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田,有举世闻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五”“神六”载人飞船腾飞的地方,有闻名遐迩的敦煌莫高窟——飞天艺术诞生的故乡。
甘肃省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全市辖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七个县市区,总面积19.12万平方公里,占 甘肃省总面积的42%,有汉、哈萨克、裕固等26个民族,总人口近百万人。这里有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田,有举世闻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五”“神六”载人飞船腾飞的地方,有闻名遐迩的敦煌莫高窟——飞天艺术诞生的故乡。
“十五”期间,酒泉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抢抓西部大开发发展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使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发展目标,为未来五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模式。
回顾“十五”,酒泉的发展日新月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开发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五”期间,酒泉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今年达到142亿元;人均GDP年均增长11%,达到1780美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6%,达到12.69亿元。二是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近五年是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最快的时期,累计完成投资可达259.1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6倍。三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稳步提高,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12项,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5.3%和98%,城乡文化、体育、卫生等条件全面改善。四是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4%,2005年再创新高,达到4374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今年达到9082元;多层次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
五年,在酒泉的发展历史中只是弹指一瞬。但是,刚刚过去的五年却在酒泉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的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现在酒泉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
只有立足市情理清发展思路,才能强化特色增创发展优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认识酒泉市情,未来几年发展既有有利的条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从比较优势来看:一是农业基础比较好。土地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农业综合开发的巨大潜力。目前,已经培育起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特色农业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000多元和2000多元。二是矿产资源相对比较富集。现已探明矿种49个,大型矿床五处,其中有石棉、铁、钨、黄金等矿产储量比较大。三是 能源储量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水能、风能、太阳能分布范围广,特别是风能开发潜力大。目前已经建立起了7万千瓦风电场,后续开发也已被国家和有关部门列入相关规划。石油储量经勘探又有了较大增加,未来五年开发能力将由现在的250万吨增加到500万吨。四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市分布着众多的文物景点,现已开发出人文古迹、自然风光、航天科技等七大类80余处旅游景区,建成国家级地质公园一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处。五是区位优势独特。我市地处甘、青、新、内蒙古四省区交汇处,并与蒙古国接壤,拥有全省惟一的边境口岸,还靠近内蒙古策克口岸。境内分布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和科研单位28家。国道312线、215线和兰新铁路、敦煌铁路、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下河清机场、鼎新机场的建成和正在建成,使我市形成了横贯东西、通达南北的立体交通网络。
从不利因素来看,主要是生态环境脆弱,降雨量少,荒漠和半荒漠面积占了全市总国土面积的90%以上;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程度低,资源利用方式落后,初级产品多,缺乏竞争力;远离全国中心市场,科学配置资源的能力差,形不成系列开发,产业链条短。
为了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完成各项发展目标,酒泉市将抓好以下重点任务的落实:
1.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进一步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我市工业由低水平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到“十一五”,要建成500万吨油气加工扩能、10万吨甲醇、200万吨铁合金、100万吨干法水泥、20万吨硫酸的生产能力,把酒泉建成全省重要的精细 化工基地和矿产品采选加工基地。加大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形成200万千瓦风电、30万千瓦水电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快北煤南运通道建设,积极开发利用蒙古国煤炭资源,建设1000万吨级煤炭中转基地,开工建设60万千瓦火电和煤炭化工项目,把酒泉建设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2.做强做大特色农业产业。按照工业化的理念办农业,实行龙头带动、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导农产品相对集中、连片开发的方向发展,建设大规模的产业带和产业群。今后五年,集中培育壮大优质棉、制种、蔬菜、啤酒原料、葡萄、饲草、奶牛、肉牛、肉鸡、肉羊等十大特色产业,把我市建成全国一流的对外制种基地,全省重要的啤酒原料、脱水菜和草畜乳生产基地。
3.积极发展以特色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抓住“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和《大敦煌》、《西部警事》等影视作品即将播放的有利机遇,加大我市旅游产品对外宣传和促销力度,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做强做大“敦煌飞天”、“酒泉航天”两大旅游品牌,全力打造中国飞天之都形象。力争今后几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30万人次。
4.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形成城乡功能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继续抓好城市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园区的档次和水平,吸引更多乡镇企业和外来投资者向园区集中,打造企业族群。力争今后五年,全市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上向外地输出的劳动力,累计达到15万人。
5.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切实加强以水利、交通、通讯、电网为重点的生产设施建设,以居住、教育、文化、卫生为重点的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治沙造林、草原“三化”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要努力建成“引哈济党”、洪水河水库、中型灌区改造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扩大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完成敦煌铁路、武嘉铁路电气化改造等工程。
开启“十一五”发展的新征程,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科学发展。今后五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五年,也是能够大有作为的五年。在“十五”奠定的坚实基础上,酒泉将在新的战略起点上起跑。
■背景
招商引资
“十五”期间,酒泉市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按照“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的要求,以项目为中心,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通过主动走出去招商、请进来合作,积极实施攻“三名”战略,举办节会和参加全国重点品牌节会,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取得了良好成效,共建成招商引资项目400多项,完成投资55.25亿元,是“九五”的23倍。
其中,2003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2项,建成投产77项,引进市外资金7.20亿元。2004年签约项目192项,建成投产79项,落实到位资金16.03亿元,引进市外资金11.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7%和50%。2005年全市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77项,其中合同项目168项,协议项目9项;签约项目总额43.68亿元,签约引进资金41.38亿元。包括结转项目在内,234个招商引资项目当年完成投资17.06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引进市外资金14.17亿元,同比增长29%,全市年度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已提前超额完成。目前,已有98个招商项目建成投产,117个项目正在建设;当年签约项目实际到位资金9.69亿元,引进市外资金7.41亿元,有77个项目已建成投产。
2004、2005年招商引资占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均在35%以上,项目履约率达到90%以上,建成千万元工业项目82项。
工业
“十五”期间,酒泉市坚持“发展抓项目”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使工业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九五”末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工业项目建设掀起高潮。到目前,全市工业企业总数达到了6050户,其中新建加工型企业100户,为工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增长点。
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十五”的后两年,是酒泉市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大批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相继在酒泉市开工建设或投产。仅在今年,就有116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开工建设。项目的建成投产,带动了工业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张,也使工业基础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到目前,酒泉市已经形成了2万吨番茄酱、1.5万吨铜版纸、10万吨啤酒麦芽、5万千瓦风电及生物制药、节水材料等产品的生产能力。
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截至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已经达到了23个,其中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5个。这些园区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广泛吸纳工业项目,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通过项目建设、工业园区开发、投资拉动和市场开拓,“十五”期间酒泉市的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仅在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了12%,其中地方工业增加值完成15.2亿元;实现工业利税6.8亿元,同比增长21%。
工业强市“三大工程”进展速度加快。“2080”百强企业工程(从2003到2007年,培育20户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80户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非公有制骨干工业企业)实施到现在,已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5户,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非公有制骨干工业企业40户。“3050”重点项目工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累计达到50亿元,重点开发建设30个重点项目和一批中小企业)快速推进,目前已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4亿元,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得以开发建设。“3010”特色品牌工程(培育30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明显的拳头产品和10个创汇能力较强的知名品牌)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丝雨牌酒精、汉武系列白酒、大禹牌滴灌带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也培育出了西域阳光番茄酱、草王牌饲料草粕等一批具有创汇能力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