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秀芳 女 汉 1917-2007 湖南湘潭 中共党员 中国近代护理事业奠基人,原兰州军区总医院专家组成员,第36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爱党爱民模范护理专家”
黎秀芳(1917~2007),女,汉族,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1917年3月出生,1949年参加革命,196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8年9月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模范护士”,“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1987年12月,被兰州军区授予“模范护理专家”荣誉称号,2009年5月,被中央军委追授“爱党为民模范护理专家”荣誉称号。
黎秀芳194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高级护士学校后,毅然来到西北,任兰州中央医院护士长、护士督导员、护理部副主任,两年后兼任附属高级护士学校教员。由她创立的“三级护理”、“七查七对”等临床护理操作工作制度,填补了我国护理学科空白,开创了中国现代科学护理事业的先河,从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推广,一直沿用至今。在她的倡导下,我军设立了护理高级职称评定制度,在第二军医大学设立了护理系,开办了护理大专班。1990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护士”,参加了全国模范护士先进事迹报告团。1997年5月12日,荣获国际红十字会授予的护理界的最高荣誉——第36届“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
黎秀芳对党矢志不渝、赤胆忠诚。从1952年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到1978年年届60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26年的曲折过程,但她对党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即使在身处困境时仍然积极为党工作。孤身一人在中国西北工作了66年的黎秀芳,有68位亲人旅居海外。1981年,黎秀芳赴美探亲,80多岁的继母要求她留下来安享晚年,她却如期回到了兰州。她对继母说:您是我的母亲,祖国也是我的母亲,我的事业在祖国。她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部队、医院和学校作过上百场报告,引导激励青年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走好人生之路。黎秀芳的事迹,感动了军内军外,国内各大媒体广为宣传,中宣部、卫生部和总政治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黎秀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随后报告团走遍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樊锦诗 女 汉 1938- 浙江杭州 中共党员 敦煌研究院院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
樊锦诗(1938~ ),女,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共党员。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扎根戈壁沙漠40多年,潜心于敦煌石窟的考古研究,为敦煌莫高窟这一人类宝贵的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敦煌的女儿”。她提出了“莫高窟治沙工程”等13项文物保护工程,独创了一套新型砂砾岩石窟崖体裂缝灌浆、风化崖面防风化加固的材料、工艺和技术,使莫高窟文物保护环境得到改善,本体病害和损毁得到遏制。她规划出新世纪敦煌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蓝图,首次提出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护和展陈利用的构想并付诸实施。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积极开展文物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成功解决了敦煌石窟研究和保护的有关难题。她牵头起草的《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成为甘肃省第一部为保护一处文化遗址作出的专项立法。她编写的26卷大型丛书《敦煌石窟全集》集中展示了敦煌石窟百年研究的成果。她是中共十三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