业税对房地产有什么影响,焦点网也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
潘石屹:征收物业税能增加二手房供应
关于物业税的征收问题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十一五”期间开征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开征物业税,增加房产持有环节的税收,减少流通环节的税,任何国家都在持有环节征税,只有中国对持有物业征税为零。由于持有物业成本低,导致房产流通性差,一方面是空置率高,另一方面老百姓买不起房子。
 |
潘石屹 | 而上半年宏观调控对二手房交易严格征税其实是在增加流通环节的税费,这个方向是反的。在国外,年青人就应该买二手房,市场上二手房的供应量应该大于新房,而我们国家,象北京去年的二手房成交套数才四万套,应该要30万套才够用。为什么二手房供应量少?就是因为持有房产根本不用交税,而房产又在增值,谁会愿意出让?所以说开征物业税的方向是对的。
任志强:尚不宜对所有房屋产权者收取物业税
至今为止我国对居民住房的房产税尚实行免征的政策,但实行物业税政策之后就可能对所有的房屋产权者收取物业税,目前这一条件尚不完全具备。
这里还要从我国住房制度从实物分配向货币化分配过渡说起。我们的房改房在住房单套数中尚占有多数。据统计全国的城镇住房私有化率约为73%,全国城镇住房的成套率约为73%。但根据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总量计算,我国的住房私有化率中约85%的住房为低房价补偿方式将公房转化为私有的。同时各种居住房产中约30%的住房为不具备基本成套条件的低水平住房。用房改方式转换成私有产权的住房其中大量的住房条件也较差,需要进行拆除和置换,并且这其中大量的家庭虽然表面看已拥有了属于个人的房产,却仍属于较低收入和尚未改变生活质量的情况,因此如果对这些房产和家庭征收物业税也尚存在如何征收与公平的问题。
 |
任志强 | 税收的改革会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首先解决有房住的低水平过程问题,那么最基础的就是解决租房的税收问题。按现行的税务规定,房屋出租的综合税率高达34%左右,个人住房出租的税率减半后约为17%,部分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单独将个人住房出租的税率降为综合税率为5%,但国家的税务规定并未相应修改。如果增加了物业税将可能会大大提高了出租住房的税收支付,当考虑房屋出租时就必然要考虑出租房屋在保有其间的税费和成本,其二、要解决购房者的税收负担问题:A是力争降低购房的初始门槛,如七十年的地租分期支付的问题。如果在购房时一次性先行支付和分期在购房后支付两者之间的差异巨大。B是降低购房者各种交易环节中的税费使因交易产生的各个环节中的税费起到降低初始购置的门槛的作用。C是提高个人购房的支付能力,如减免个税的政策,使初始购房的压力降低,并具备多次置换的条件。D是降低物业管理的服务税费使房屋使用、运行、维护的费用降低。当租、购房的税收政策有利于调动消费欲望时,税改的最优效果才能被称为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虽然税率、税基都可能减少,但如果交易的活跃程度激增时,实际的税收并不会因减免政策而减少。>>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