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宪武 男 汉 1897-1984 河北高邑 中共党员 原甘肃师大副校长、植物研究所所长,一生致力于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对我国的植物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和推动作用
孔宪武(1897~1984),男,汉族,河北省高邑县人,中共党员。1897年6月出生,我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原甘肃师大副校长、植物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 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博物系。在校期间参加了著名的“五四”运动,6月3日因参加学生讲演队被捕,后在全国人民声援下获得释放。1921年毕业后,历任教员、副研究员、教授等。从1942年起为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先后任生物系主任、植物研究所所长、原甘肃师范大学副校长等职。兼任过《中国植物志》编委会委员、甘肃省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至四届甘肃省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十一大代表、主席团成员。 孔宪武一生致力于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术精湛,对我国植物区系和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我国植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和推动作用,也为我国农、林、牧、医药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赞誉。孔宪武先生既是著名的科学家,又是合格的人民教师。他重视科学研究更重视通过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几十年来,在他的培养和关心下,一大批植物学工作者成长起来,很多已成为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

石述柱 男 汉 1935— 甘肃民勤 中共党员 原甘肃民勤薛百乡宋和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模、治沙英雄
石述柱(1935~ ),男,汉族,甘肃民勤县人,中共党员。甘肃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原党支部书记,现任甘肃宋和综合治沙示范区管委会主任。
石述柱担任村干部49年,他在沙乡生活了一辈子,同风沙斗争了一辈子。近半个世纪以来,他信守“豁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入党诺言,在昔日风沙肆虐的荒滩上,栽植防风固沙林7500亩,经济林1500亩,压设各类沙障80多万米,固定流沙8000亩,建起了一条长9公里、宽2.5公里的绿色屏障,将上世纪50年代“沙上墙,驴上房”的宋和村,建成了林茂粮丰的小康村。
石述柱多次荣获省、地、县“造林绿化模范”、“造林绿化先进个人”、“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公民”等荣誉称号。2001年7月,石述柱被中共甘肃省委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6月,石述柱被国家绿化委、中宣部、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联合授予“全国防沙治沙标兵个人”荣誉称号;2004年底,省委作出决定,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石述柱同志学习。2005年4月,石述柱被评为甘肃省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2007年12月,被中宣部等七部委评选为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08年奥运会期间,被选为甘肃省奥运会火炬手。

冉桂英 女 汉 1936— 甘肃定西 中共党员 原甘肃定西青岚乡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农业学大赛先进典型、全国“三八”红旗手
冉桂英(1936~ ),女,汉族,甘肃定西人,中共党员。甘肃定西县青岚乡大坪村原党支部书记。
从1961年起,冉桂英先后担任原大坪生产队队长、大坪大队党支部书记、妇女主任,定西县(现安定区)革委会副主任,带领众乡亲打响了“改土造田,改变落后面貌”的战斗。在冉桂英的带领下,大坪人艰苦奋斗,改土造田,大坪实现了梯田化,成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和全省干旱山区脱贫致富建设美好新生活的乡村典型。
40多年来,她和全村人一起经历了大坪村的发展变化,是大坪发展的创业者、建设者和见证者。1969年,冉桂英曾作为农村基层代表进京参加国庆20周年观礼,1973年8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当选为党的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78年12月赴北京参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先后获得“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全国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龙显烈 男 汉 1916— 四川营山 中共党员 曾任玉门油矿炼油厂工程师、兰炼副厂长等职,获全国职工技术革新能手、中石化突出贡献科技和管理专家等称号龙显烈(1916~ ),男,汉族,四川营山县人,中共党员。1940年毕业于国立重庆大学化学工程系,曾任玉门油矿炼油厂主管工程师,兰炼总工程师、副厂长等职。 1960年10月,在石油部的支持下,组建了石油工业部科学研究院兰州分院(后更名为兰炼石油炼制研究所)。为了早出、多出科研成果,龙显烈作为引领石油炼制工业发展的科技带头人,对于重大的科研课题,都是亲自召开鉴定会和论证会,并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目前兰炼常年生产的石油化工产品,63%由炼制研究所开发,炼制研究所72%的重大科研成果用于兰炼工业化生产。 龙显烈把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发展石油炼制技术的开发应用上。为了发展石油深度加工和润滑油生产,他极力主张推进“两剂”的科研和生产,使兰炼发展成为国内石油裂化催化剂、石油添加剂的主要生产基地。他敢为天下先,大胆采用新工艺,改造原设计,开发新产品,其中喷雾蜡脱油、尿素脱蜡等一大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应用,使兰炼成为生产工艺装备先进、石油产品系列齐全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 1954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甘肃省科学大会“技术进步奖”,国防科委“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奖章。1978年,他担任甘肃省代表团副团长参加全国科学大会,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政协甘肃省第二届、三届、四届委员和常委会委员,甘肃省第五届人大代表,兰州市第九届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

田 宇 男 汉 1970— 甘肃陇南 中共党员 徽县嘉陵镇武装部部长、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
在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田宇强忍祖母去世还未安葬的悲痛,积极带领民兵投入抗震救灾,先后在废墟中救出群众8人,抢救粮食3000多吨,牲畜200多头,学校课桌40多套,教学器械20多件。宝成铁路徽县段109隧道因地震坍塌后,田宇组织17名民兵开展安全警戒,带领25名民兵将3个村的1100余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随后又连续奋战几昼夜,搭建帐篷168顶,安置受灾群众1100余人,将88袋面粉、100多箱方便面和60多件饮用水等救灾物资逐一发放至受灾群众手中。由于地震造成村庄停水,田宇再次组织22名民兵突击队连续奋战5天铺设自来水管道2.6公里,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难问题。
在大灾大难面前,田宇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以人民利益为重,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宗旨,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田宇被推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加了甘肃兰州火炬接力的第一棒传递,并作为嘉宾受邀参加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还被甘肃省军区记一等功一次。徽县县委、陇南军分区政治部先后发出了向田宇同志学习的决定。

米祥仁 男 回 1950- 甘肃平凉 中共党员 平凉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原米祥仁供电所所长,全国劳模、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
米祥仁(1950~ ),男,回族,甘肃平凉人,中共党员。现为甘肃省电力公司平凉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自1967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米祥仁一直在电力企业的最基层工作。他始终把“为客户服好务,为群众供好电”作为自己的信条,在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等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绩。在他担任所长的17年中,柳湖供电所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实现了客户用电零投诉,他本人及供电所共收到用户送来的锦旗、牌匾、感谢信716多件,被用户和群众亲切地称为供电战线上的“电黄牛”。2006年“五一”前夕,甘肃省电力公司党组命名柳湖供电所为“米祥仁供电所”。
米祥仁多次被西北电网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平凉市委和平凉供电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被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省经贸委评为全省“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2003年被甘肃省电力公司授予“优质服务十佳明星”;2004年,被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授予“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劳动模范”,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2008年,米祥仁光荣地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以米祥仁先进事迹为原型创作的大型现代眉户剧《好人米祥仁》在全省巡回演出,受到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