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焕先男 汉1907-1935湖北黄安中共党员红25军政委,长征途中在甘肃泾川县白水镇战役中不幸牺牲
吴焕先(1907~1935),男,汉族,湖北省黄安县人,中共党员。1923年考入麻城乙种蚕业学校,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他一家六口惨遭国民党地方民团杀害。1927年11月率紫云区农民武装参加黄麻起义,后带领部分武装在黄麻地区和光山南部坚持武装斗争,为开辟鄂豫边苏区创造了条件。后任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土地委员会主席、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黄安县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12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第25军73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苏区后,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总司令,参与领导重建第25军,任军长。在国民党军重兵划区“清剿”、苏区大部丧失的严峻形势下,指挥部队连续取得了郭家河、杨泗寨等战斗的胜利。第25、28军合编为第25军后,任政治委员。1932年11月奉中共中央指示,率部进行长征,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进入陕西南部秦岭山区,广泛发动当地群众,建立民主政权,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开辟了鄂豫陕苏区,先后任中共鄂豫陕省委副书记、代理书记。1935年7月率部西进,接应中共中央和红军北上。同年8月21日在甘肃泾川四坡村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8岁。

张一悟 男 汉 1895-1951 甘肃榆中 中共党员 长期在甘肃从事地下工作,组建了甘肃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
张一悟(1895~1951),原名张种德,男,汉族,甘肃榆中人,中共党员。1895年生于甘肃榆中县,1907年考入兰州政法学堂,1918年赴京求学,在北大预科班读书。受李大钊的熏陶,开始攻读马克思学说。1924年,在李大钊、恽代英的介绍下,张一悟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奉命回到兰州,在甘肃从事革命活动。
1925年冬,张一悟在兰州建立甘肃第一个党的地方组织——中国共产党甘肃特别支部,张一悟为支部书记,宣侠父、钱蜻泉为支部委员。随后,一批批有志之士加入到特支的工作中来,一时间,在甘肃这片热土上,党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1927年,张一悟离开兰州去西安,与陕西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被派驻华县参加领导了著名的渭华暴动。1931年8月,奉党组织委派赴山东济南以第一女子中学教务主任身份开展革命工作。1932年3月24日,由于叛徒出卖,张一悟不幸被捕,在狱中同敌人展开了更为坚决的斗争。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济南,城中大乱,张一悟逃出魔窟,辗转回到榆中。在家乡期间,他一边养病,一边往返奔波于兰州、阿干镇、黄峪谷等地,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张一悟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但因积劳成疾,旧病复发,虽经组织安排多方医治,终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1951年1月3日在兰州逝世,享年56岁。

张有才男 汉1911-1936甘肃岷县群众岷县西川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面对敌人的严刑宁死不屈,刑前用当地民歌花儿唱出了英雄的革命气概
张有才(1911~1936),又名张老五,男,汉族,甘肃岷县人。1911年生于岷县三十里铺,1936年8月,红四方面军到达岷县后成立了岷县西川区苏维埃政府,张有才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岷县苏维埃政府军事科长。在红军领导下在西川各乡发动和组织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领导各乡群众为红军筹粮筹款,组建了西川区农民游击队,斗争了本村地主葛生德等,并将他们的粮食没收送给红军部队。同时,处决了反对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的西寨乡冯生哥、王家坟村保长叶慈利两个反动分子。
红军北上后,鲁大昌部队四处搜捕苏维埃干部和游击队员,张有才隐蔽在离岷县三十里铺不远的南流沙沟嘴山庄里。1936年10月下旬,被伪装成商人的鲁大昌部队逮捕。当敌人将张有才押送岷县县城时,乡亲们聚集路口送行,不少人泪水满脸。在监狱里,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和危逼利诱,张有才始终坚贞不屈,坦然自若。同年11月,敌人将他押解到二郎山脚刑场,张有才虽身带手铐脚镣,但仍昂首挺胸,高唱革命歌曲。他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豪迈激昂的歌声使人民群众振奋,令敌人丧胆。烈士被害时,年仅25岁。

