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夏时节,清水县广袤的田野上麦浪翻涌,绿意盎然。当前正值小麦抽穗灌浆的关键期,也是病虫害防治和防灾减灾的重要窗口期。为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夯实夏粮丰收基础,清水县各乡镇抢抓农时,科学施策,以“一喷三防”技术为核心,构建“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多维联动”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全面推进小麦田间管护工作,为粮食稳产增收筑牢坚实屏障。
党建引领聚合力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
白驼镇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将“抗旱防病保粮安”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召开专题调度会议,建立“镇村联动、人机协同”工作机制,明确“区域包干、责任到人、全域统防”责任链条。镇农技员全程跟进,围绕农药配比、喷施时机等关键环节,为农户提供“一对一”精准指导。同时,建立动态监测和长效管护机制,对防治效果实时跟踪,及时开展二次补防,确保“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跟踪服务”三到位。目前,全镇“一喷三防”作业已覆盖80%以上小麦种植区域,病虫害防治效果提升超50%,为小麦健康生长注入强心剂。
秦亭镇立足“国之大者”粮食安全战略,强化物资保障与技术服务双轮驱动。今年全镇小麦播种面积达2500余亩,通过深化良种选育与土壤改良技术,小麦长势为近年最佳。镇政府统一发放戊唑醇、高芸苔素内酯等农资近3万份,并督促各村落实物资到户、用药到田。此外,通过村级广播、田间培训会等形式普及防治技术,确保农户科学配比药剂,精准把握喷施时机。

科技赋能提质效智慧农业助力高效防治
在科技应用方面,各乡镇积极探索“无人机+人工”协同作业模式,显著提升防治效率。白驼镇依托无人机开展精准飞防,单机日作业面积达数百亩,较传统人工效率提升数倍,确保小麦在最佳防治窗口期完成首轮作业。无人机搭载智能喷洒系统,精准控制药液流量与雾化程度,彻底解决人工喷洒漏喷、重喷等问题,农药利用率提高30%以上。
王河镇在创新作业方式上更进一步,采用“无人机+水肥一体喷洒+人工”三结合模式。该镇西堡子梁千亩示范基地内,无人机如“铁鸟”般穿梭于麦田,拖曳的白色药雾如绸带拂过麦浪;同时,农技人员身背喷雾器查漏补缺,确保药剂覆盖每一株麦苗。此外,全寨村东坪梁试验田引入水肥一体喷洒技术,将肥料融入水中均匀喷施,既节水节肥,又提升小麦抗逆性。
土门镇通过统一配送农资与动态补防巩固成效。今年全镇小麦种植面积达1.3万亩,镇政府为各村配送戊唑醇、氯氟·噻虫胺等药剂超2.8万份,并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回头看”,针对晚播弱苗田块实施二次补防。“‘一喷三防’就像给小麦打‘营养针’,不仅能防病治虫,还能抗干热风、防早衰,让麦粒更饱满。”镇农技员形象地解释道。

多维发力克难题筑牢粮安防线
面对持续干旱等不利因素,各乡镇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破解生产难题。王河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气象部门,在全寨村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旱情;同时,通过微信群、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动员,提升农户防治意识。土门镇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提前落实防倒伏、防早衰措施,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各乡镇紧扣“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秦亭镇通过叶面肥精准喷施,全面提升小麦抗逆性,实现“防病、防虫、防早衰”三重目标;白驼镇针对地形复杂地块,组织农户人工补防,确保防治无死角,小麦条锈病、蚜虫等病虫害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稳产增收有保障绘就丰收新图景
随着“一喷三防”工作深入推进,清水县小麦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各乡镇正聚焦灌浆期这一关键阶段,科学研判病虫害趋势,筹备启动第二轮防治作业。白驼镇计划以“精细化+全周期”管护模式巩固成果;王河镇将围绕“三夏”生产目标,扎实推进后续田间管理;土门镇通过肥水调控强化弱苗田块管理,确保均衡增产。
粮食安全,根在田间。清水县以“一喷三防”为抓手,以科技为翼,以服务为本,不仅筑牢了粮食安全底线,更解决了农户生产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赢得了广泛赞誉。麦浪滚滚,孕育希望,清水县正以扎实行动书写夏粮稳产增收的精彩答卷,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坚实力量。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