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振堂 男 汉1895-1937河北新河中共党员红军西路军第五军军长,牺牲于甘肃高台县
董振堂(1895~1937),男,汉族,河北省新河县人,中共党员。1920年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曾参加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变和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日益倾向革命。1931年12月14日和赵博生、季振同等率第26路军1.7万余官兵举行宁都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他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屡立战功。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红5军团担任后卫,多次完成阻击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战功,红5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第5军团改称第5军,他任军长。1936年10月所部编入红军西路军,渡黄河西征,指挥所部参加攻占山丹、临泽、高台等县城的战斗。1937年1月12日率部在甘肃高台县城与近十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战至最后一人一弹,于1月20日壮烈牺牲。

喇震洲 男 回 1935- 甘肃临夏 群众 临夏州临夏市北巷47号居民、全国爱国拥军模范
喇震洲(1935~ ),男,回族,甘肃省临夏市人。
他祖辈五代为鞋匠,其父曾在战争年代资助过党的地下工作者,解放初期多次捐款捐物慰问志愿军和解放军官兵。继承了祖传的精湛手艺,喇震洲做出的鞋远近闻名,比这更出名的是他炽热的爱国拥军情。1994年以来,他先后自费赴北京、香港、澳门、西藏等地,亲手现场为战士制作了上百双“拥军鞋”,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拥军鞋匠”。这些年来,喇震洲共做了多少双拥军鞋,花了多少钱,费了多少心思,没人计算过,也算不清。
1999年10月1日,喇震洲作为第三次自发自费慰问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尊贵客人和拥军模范代表,不仅受到了武警北京总队天安门警卫仪仗队首长和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官兵的特殊礼遇,而且还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国庆50周年盛典和当晚举行的天安门广场焰火联欢晚会。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继为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和南沙守礁部队赠送国旗后,授予临夏市委、市政府一面国旗,并为喇震洲赠授了一面国旗卫士集体签名的国旗。
1997年以来,喇震洲连续两届当选为临夏州、临夏市政协委员。2003年3月,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他拥军优属先进个人称号。2003年12月,国家人事部、民政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他爱国拥军模范光荣称号。

雷菊芳 女 汉 1953- 甘肃临洮 中共党员 甘肃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省民间商会副会长,全国十大扶贫状元
雷菊芳(1953~ ),女,汉族,甘肃省临洮县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甘肃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3年8月,雷菊芳创办奇正公司,1995年12月,进入藏区,秉持奉献健康,利乐大众的济世情怀,继承藏医药经典方剂,应用高新科学技术进行藏药产业化开发,奇正藏药成长为藏药行业龙头企业。雷菊芳和全体员工遵循自然法则,汲取智慧文化,缔造以“向善利他,正道正业”为核心的独特企业文化体系,通过创新经营,开发差异化市场,利益社会。奇正藏药投资光彩事业,带动藏区经济发展,被誉为中国科技援藏的一面旗帜。奇正藏药名列2004年中国民营企业纳税百强第66强。截至目前,已累计纳税4.3亿元。十余年来,奇正热心公益,捐款、捐物6100多万元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雷菊芳现为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她以其经营企业的创新成果和利益大众的奉献精神,被授予“全国十大扶贫状元”、“首届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2002年杰出创业女性”、“优秀巾帼发明者”、“全国关爱员工的优秀民营企业家”、“首届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首届发明创业者奖”、“首届中国十大民营女慈善家”、“全国十大光彩人物”、“全国光彩事业特别贡献奖”、“全国光彩事业奖章”、“甘肃省优秀非公有制企业家”、 “甘肃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路易·艾黎 男 1897-1987 新西兰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60年的国际友人,积极参加并发起组织了工业合作社运动(简称工合),在山丹创办培黎工艺学校并捐赠贵重文物达5000余件
路易·艾黎(1897~1978),男,新西兰人。1897年12月2日出生,1927年4月21日来到中国,此后长期居住中国。他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60年,成为新中友谊“伟大的架桥者”。
20世纪30年代,路易·艾黎积极参加了在上海的国际性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并向国外撰写了大量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文章。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并发起组织了工业合作社运动(简称工合),成为失业工人和难民生产自救、支援抗战而兴起的一支独特的经济力量。
20世纪40年代,他在甘肃省山丹县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吸收劳动人民子弟,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能吃苦、讲实干的技术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路易·艾黎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各国人民友好事业,为发展中国人民同新西兰及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了解,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中国人民、新西兰人民和广大国际友人的尊敬和爱戴。
1982年,北京市政府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1985年,甘肃省政府授予他“荣誉公民”称号;1987年12月逝世时,邓小平为他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