张同星 男 汉 1933-1983 浙江泰兴 中共党员 原中核四O四厂四分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全国劳模,为我国“两弹”的制造作出了杰出贡献
张同星(1933~1983),男,汉族,浙江泰兴人,中共党员。1956年参加工作,中核四○四厂四分厂原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1956年,张同星从浙江大学毕业,被分配至沈阳重型机械厂工作,1959年调入四○四厂第四分厂,先后担任班长、车间主任、总工程师、副厂长兼总工程师等职务。
上世纪60年代初,张同星带领铸造组的同志进行了数百次模拟试验,创造出“提模浇注”新方法,将一台外国进口的高真空感应炉成功改造成为我国核工业第一台生产核部件的专用炉。1964年,张同星和同事们经过上万次的试验,生产出合格核部件,保证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1966年,张同星带领大家突破工艺难关,完成了试制新型核燃料的任务。1975年,试制成功新型核产品,标志着我国核工业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他在核部件研制生产中先后取得十六项重大的科研、革新成果,有两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由于长年忘我工作,张同星同志终因积劳成疾,于1983年11月16日不幸去世,实践了他“安下心、扎下根、戈壁滩上献青春,献了青春现终身”的誓言。

张学成 男 汉 1953— 甘肃镇原 中共党员 甘肃镇原殷家城乡小学教师、“教坛保尔”,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的原型
张学成(1953~ ),男,汉族,甘肃镇原人,共产党员,镇原县殷家城乡李园子小学教师。 张学成下肢瘫痪,身患多种顽疾,或骑着毛驴,或拄着拐杖,数十年如一日,往来于家和学校之间的十里羊肠小道上,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默默无闻地在山区教坛上辛勤耕耘了38年。38年来,张学成在死亡的边缘线上挣扎了好多次。1972年2月,一次普通的静脉注射,竟致使他下身偏瘫;1993年,他的左腿因烤电大面积烧伤;1996年左腿根感染做植皮手术,病情发展到即使架上拐杖也无法往返学校了,只能靠妻子用毛驴接送。1998年,又患了溃疡性结肠炎,医生说这种病很有可能产生癌变。爱得愈深,就奉献得愈多。张学成的双腿虽然残疾了,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步履是坚实的,他那热爱山区教育事业的崇高志向和顽强生存的人生态度,就像殷家城旱塬上的片片杏林那样,春华秋实,硕果累累。1999年,张学成获得陈香梅教育基金会颁发的“首届优秀教师奖”,奖金2000元。这笔钱,对于当时病情正在发展的张学成来说,真是雪中送炭,但他硬要拿出一半捐给学校。 38年的教学生涯中,张学成老师先后受到过20余次县级以上表彰奖励。2001年9月,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6年7月,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张金榜 男 汉 1929-1994 甘肃兰州 中共党员 原甘肃省第一汽车运输公司司机,全国劳模,获金质奖章,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共十大代表
张金榜(1929~1994),男,甘肃省兰州市人,中共党员。1956年2月参加工作,原甘肃省第一汽车运输公司司机。
张金榜从1953年在私营汽车队担任汽车驾驶员到1984年,31年中创造了安全行车162万公里的记录;1964年11月到1984年3月,20年中他驾驶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汽车创造了110万公里整车无大修的全国记录,在此期间单车为国家实现利润161472元;1956年到1984年,在28年汽车驾驶工作中,共节约汽油44862公升。
张金榜同志1973年被选为中共十大代表,1977年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同年被选为甘肃省五届人大常委,1977年被交通部评为“交通运输标兵”,1978年3月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9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并荣获金质奖章。曾被选为省工会常委,1982年11月被授予“全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83年4月被选为甘肃省六届人大代表,同年被选为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被选为甘肃省七届人大常委,1984年3月被第一汽车制造厂授予“模范用户”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