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促进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博物馆文化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5月14日,清水县博物馆创新教学形式,携手清水三中将历史课堂“搬”进博物馆,组织60余名七年级学生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现场教学活动。

此次现场教学活动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之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内容策划,以“文物里的科举取士制度”为主题,在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透过“五子登科镜”的斑驳铜色,触摸“诰命书”的岁月纹理,品读书画中的文人风骨,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科举文化之旅。

讲解员以文物为载体,从隋以前的选官制度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解析了科举制度的诞生背景、发展脉络及深远影响。同学们在“进士”、“状元”、“会元”、“解元”等专业术语的海洋中遨游,领悟“连中三元”、“鼎甲及第”背后的非凡意义。特别是在状元帽制作体验环节,当一顶顶象征科举最高荣誉的状元帽在指尖诞生,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千古名句顿时有了生动的注脚,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古代士子金榜题名时的无上荣光。

科举制从隋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清光绪年间,前后历经一千三百余年,成为全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让同学们领略到“蟾宫折桂”这一文化意象的永恒魅力,更深刻体会到古代读书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艰辛与执着。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博物馆课堂让他们对科举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些静静陈列的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承载着无数读书人梦想的历史见证。大家深刻领悟到: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必将激励着青少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汗水浇灌理想,以奋斗书写青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