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争项目 坚定信心保增长
力争提前一年实现麦积“十一五”发展目标
——在区委六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中共天水市委常委、秘书长、麦积区委书记 蒋晓强
(2009年3月1日)

同志们:
这次区委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区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今年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争项目,坚定信心保增长,努力推动麦积经济社会持续全面提速发展。
现在,我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大会报告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大事多、喜事多、难事也多,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5·12”大地震灾害以及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区委全力动员和带领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打造经济强区、构建和谐麦积”的宏伟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富民、商贸兴埠、旅游拉动、城市带动”五大战略,一手抓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诸多方面创出了特色和亮点。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1.03亿元,增长14.1%;大口径财政收入3.86亿元,增长27.8%;固定资产投资29.86亿元,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全面提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积极落实工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步伐不断加快,工业经济总量大幅增加。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入园项目履约监管力度,园区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社棠工业园一、二期2300亩土地征用任务全面完成。天水甘泉现代物流园、酒钢天水物流中心启动建设,新建扩建农贸市场6处。卦台山景点生态建设项目和地震受损设施维修工程全面完成。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6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5亿元。全力以赴争项目、争资金,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42个,到位资金8.55亿元;争取项目113个,到位资金4.94亿元。
——新农村建设继续稳步推进。以城郊南山万亩花牛苹果基地、社棠中山万亩葡萄基地、三新阳片区“两山一片”为重点,新建优质果品基地6.53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威龙集团三阳川六万亩鲜食葡萄出口基地集中流转土地1.65万亩,定植苗木5300亩。“花牛苹果”、“下曲葡萄”再获“中国知名特产”称号,花牛镇跻身“全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行列,我区成为“全国优质苹果生产重点县区”。新农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带动”工程深入推进,伯阳镇曹石村被表彰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先进单位”。积极实施土地整理开发、农村能源、退耕还林、人饮解困、扶贫开发等重点项目,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城乡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渭滨新城马跑泉片区二期土地储备和重点项目建设征地任务圆满完成。党校北路拓建改造工程进展顺利,西环道续建、渭埠便桥整修和城区20条小巷道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三城联创”深入推进,道北西排洪渠得以彻底治理,新增城市绿地9万多平方米,顺利实现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五连冠”。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宝天高速公路路基基本贯通,宝天高速天水过境段、天(水)平(凉)铁路启动建设,天水机场正式通航。风动厂至南崖国防战备公路、中(滩)石(佛)通乡油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麦甘公路峡(口)南(河川)、南(河川)渭(南)段铺油改造项目先后启动建设,散岔至利桥通乡油路项目正在加快实施,完成农村通达工程147条460公里、通畅工程46条60公里。
——抗震救灾彰显以人为本。面对“5·12”大地震造成的严重灾害,全区上下沉着应对,奋力自救,扎实开展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累计下拨抗震救灾和重建资金1.79亿元,组织捐款218万元,上交“特殊党费”130万元,全区1.7万名“三无”和“三孤”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力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91个安置点1818套活动板房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灾后房屋重建开工8817户、完成6938户,完成中小学校舍重建项目37个,中滩杨岘博爱卫生院等9个援建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圆满完成通过铁路运往陇南灾区的救灾物资接收中转任务,有力地支持了全省抗震救灾工作。
——社会事业发展惠及民生。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试验、示范、推广项目63项,取得科技成果14项。区职教中心教学楼启动建设,区人才服务中心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5个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正式竣工,甘肃省首家中外友好合作医院“中国—巴基斯坦友好医院”在市二院正式挂牌成立。以落实“14件实事”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本民生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廉租住房、农村低保制度稳步实施。全力落实公务员津补贴、启动住房公积金,干部职工月工资平均水平较2002年翻了一番多。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扎实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区政府机关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伯阳镇曹石村获得“全国生态文明村”称号。
——党的建设进一步开拓创新。精心组织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讨论活动和党员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着力构建“党建示范”走廊,“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15个乡镇党委和300个村党支部达到了“五个好”标准。在全省率先开展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试点工作,进一步拓宽了党内帮扶途径。村干部报酬实现“一折通”实名制发放,4名优秀村干部通过考试录用进入了乡镇公务员队伍。“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扎实深入开展,我区的做法得到了中央信访督导组和省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作了交流发言。
应当肯定的说,去年以来,面对大事与难事相互交织、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的特殊形势,尽管遇到的困难比往年要多,但各方面工作进展总体比较顺利,工作成效比预想的要好。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党员干部的艰辛努力和心血汗水,凝聚着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辛勤劳动和参与付出。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及驻区单位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一年来,我们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在许多方面都探索出了有益经验,值得倍加珍惜。第一,科学发展是前提。区委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的行动指南,不断丰富和完善全区发展思路,三新阳地区“两个最大”建设、社棠工业园的规划建设等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二,解放思想是动力。区委通过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干部思想观念不适应、工作作风不务实等问题。各级各部门积极学习借鉴周边地区经验,在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谋划新思路,落实新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三,强化落实是关键。全面落实重点工作项目责任制,对于灾后重建、扶贫开发等工作继续采取“包村帮建”、“包点帮扶”的办法,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有关领导、部门和责任人身上,从重点、难点入手,集中力量、限期突破,收到了良好效果。第四,团结协调是保证。区四大班子和谐共事、团结一致,全区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特别是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作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经过2008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在建设富裕和谐新麦积的伟大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绩令人鼓舞,事业催人奋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继续承担起发展麦积、繁荣麦积的历史重任,锲而不舍地继续巩固和扩大经济社会持续全面提速发展的良好局面,竭尽全力地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夺取改革发展的新胜利。
关于2009年的工作
2009年,是我区改革发展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我们既有着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概括地说,是压力大、困难多、机遇好、前景明。
第一,压力大。一是加快发展的压力加大。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加深,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我区部分工业企业订单减少,农产品外销市场萎缩,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旅游、房地产业增长放缓,给保持全区经济持续提速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二是扩大投资的压力加大。近年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宝天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的投资拉动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今年随着宝天高速公路新增投资的大幅度减少,要保持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位增长压力很大;三是财政支出的压力加大。受金融危机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以驻区骨干企业为主的重点税源呈现出不稳定性,国家加快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降低税率等税收政策调整,将对区级财政收入产生明显影响。同时,落实省上“12件实事”、足额兑现全区政策性增人增资和规范公务员津补贴等,区财政刚性支出明显增加。今年区财政预计缺口4300多万元,财政增收保支的压力很大。
第二,困难多。一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全区工业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第三产业比重偏小,优势资源开发进展缓慢,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二是农业干旱的形势非常严峻。去冬以来全区多年少有的干旱给夏粮生产、春耕春播造成了严重影响,抗旱保粮增收的任务非常艰巨;三是灾后重建资金不足的问题突出。农村重建户大部分地处偏远,建房资金筹措困难,重建补助资金到位率不高,加之砖瓦等建筑材料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直接影响着重建进度;四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全区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企业改制、征地拆迁遗留问题较多,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加深还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五是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个别单位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领导班子团体战斗力不强,一些领导干部处置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不强。所有这些,都给全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