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乱作为和不会作为的干部,请让位——
■本报记者李成刚仵树大赵艳
“治庸又有新内容,32家单位一把手将要上电视。”2005年6月13日,兰州街头报贩不断重复着“广告语”,招揽生意。“市民们都很关心治庸计划的进展,所以我们的生意也 比以前好。”一名报贩说。
2005年,甘肃兰州的政府干部官员们感到了“要干事”、“干好事”的压力。
兰州某县卫生院,两位院长因为经常不上班、工作不得力,使卫生院的各项指标,特别是效益指标大幅度下降,“院长不作为,不履行职责,既不抓经营,又不抓管理,技术方面还很平庸,庸医害命,所以就给他免了。”
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位审判员,因为在主审一起死缓案件时,没按规定及时报请省高院复核,只把案件交给书记员,不久书记员辞职,案件一直没有上报,导致案件被告超期羁押,案件拖了4年没有办结。这种“浪漫主义”工作作风使这名审判员必须面对“下岗”的裁判。
2006年3月,兰州市城关区人事局办公室电话不断,内容大多是对当天报纸上公布的城关区清理出121名长期不在岗人员的做法予以称赞。
对兰州政界“铁腕治理”的整风行动,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陈宝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总编辑包月阳的专访时,进行了详细解说。
陈宝生上任时,正是兰州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2004年兰州官场发生了一场大 地震,因为腐败案的牵扯,当时兰州市的主要领导被撤换,有些干部被“双规”。在这个时候临危受命,陈宝生力图用“治庸计划”,凝聚人心,振奋精神。
“2004年那个特殊时期,使我们的好多干部,心理上灰溜溜的,该干的事他不敢干,相当一部分干部在等、在看。一些投资商也准备撤资。经过调查研究,市委决定先向平庸行为开刀。”陈宝生说。
何为平庸行为?陈宝生介绍,“治庸计划”把平庸行为“定义”为三种情况:不作为、乱作为和不会作为。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过去从理念的角度谈得太多了,而从行为角度讲得少。我觉得对兰州来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体现在行为上,不然他老在嘴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他的行为不变,怎么行呢?”陈宝生说。
他认为,除此之外,从体制的角度看,最好的机制是激励机制,“但我们的机制却激励不了,也是因为和人的行为有关系,和行为挂钩,得看业绩。到兰州工作之后,这些想法更加强烈,在这个特殊时期新上任,想来想去,省委给了那么重的担子,老百姓期望值那么高,我得尽快把人心拢起来,让大家都干事啊。”
于是,“治庸计划”便在兰州应运而生。“我们从2004年12月开始,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那时我到任10来天,讲话时我就放了一炮,要整治平庸行为,开展治庸计划。经过半年左右的调研,2005年5月8日,我们就开始正式执行。13日就下发了文件。5月开始整治到现在,刚刚一年。”陈宝生说。
据他介绍,通过一年时间,“应当说效果不错”。到去年年底,兰州市共处理了125个人。“这125个干部的处理,各方的反响都很好。被处理的干部,也没什么怨言。因为我们的(整治)程序比较完备,其中有一项是30天内可以提出复议,被处理的干部没有一个提出复议要求,说明他们也比较认可处理的结果。”陈宝生说。
“事实上,我们的目的不在于处理多少人。”陈宝生认为,治庸计划,目的就是要大家积极干事,“你平凡可以,但平庸不行。从本质上讲,这是一个激励机制。我们的干部队伍,大家都说是平凡的 公务员,平凡就是你要按制度办事,承担起岗位制度赋予你的责任。但平庸呢,他就不干事了。”
陈宝生说,从兰州的官员看,“不作为、不会作为、乱作为,我都认为和平庸有关。”不作为,就是有能力,但不干事,不履行岗位职责,整天拉关系,捣是非,这就是庸官。乱作为,就是有能力,但不按规矩办事,不按程序办事;给钱乱办事,不给钱不办事;高兴了乱办事,不高兴不办事。不会作为就是说,连能力都没有,“这样的干部还真是不少。人很好,人品也不错,很老实,可是不会干事,什么事情交给他都办不了,这是个素质问题。”陈宝生说,我们把这些归纳为三种类型18种行为,涉及到素质的问题、品质的问题、作风的问题、制度的问题。“这一杆子下去,就把多少干部给打下去了。”
陈宝生认为,在操作中,如果把治庸当作一个激励机制来看,把握好度,其效果还是很好的。在执行中也能看到,干部其实还是想干事,他不愿意当个庸官。“有这样的心理基础,你给干部创造好的条件,好的激励,他还是愿意干事的。治庸计划的着眼点不在于治,而在于防。”
他的理解是,如果将着眼点放在治上,它必定会变成一种形式;而把着眼点放在防,重在激励,它就会长期坚持下去。“提高素质,形成环境,靠制度去管人,实际上就是我们机关文化的核心。”
“要想把平庸这种行为彻底扫除,谁也没有这个本事,谁也别吹这个牛。”陈宝生说,有限目标,重点治理。一年一年做一些事情,逐年推进。“不要搞以前那种制定责任或制度的老路子,制定的责任,往墙上一贴,完了。我们要求,当年的责任当年你就给我落实,我只看当下,一年一定,你就给我做这事!”
“老百姓对治庸计划特别拥护。现在兰州已经形成了‘天天都在解决问题,天天都有问题得到解决’的局面。兰州老百姓对政府的看法和期望,正在发生静悄悄的变化。干部负责了,努力了,各项工作都得到了进展,经济得到增长,百姓得到实惠,这才是关键。”陈宝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