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六特色产业促农业大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甘肃要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加快发展中药材、酿酒原料、林果、蔬菜等产业。5月11日,省农牧厅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并表示,随着“国扶47条”的出台,这对今后我省开展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性支持,对于我省农牧业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广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国扶47条”提出: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积极推广全膜双垄沟播、膜下滴灌等高效旱作节水技术。
省农牧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省70%的耕地是山旱地,近80%的农村人口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且自然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为此,近年来我省大面积推广集雨、保墒、增温和增产效果明显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尤其是近3年来强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玉米产量从2006年43.72亿斤提高到2009年64.18亿斤,增产20亿斤以上。
今年我省推广10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并抓好技术培训,分批、分层次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确保技术到田到户,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掌握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努力实现技术全覆盖。今后我省将继续结合省情实际,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着眼于实现降雨时空分布和作物生长规律相吻合,不断探索完善旱作农业技术路线。
今年种植洋芋达千万亩
“国扶47条”提出:支持以定西为主的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将马铃薯种植纳入政策性保险补贴范围。
就“国扶47条”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省农牧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冷凉,非常适宜马铃薯生产,此前,省委省政府已经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马铃薯良种补贴。去年,重点围绕加快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和健全完善仓贮设施,我省整合产业发展资金1.2亿元,使原种生产基地达到1万亩以上,脱毒种薯示范推广面积超过250万亩,主产区的定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来自马铃薯产业。今后我省还将通过一系列措施培育壮大马铃薯产业,坚持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旱作农业区战略性主导产业培育。从今年的情况看,预计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脱毒种薯可超过400万亩。
重点培育六大特色产业
“国扶47条”提出:要加快发展中药材、酿酒原料、林果、蔬菜等产业。
省农牧厅相关负责人就此表示,这些产业都是我省特色产业,例如作为全国中药材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我省出产的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等药材总产量占到全国的大半,其中当归总产量占到全国的95%;我省有18个县属农业部规划的苹果优势产区,“平凉金果”、天水“花牛”等品牌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知名度;在蔬菜产业上,去年全省蔬菜面积达到557.5万亩,产量1145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原夏菜基地和西菜东调基地。
为此,我省将重点培育玉米、马铃薯、草食畜、中药材、苹果、蔬菜等“六大产业”,如在中药材培育方面,进一步落实专项扶持办法,重点支持中药材种苗基地、区域中心市场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并对市场占有率高的种植基地和获得国家认证的加工储运企业给予扶持,努力实现中药材种植大省向中医药产业大省的转变;在发展林果产业方面,着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在发展蔬菜产业方面,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加快蔬菜发展方式转变和经营方式创新,重点扶持发展高原夏菜、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贮藏保鲜库和市场体系建设。本报记者李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