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武威>>正文

沙产业:靠阳光与知识赚钱
(2006-6-16 10:23:52)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打印本页

■本报记者李成刚

  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山区种植人参果的农户,每个大棚产值高的可达2.8万元,是常规大田粮食作物的10—20倍以上。就用水而言,每亩大棚用水200立方左右,是大田灌溉作物的1/3。“可以说,在武威这样干旱缺水的地区推广日光温室,既节水、节能、保护生态,又增加农民收入,是转变农民生产方式、生活状态、思想观念的一项革命性措施。”中 国经济时报记者在武威采访时了解到,通过发展“沙产业”,当地政府、企业、农户都看到了效益,尝到了甜头。

  “沙产业,不是用沙子做的东西叫沙产业,而是在沙漠干旱地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阳光优势,实行节水、节能、节肥、高效的大农业型的产业。”

  作为一个新概念、新型产业,“沙产业”最早是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和倡导的。他预言:在21世纪,以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产业将在我国大地上出现第六次产业革命。

  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刘恕认为,沙产业有四条标准:一要看 太阳能的转化效益,二要看知识密集程度,三要看是否与市场接轨,四要看是否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留住阳光”,在“沙产业”的理论思路下,“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大农业型产业”正在甘肃武威进行着不懈的尝试。

  近年来,武威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利用沙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和沙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节水为重点的“阳光农业”,按照“禁开荒、慎用地、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原则,在沙产业开发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钱学森沙产业实验室积极引进技术和设备,已建成了604平方米的小球藻试验生产区,于2006年4月开始试生产。同时开展了苁蓉嫁接栽培探索,民勤县东湖镇、勤锋滩沙产业示范区、石羊河林业总场已完成梭梭嫁接苁蓉试验面积1000亩。

  据《武威市发展沙产业实施方案》,2006年,将新发展日光温室1万亩,建立沙产业资料室、科研室、防沙治沙和沙产业成就展览室,强化技术设备配套,力争在沙产业和防沙治沙高新技术实验研究方面上一个新课题。


最 新 图 片
努力实现甘肃又快又好的发展—— 甘肃省省长陆浩答中国经济时报记 图文:东方国际模特大赛甘肃分赛 信步兰州 哪一条街让你留恋? 未来两个月省运会火种将在14个市 大整容 绿色广场打通西关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武威:统筹发展谱新篇
·武威首个水资源招商项目投入运营
·武威扛起“旅游大旗”
·武威市抓项目建设促工业发展
·武威市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武威送走沙尘迎来春雪
·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市场运作 武威积极发展沙产业
·凉州:工业重新强势崛起
·广东肇庆明代武威堂再揭武威神秘历史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最新新闻
·沙产业:靠阳光与知识赚钱
·塬上庆阳:“黑绿文”的深度潜力
·黄河首曲:湿地会变成沙尘源吗?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访庆阳市几处新农村建设示范典型
·中国经济时报专访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陈宝生
·新农村:从模糊感觉到现实选择
·定西:用特色优势产业富裕农民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甘肃关键词
·当改革进入“岩石层”——解读国企改革“兰州模式”
·一个农业省的工业化梦想
·新丝绸之路:眼花缭乱三千里
·甘肃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
·武威:统筹发展谱新篇
·努力实现甘肃又快又好的发展——访中共甘肃省委书记苏荣
·甘肃“十一五”工业发展路线图
·“金张掖”展望“十一五”
·甘肃省省长陆浩答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问
·循环经济:甘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赢在中国》开始网络投票 请支持甘肃选手董庆
·马铃薯指导价:政府在越位还是补位?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