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重点抓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等方面工作。继续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试点 , 切实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全面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 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 , 试点县扩大到38 个 , 试点覆盖率达到 44% 。继续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加强农村乡镇综合文化设施建设 , 启动实施 20 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 , 不断扩大覆盖面。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搞好扶贫资金整合 , 改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 积极推进整村扶贫。切实做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 今年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力争达到 6 万 人。通过加快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 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 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
( 三 ) 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 , 构筑特色产业新优势
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导向 , 对工业技术改造和企业自主创新给予更多支持 , 促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 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 13% 。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整合科技力量 , 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 ,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强化财政资助、完善信贷方式等多种途径 , 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加大研发投入 , 着力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 , 支持原始创新。加强专利工作。积极发展技术市场 , 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条件。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切入点。继续支持石化、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 延伸产业链条 , 发展高附加值产品 , 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集中度 ,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成兰州大乙烯工程、酒钢产品结构调整、金川公司矿山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金川公司 20 万吨电解铜和镍贫矿资源综 合利用、白银公司硫酸系统改造、兰铝 15 万吨电解铝、华亭 60万吨甲醇、兰州金刚双百万套轮胎等项目。争取开工建设银光公司 10 万吨 TDI 和氯碱等项目。加大乙烯下游产品、有色金属新材料深加工、核乏燃料商业化后处理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继续争取新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 扶持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尽快成长壮大。把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中医药业作为一项大产业来培育 , 加快实施甘绿脱水蔬菜扩建、金羚药业肝素钠原料药生产线、华羚干酪素深加工等项目 , 着力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 , 尽快做大做强石油钻采、化工机械、电工电器、电子信息、数控机床等设备制造 , 加快发展风力发电成套设备 , 提高系统集成能力 , 努力振兴我省装备制造业 。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强化政府节能 , 加快现有火电机组技术改造 , 实施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 , 加强高耗能企业节能改造 ,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 推行节能建筑 , 确保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4% 以上 。 鼓励有色、冶金等高耗能企业发展煤-电-冶联营 , 推进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结合我省实际 , 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的小水泥、电石、焦炭、铁合金等进行清理整顿。抓紧制定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 , 支持资源型企业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和发展关联产业 , 鼓励搞好 " 三废 " 治理 , 以金川公司、酒钢集团、兰州石化、祁连山水泥等企业为重点 , 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
( 四 ) 按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 , 着力加快中心城市和县城经济发展
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和带动作用 , 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和城乡经济联动。抓紧编制完善兰州经济区规划 , 促进特色城镇的形成 ; 发挥各城镇优势 , 推进区域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 做好与城镇、土地利用等规划的衔接 , 为兰州未来大发展打好基础、预留空间。加大对老、少、贫地区的支持力度 , 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