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 年2月28 日在天水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天水市市长 张广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十五”计划完成情况、“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发展重点及2006年的政府工作,请与《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五”计划完成情况
“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加快发展,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全面或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发展目标。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146.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68.1%,年均增长10.9%,比“九五”时期提高 3.5个百分点,是历个“五年计划”发展最快的时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8亿元,增长57.6%;第二产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69.4%;第三产业增加值64.4亿元,增长74.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89元,增长62.7%。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3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5倍,其中,2005年完成59.1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2倍。
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优强骨干企业,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0.8亿元,比“九五”末增长5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6亿元,实现利税11.17亿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1.9倍和3.6倍。以“10强50户”为代表的一批优强骨干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由2002年的7户增加到12户。五年组织实施工业项目263个,其中,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32个,完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3个,投资达27.6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8倍。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11个,13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577项,装备制造业的一些设备和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园区功能日趋完善,吸引聚集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果品、蔬菜、畜牧等主导产业和中药材、花卉、食用菌等区域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五年新建优质果园40万亩,干鲜果面积达到148.36万亩,果品总产4.4亿公斤,比“九五”末增长80%;蔬菜面积达到55.3万亩,总产9亿公斤,比“九五”末增长1.4倍;新建无公害畜禽产品示范基地28个;建成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52个,千吨以上的贮藏、保鲜企业10个,100吨以上的运销大户和企业76个;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6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2005年,乡镇企业增加值31.27亿元、利润7.44亿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1.6倍和1.1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先进实用技术大面积普及推广,农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30多个,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被中科院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确定为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加大农业投入,实施百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500多个,总投入40亿元。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完成造林287.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2%,比“九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新修梯田78.2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415.5平方公里;新建集中供水工程204处、人饮水窖8.59万眼, 解决了68.7万人的饮水困难;建成氟砷改水工程38处、水窖2.63万眼,改善了氟病区21.8万人的饮水条件;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完成“一池三改”1.4万户,我市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