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国办《意见》高层论坛在兰举行
本报兰州5月27日讯(记者 张鹤 实习生 刘婉琼)以“贯彻中央支持甘肃加快发展意见、加快推进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甘肃发展高层论坛于今天上午在兰州举行。论坛重点围绕日前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行了充分交流和研讨。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出席论坛并致辞。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研究室主任武毅,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含琳,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孙晓文,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范鹏,兰州商学院副院长、教授蔡文浩先后在会上围绕理解和贯彻国办《意见》发表了演讲,并与现场听众和在线网民进行互动交流。

励小捷在致辞中说,国办《意见》从统筹全国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我省在全国的战略定位,提出了进一步支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战略、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和政策体系,为我省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指导我省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蓝图已经绘就,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已经明确。现在的关键就是要集中精力抓好落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在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发挥更大作用。要深入研究《意见》的精神实质,以《意见》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我省的发展思路,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入研究《意见》提出的重大政策、项目和措施,推动各项任务的细化与落实。大力开展《意见》的宣传普及,通过多种形式,向基层干部群众解读《意见》内容,解答疑难问题,让《意见》的精神在全省家喻户晓。
励小捷强调,这次论坛的举办只是社科理论界贯彻《意见》的开始,要以此为起点,把贯彻《意见》的研究宣传落实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坚持下去,为贯彻《意见》贡献智慧和力量。
省政协副主席邵克文出席论坛。
贯彻中央支持甘肃加快发展意见 加快推进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记甘肃发展高层论坛(第二期)

5月27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甘肃日报社、省广电总台、省社会科学院、省社科联、省委讲师团共同主办的,以“贯彻中央支持甘肃加快发展意见、加快推进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的甘肃发展高层论坛(第二期)在兰州宁卧庄宾馆举行。论坛重点围绕日前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行了充分交流和研讨。

甘肃发展的新机遇
武毅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研究室主任)
【主要观点】今年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全部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家第一次专门为甘肃量身定做的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给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何认识和理解好机遇、发掘和扩充好机遇、把握和利用好机遇就成了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
中央支持地方发展往往从四个层面着手,即资金、项目、政策和战略定位。这四个层面由低到高,其中战略定位是核心,是“总纲”,而资金、项目和政策则是围绕战略定位全方位、多领域交叉展开的。因此,认识和理解《意见》带给甘肃的发展新机遇,就必须从这四个层面逐一推进。资金、项目、政策和战略定位支持力度、支持层次上的差别,决定了我省对于发展机遇发掘与扩充的努力方向,即紧紧围绕五大战略定位,大力争取资金支持,全力抓好建设项目,竭力用活用足政策,努力实现战略定位。
同时,《意见》是新时期、新阶段指导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意见》带给甘肃的发展机遇,我们不能仅从资金、项目层面去把握和利用,更应该从政策尤其是战略定位层面去把握和利用。这一工作的展开应把握这样四个原则:一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二是特事特办原则,三是重点突破原则,四是虚实结合原则。
【媒体点评】王衡(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的《意见》,是未来几年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这已成为普遍共识。如何把概括的意见落到实处,前提是准确、充分地把握其内涵。对此,作为一名政策研究专家,武毅秘书长在演讲中从资金、项目、政策和战略定位四个层面,详细解析《意见》蕴含的机遇,并在此基础上就发掘和扩充好机遇、把握和利用好机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这为下一步制定具体落实措施打下了一个认识基础。

