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武威>>正文

武威:统筹发展谱新篇
(2006-6-16 10:09:02)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打印本页

  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的武威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自古就是“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这里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惟一产地”,素有“银武威”之称。

  ■张文灿杨毅

  “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

  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的武威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自古就是“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这里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惟一产地”,素有“银武威”之称。

  全市总土地面积3.3万平方公里,下辖三县一区,93个乡镇。置于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中心地带的武威,人文荟萃、历史悠久。丰富的劳动力、广袤的土地和光热资源,倍受投资者青睐。雪山、绿洲、沙漠交相辉映,草畜、植种及沙产业一片繁荣,酿造、印刷、纺织、 化工业日益突现,商贸服务业异军突起。近年来,武威大力推进工业富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开放活市战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首次跨入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列、二次创建了全省优秀卫生城市,目前正在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双拥模范城”。

  经济发展大跨越

  综合实力持续性增强。回眸“十五”成就,武威通过实施“抓项目、促发展”等工程,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43.26亿元,同比增长11.35%点。实现财政总收入5亿元,增长10.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606元,增长6.8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2元,增长8.26%。

  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武威市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富市战略,狠抓项目建设,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推进工业二次创业、启动“武威工业十强”。围绕酿造、玉米加工、面粉加工、肉类加工、蔬菜瓜果加工五大基地,大力发展食品工业这一主导产业,酿造业和轻化业两大支柱产业围绕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重点培植食品加工业、玉米精深加工、瓜果蔬菜、肉、奶等产业群,围绕以食品为主的酿造、生化、面粉、医药、精细化工产业,累计投资35亿多元,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城东、黄羊等重点工业园区。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33.12亿元,增长15.2%,工业化水平达到23.1%,提高1.4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武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结构,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蔬菜、水果、花卉等新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武威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全省瓜果蔬菜基地及肉类繁育生产基地,也是公认的绿色食品最佳产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优质小麦、专用玉米、酿造原料、精细瓜菜、制种等优质高效农作物面积发展到249.71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4.6%,52种农产品通过绿色认证。草畜产业快速发展,肉类总产量达到10.83万吨,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9.14%。培育发展面粉、酿造、肉类加工等骨干龙头企业51户,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31个。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47.12亿元,年均增长20.3%。

  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武威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旧城改造为契机,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按照“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的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投入,“十五”期间,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如今已完成二环路、商业步行街、5个广场建设和8万吨供水、9万吨污水、10万吨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29.85%。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武威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和全国旅游城市的创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雪山风景、阡陌绿洲和大漠风光尽收眼底。旅游收入超过4亿元,年均增长32.7%。新建、改扩建校舍59.05万平方米,全员完成“两基”目标。成功跨入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行列。深入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围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和文明户创建活动。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以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建设为主要内容,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诚信保障。

  生态建设气象新。为了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的被动局面,武威市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线,多管齐下,启动实施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应急项目。为满足下游群众春灌和春季植树造林的急需,于2006年3月10日从凉州区西营水库开始向民勤调水,这标志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也标志着流域水资源向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迈出关键一步。

  武威在加紧实施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缓解用水矛盾的同时,按照“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中长期发展思路,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建设,累计造林88.49万亩,退耕还林52.53万亩,退牧还草80万亩,封山(沙)育林草20.03万亩。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压缩高耗水作物,广泛开展了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在封育区放牧的“三禁”政策,同时对荒漠化严重的民勤北部实施关闭部分机井、压缩灌溉面积,大面积种植苜蓿、棉花等节水作物。石羊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已见成效。截至2005年底,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种草、封山育林382万亩,建立自然保护区4处,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2.06%;连续3年实施的人饮解困工程,解决了3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武威以“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的精神,大力实施开放活市战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扩大开放,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主动攀大靠强,重点放在东南沿海及与我市产业关联度高的省市,主攻江、浙、闽、粤、蒙、新等省市,以市场化机制引进项目,引导投资者通过参股、控股、收购、兼并、租赁、承包等方式,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国内外贷款。引进了山东威龙、内蒙古太西煤、中国高新、河北中旺、福建达利等一批知名企业,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

