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解读 ⑩
全面提升城镇基础功能
沈言实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从甘肃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出发,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兰州新区和白银工业集中区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必将对全面提升城镇基础功能,积极推进全省城镇化进程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功能日趋完善,城市信息网络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统计资料显示:全省有设市城市16个,县城65个,其他建制镇380个。2008年,全省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87.85%,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达到156.65升;集中供热面积达8154万平方米,用气普及率65.32%,排水管道长度2.06公里/平方公里,生活垃圾清运量为242万吨;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0.37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87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交车8.11台,共有出租车18499辆。但是,由于目前我省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总量偏少,每年不到100亿元,仅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左右,致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09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2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6.6%,而我省仅为860.48万人,占32.65%,比全国低13.95个百分点。因此,全面提升城镇基础功能,既要突出重点、满足需要,又要完善系统、适度超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进一步加快城镇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和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目前,随着甘肃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增长,供水、燃气、热力管网等市政设施不能有效满足发展的需要,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市政公用设施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城镇化率低、布局不合理、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城市少,小城镇发展滞后等已经成为制约全省城镇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个性及地域特点,进一步加快城镇道路、供水、供气、供热、垃圾和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立快捷、方便、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合理规划建设城镇内部路网和对外通道,重点建设和改造连接主要功能分区的城市干道,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建设快速环路,加快推进兰州城市公共快速轨道交通建设。二是以满足生活生产用水需要以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加强城镇供水能力建设。在重点镇要全部建成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供水设施。同时,改造城镇老化漏损的供水网管,中心城市要全面完成改造任务,提高安全供水能力。三是加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集中处理率。四是改善集中供热方式,支持重点城市发展热电联产。五是改善城市工业和生活燃料结构,加快城市燃气设施建设,减少大气污染。六是加强城镇内及城市周边地区生态建设。合理划定城区范围内的绿化空间,建设公园绿地、社区居住区绿地、企业绿地和风景林地,围绕城市干线和城市水系等建设绿色走廊,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总之,要通过改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城镇基础功能,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二、积极推进兰州新区、白银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城镇的示范带动作用。
去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在努力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的基础上,加快实施以“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为内容的区域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不仅为这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绘就了一幅崭新的宏伟蓝图,也给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位于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中段,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是我国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目前,兰州、白银两市的生产总值占全省的34.33%,工业增加值占36%,财政收入占38.3%,对于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积极推进兰州新区、白银工业集中区发展,把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的城镇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挥“率先、带动、辐射、示范”的中心作用。要积极探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道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实现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市场化和企业化运作,千方百计把这一区域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搞上去,从而为该区域的快速健康发展以及引领带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课题。《若干意见》提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国道、省道移动通信覆盖水平,提高信息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不仅使全省加快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成为可能,也给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甘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国家现有光缆网络主要汇集点和主要卫星地面站之一,独具的地理优势和周边环境以及电信资源均能满足通信网络安全、高效的需求,为合理布局国际通信网络,优化西部信息交互网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要结合国家“西部电信业规划”,在我省建设通往中亚、西亚的“国际通信出口局”及“西部互联网交换中心”,加快宽带通信网、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提升国道、省道移动通信覆盖水平,提高信息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中心城市要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发展公用信息平台,建设社会保障、社会治安、防灾减灾等信息管理系统,特别要在建立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上下功夫,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
当然,还要通过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信息网络安全和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企业和个人综合征信系统建设、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以及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处理交换和共享等,加速完善城镇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