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
进入新世纪以来,酒泉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兴旺,形成了较强的区域竞争力,尤其在“十五”期间,酒泉市把城市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累计投入近44亿元资金用于城市建设,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使城市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十五”起步后,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市政府抢抓城市发展先机,适时提出了“跳出老区建新区,建好新区带老区”和“老区抓美化,新区抓框架,整体促提高”的城市建设思路。全市主攻酒泉新城区、玉门新市区、敦煌河西开发区、安西瓜州新区建设,打破了修修补补、小打小闹建设城市的旧格局,实现了城市发展的新跨越。
——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增强。5年多来,全市新建城区道路22条68公里,改造道路38条70公里,改造铺装人行道18.5万平方米;建成了一批供排水、供热、燃气、绿化、环卫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办公、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仅酒泉市区就先后建成了4个水厂、1个污水处理厂,新建了酒泉航天公园、北郊公园和世纪广场,启动了以“八湖、八园”为主的生态建设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由严重滞后向适度超前的改变,推动了城市全面发展。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2002年在全市实施了城乡住宅建设“万、百、十”工程(全市新建城乡住宅10000套,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拉动10亿元消费),开创了城市住宅建设新局面。近三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95亿元,新建住宅1.5万多套161.8万平方米。酒泉市区新建了阳光小区、巨龙御园、世博花园、明珠花园、康盛花园、月亮湾小区、广厦佳苑等一批较高档次的住宅小区,无论是建设规模、建筑质量,还是小区环境、结构布局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小康住宅建设。近两年,全市新建农村小康示范住宅5964套,带动1万户农民修建了小康住宅,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投资6亿元,有效改善了农民居住生活环境。
——以人为本的城建理念得以体现。各城市在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着力解决好影响群众生活的具体问题,普遍重视了人行道、路灯、广场、绿地、盲道、人行道座椅、体育设施、环卫设施建设。去年以来,在酒泉市区老城改造中,提出了“铺平百姓脚下路、点亮居民户外灯、供好群众饮用水、打造人居好环境”的目标,投资3000多万元,拓宽改造道路23条、8公里、10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11.5万平方米;投放各类城市照明造景灯饰美化了街道夜景,架设路灯1411柱;拆除违章、临时建筑1.9万平方米,开辟绿地1.1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了菜市场、公交、环卫等公共服务设施。
旅游
“十五”时期是酒泉市旅游发展史上最快的五年。酒泉已经建设成为甘肃的旅游大市。2005年预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90万人次,较2000年增长269%,位居甘肃省第三位。接待海外游客10万人次,旅游创汇2229万美元,均居甘肃省第一位。国际国内两大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使酒泉市由旅游资源大市发展成为旅游经济大市。
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05年,预计全市旅游总收入达10.4亿元,比2000年增长64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4.6%,占全市GDP的7.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旅游整体形象日益鲜明。借助“神五”、“神六”成功发射和酒泉被评为“最具人气”的西部名城的有利时机,以及《敦煌再发现》、《汉武大帝》的播出,增加促销投入,创新宣传形式,成功组织了酒泉“旅游大篷车”等一系列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敦煌飞天和酒泉航天这两张王牌已享誉海内外旅游市场,酒泉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空前上升,魅力凸显。
新农村建设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酒泉市今后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必须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酒泉市农民收入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要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依靠科技是关键。
农业科研方面,计划培育农业新品种11个,研发新技术12项,引进选育玉米新品种2-3个,洋葱10-12个,饲草10个以上。着重抓好棉花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工艺配套和应用推广,使每亩棉花比传统耕种方法节水33%,节肥21.7%,增产10%,增收145元。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科研攻关,加快无公害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确保酒泉市农业科技的领先水平和农业生产安全。
农技推广方面,将全面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扎扎实实抓好农民的科技培训,重点推广10项关键技术,实现种植业科技节本增收2.5亿元,确保每年农民人均从种植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中增收100元。
林业科技方面,力争5年内培养林业技术骨干500人,培养林果技术人员3000人;建立酒泉林业科技信息网,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林业科研和推广项目,大力探索节水型林业发展的新路子;建立200个森林病虫害防控监测点,加大对危险性病虫害的工程治理;完成3万亩库尔勒香梨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畜牧科技方面,要瞄准畜牧科技前沿水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优质高效畜种、畜禽品种改良、猪鸡标准化生产、奶牛高产养殖、肉牛快速育肥、肉羊持续快速育肥、粗饲料调制技术、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示范技术等十大技术,促进畜牧产业跨越式发展。
水产渔业科技方面,要加强水产养殖科技攻关,提高单位水面的水产产量。加强与上海东海水产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力争使酒泉市有限的水面得到高效利用。
酒泉筹划“十一五”
总的思路是:在继续扩张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坚持抓好农业的同时,更加注重整个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重视抓好资源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重视当前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长远发展,把短期发展目标放在长期发展框架内考虑,从而使我市潜在的资源禀赋得到合理利用、永续利用,比较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攻方向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突出项目建设,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着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集中打好新型工业、品牌农业、特色旅游业、经济文化名城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等五张牌,努力构建酒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预期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比2005年翻一番,分别达到272亿元和25亿元,年均增长15%和13%;工业比重在经济总量中占到45%以上;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0.8%和6.6%;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