  绘就锦绣好前程

  跨入“十一五”,武威市政府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夯实发展基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继续抓好项目建设、“三农”工作、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业发展、劳务输出、非公有制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更加关注民生,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武威围绕生产总值增长1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财政收入保持与GDP同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的预期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大力实施“12244”工程(每年建成1万座日光温棚,2万户农村小康住宅,每年完成移民搬迁2万人,输转劳务人员40万人次,完成农民培训40万人)。一连串激动人心的数字让武威人感到自豪和骄傲,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目前,全市上下正在以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建设新村镇、塑造新风尚、创建好班子为重点,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民生存方式和农民素质的四个革命性变革。

  抓好产业化经营,推进生产方式变革。只有生产方式的变革才能加快生活方式的变革。武威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市场监管。武威以节水为核心,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着力提高草食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加快养殖专业村和养殖小区发展步伐,力争五年内使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要求,积极发展沙产业,从今年起每年新建日光温室1万亩。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抓住全市循环经济试点机遇,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

  按照“扶龙头、带基地、拓市场、创名牌”的思路,武威将壮大龙头企业,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优质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进程,推进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进玉米、小麦、啤酒大麦等品种的更新换代。到“十一五”末,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0户,优质农作物面积达到80%,农民收入中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比重达到60%以上。

  武威以发展科技,推动生产力为出发点,抓好以种子工程为重点的农业技术推广,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以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动物疫病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气象为农业服务建设为重点,保障农业生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武威继续以物价、工商、质监、农牧、公安等部门组成合力,严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不法行为,净化和规范农产品市场流通秩序。启动实施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三年内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覆盖面达到80%以上。建立健全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保证鲜活农产品便捷流通。鼓励发展农村法律、财务等社会中介组织。

  改善居住环境,推进生活方式变革。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在新农村建设中,武威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加快农村小康住宅建设步伐,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完成全市建制镇、1000人以上村庄的建设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政府推动、群众自愿、坚持标准、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先城郊、沿路、沿河和川水区,后山旱区、牧区逐步展开。通过规划,杜绝无序建房、建路和其他建设项目,彻底改变农村建设中的混乱局面,使新农村建设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从今年起,武威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新建与改建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突出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文化的原则,力争每年建成农村小康住宅2万户以上。至“十一五”末,力争使全市小康住宅比重占到全市农宅的50%以上。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01页  [01]  [02]  


最 新 图 片
努力实现甘肃又快又好的发展—— 甘肃省省长陆浩答中国经济时报记 图文:东方国际模特大赛甘肃分赛 信步兰州 哪一条街让你留恋? 未来两个月省运会火种将在14个市 大整容 绿色广场打通西关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武威首个水资源招商项目投入运营
·武威扛起“旅游大旗”
·武威市抓项目建设促工业发展
·武威市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武威送走沙尘迎来春雪
·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市场运作 武威积极发展沙产业
·凉州:工业重新强势崛起
·广东肇庆明代武威堂再揭武威神秘历史
·武威人游武威成黄金周时尚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最新新闻
·武威:统筹发展谱新篇
·努力实现甘肃又快又好的发展——访中共甘肃省委书记苏荣
·甘肃“十一五”工业发展路线图
·“金张掖”展望“十一五”
·甘肃省省长陆浩答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问
·循环经济:甘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赢在中国》开始网络投票 请支持甘肃选手董庆
·马铃薯指导价:政府在越位还是补位?
·甘肃首例互联网域名侵权官司一审宣判
·甘肃撤销29家单位实验室计量认证资质
·金城关将重现兰州老八景
·甘肃拟上调出租车运价 调查显示社会各界多反对
·人民大会堂里共议“拯救民勤”
·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会见陇南市党政代表团
·副省长李膺巡视阅卷 高考分数线可能高于去年
·兰州被袭交警改称打人者并非区建设局副局长
·致全省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公开信
·全省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今日兰烟系列报道之一 品牌置换“海洋”入“兰州”
·人间真情:槐花飘香时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