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六十三 男 保安 1924-1950 甘肃临夏 中共党员 革命烈士,临夏解放初任民兵中队长,在配合部队歼灭土匪过程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马六十三(1924~1950),男,保安族,甘肃省积石山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8月临夏解放不久,溃散于当地的国民党残余部队300多人,在-藏一带骚扰抢掠,残害百姓。执行剿匪任务的人民解放军发动当地群众,建立民兵组织。刚开始,群众不敢参加,马六十三和同村青年马东拉西毅然带头报名,并积极协助部队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帮助解放军动员青年农民参加民兵。
经过短期训练,1950年3月正式成立了甘藏沟民兵分队,马东拉西任分队长,马六十三任副分队长,协助解放军剿匪,送信,站岗放哨监视匪情等,马六十三表现出色,不久就担任了民兵中队队长。甘藏沟民兵在马六十三的带领下,参加大小战斗12次,击毙土匪2名,击伤4名,俘虏16名,劝降匪团长以下人员共114名。缴获步枪31支,战马35匹。民兵由一个村的26人发展到8个村的120多人,保卫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950年5月的一天深夜,马六十三接到报告,一股土匪闯入龙川沟村群众家中抢劫,他急忙带领7名民兵赶去,在战斗中马六十三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26岁。马六十三牺牲后,根据他生前的表现和遗愿,中共临夏县委决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临夏县人民政府决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马艳萍 女 汉 1977— 甘肃酒泉 中共党员 甘肃山地自行车队领队兼教练、亚运会冠军、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
马艳萍(1977~ ),女,汉族,甘肃酒泉人,中共党员。甘肃省自行车训练管理中心山地自行车队领队兼教练。
马艳萍是我省广大体育工作者的佼佼者和杰出代表。作为我国自行车运动名将,她坚持“吃大苦、耐大劳、流大汗”的苦练宗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为参加国内外大型比赛取得好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后夺得1998年泰国曼谷亚运会和2002年韩国釜山亚运会两届女子山地车冠军,是我省参加亚运会实现个人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和蝉联亚运会冠军的第一人。1998年至2003年连续5次夺得亚洲山地车锦标赛冠军,并作为亚洲唯一的山地车女选手,连续两次代表中国参加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并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亚洲山地车运动员在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名次。
多年来,马艳萍代表甘肃和中国在国内外各种大赛中共夺得金、银、铜牌100多枚,为我国及我省的体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祖国为甘肃赢得了荣誉。先后荣获甘肃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马琴 女 汉 1973— 甘肃庆阳 中共党员 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岭北作业区木一井区党支部书记,提出了“马琴工作法”。甘肃省首届道德模范、知识型职工标兵个人
马琴(1973~ ),女,汉族,甘肃庆阳人,中共党员。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木一井区党支部书记。
参加工作以来,马琴一直奋斗在采油一线,在担任木二转油站站长后,马琴把成为一名优秀班组长作为奋斗目标,用实际行动将班站自主管理融入工作点滴,以爱心激发自信,以诚心凝聚团队,用心快乐工作,精心安全操作,恒心提升管理,有力将员工凝聚在一起,形成一支主动工作、永不等待、坚强有力的自主管理团队。2007年8月,采油二厂充分肯定了马琴的工作成绩,并将其特色管理方法命名为“马琴五心工作法”,在长庆油田推广学习。“五心”工作法,为基层班组如何实现自主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木二转油站也获得了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先进班站称号。2007年1月,马琴担任木一井区党支部书记,逐步摸索实践应用分级分类管理法,发挥员工主体作用,形成管理流程化、操作标准化的工作新格局,使员工从过去的“被指使着干”变成“我要好好干”,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
马琴以“心”塑“形”,在文化管理、自主管理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独特道路,成为长庆油田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先进典型。先后被授予长庆油田、庆阳市劳动模范,甘肃省知识型职工标兵个人,甘肃省首届道德模范,中国石油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王一航 男 汉 1948— 甘肃渭源 无党派人士 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所长、“陇薯系列”研发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陇人骄子
王一航(1948~ ),男,汉族,甘肃渭源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所长,甘肃省政府参事,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我省著名马铃薯育种专家。
1978年,王一航考进了甘肃农业大学。毕业后,他成为省农科院在渭源县会川镇马铃薯试验站的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始了马铃薯育种工作。他扎根农村第一线,一干就是28年,把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马铃薯育种、马铃薯产业化开发事业。相继选育出薯块淀粉含量较高的陇薯3号,我省第一个国家级马铃薯新品种陇薯6号等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8个,在甘肃全省以及川、陕、宁、新、青等周边省区累计推广3500余万亩,为农民增加收入50多亿元。他主持建立的马铃薯种薯高效低成本脱毒快繁技术体系和脱毒种薯推广网络,开创了全省马铃薯脱毒繁种产业新局面。主持的甘肃省农科院会川马铃薯育种站,已成为全省马铃薯新品种与新技术的辐射扩散中心,2005年被命名为“农业部会川马铃薯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2008年王一航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岗位科学家。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有7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甘肃省农业技术改进三等奖2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全国科技扶贫先进个人,获第四届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振华科技扶贫奖、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甘肃省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入选甘肃省“十五”期间十大杰出科技人才。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当选“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