科学制定“十二五”
发展规划的政策依据
李含琳 (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主要观点】在把握省情方面,重点是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重新认识甘肃在全国发展中的战略定位。目前,甘肃的发展条件和环境仍然比较艰苦,通过《意见》,甘肃在全国发展中的定位得到了很大提高。在确定总体发展思路方面,重点是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论证和明确基本思路。《意见》提出了“五个坚持”的思路确定原则,五个发展的着力点,要探索“具有甘肃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的新提法。
在谋划预测发展目标方面,重点是要高标准、快速度、重效率地确定基本发展指标的变化值。发展的目标要适当集中,速度要适当提升,重点要明确。在选择区域发展战略方面,重点是突出战略的针对性、前瞻性和长效性,综合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突出工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新兴经济的发展问题,各种发展战略的互补和衔接,项目的高水平策划。
在生产力布局方面,重点是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做好加大发展要素的区域和产业调整工作。重点大力支持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着力推动平(凉)庆(阳)、酒(泉)嘉(峪关)经济区加快发展、全面促进区域功能组团协调发展等三个方面,同时建设六个“示范区”、试验区和新的产业基地。在发展环境方面,重点是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落实和创新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明确体制改革的重点,选择有效的改革方式,翻新发展规划,增强市场机制对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支持功能,支持民营大公司的资产重组、品牌开发和上市经营。
【媒体点评】杨森(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记者):《意见》对于甘肃而言,不仅仅是一些项目和资金,更是事关长远和全局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所以,把学习贯彻《意见》和编制“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正是做到“既要实惠性,又要指导性”的体现。《意见》的基本特点是站在全国发展的高度来定位甘肃的发展,所以,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既要注意纵向的连续,也要注意横向的联系。在全国划分主体功能区的背景下,寻找一条既符合甘肃省情,又符合国家总体布局的发展道路,是甘肃的当务之急。《意见》的出台适逢其时,借《意见》东风,深化对甘肃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再把认识具体化为规划,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甘肃发展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全面实施好五大
重点发展战略
孙晓文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观点】《意见》内容十分丰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肃发展的关怀和支持,是指导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我们首先要深入理解五大重点发展战略。《意见》按照科学发展观,在全国发展格局中,从全国宏观层面审视甘肃发展的全局和中长期战略问题,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真知灼见,明确指出甘肃发展的五大战略定位,进一步总结提炼出五大重点发展战略,即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以节水和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战略;以优势资源开发转化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战略。这为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战略取向和工作着力点,也是对甘肃省情认识在发展战略层面的创新和具体体现。
“思路决定出路”。《意见》提出五大重点发展战略,为甘肃发展的战略实践创造了条件。全面实施五大重点发展战略,要通过进一步明确各方面的主要任务,将各项战略任务的内容加以具体化,并且把各项发展战略相互结合、配合起来,全面有效地付诸实践,进而取得实效。为实施好五大重点发展战略,必须配套有力措施,健全工作保障,加大贯彻实施和落实的工作力度。
【媒体点评】李琛奇(经济日报社甘肃记者站站长):《意见》中提及的五大重点发展战略,从全国宏观层面审视甘肃发展的全局和中长期战略问题,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和真知灼见。正如孙晓文主任所言,我们要在《意见》的指导下,全省各族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立足自身努力,在扩大对外开放中争取省外和境外的各种支持,主动地创造性地加以实践,实现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光有指导性的《意见》还不够,更要有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让“纸上”宏远规划不久变成甘肃人民生活中的现实。

开发资源宝库
建设文化大省
范鹏 (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
【主要观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意见》在支持甘肃的发展总体要求等重大问题上突出了文化因素,为甘肃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跨越式文化发展道路指引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意见》不能不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甘肃的文化发展问题。
《意见》在文化发展问题上定位科学、目标明确、支持重点突出、政策空间充分。并在文化发展上给我们提供了先锋思想观念、广阔政策空间与难得发展机遇。
开发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努力建设甘肃文化大省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要把文化大省建设纳入“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的整体奋斗目标之中。二是要把文化大省建设纳入五大战略的实施之中统一部署。三是要把文化大省建设纳入《意见》贯彻落实的全过程。四是要把文化大省建设纳入贯彻落实《意见》的保障体系,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文化发展动力机制,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人才保障机制,通过扩大开放建立投融资保障机制。培养、引进、暂借、重用文化产业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