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督查扩大内需项目
开展对中央有关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是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袁元 陈泽伟
在扩内需、保增长的背景下,如何确保中央政令畅通?根据中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正在认真履行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开展对中央有关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重点督促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是否思想统一、行动迅速,确保中央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严明纪律推动决策部署的落实
目前,第一批1000亿元和第二批1300亿元的中央投资已经到位,各地政府的投资热情也日益高涨。加强对中央有关决策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对中央及地方投资和国债资金的监管,是中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重抓好的工作之一。
“今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如果各地区、各部门的干部党性不纯、作风不正,腐败和官僚主义严重,那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就无法落实,而且市场机制会被扭曲、经济发展会遭受严重损失”,中纪委监察部杭州培训中心教育长、反腐败研究所所长陈武明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此时,需要各级纪检监察机构积极履行好监督检查职责,用实际行动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陈武明结合2008年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分析说,这些案件中,就有违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抗震救灾中违规违纪;有在工程建设、房地产、土地管理、矿产资源开发、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案件;而涉及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也是重点。
而在2009年,随着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相继出台,政府将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投入巨大的财政资金,更需要反腐败职能部门加强行政监察工作,进一步发挥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作用。
据有关专家介绍,今年重点督促检查各地区各部门5个“是否”: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是否思想统一、行动迅速;工程项目规划、立项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央规定的投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是否依法合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是否规范严格;工程建设是否安全合格等。强调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
监督检查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
在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检查中,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检查是重点。
来自高层的信息指出,有些领导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做事,不想负责任,在其位不谋其政,碰到问题不解决,遇到矛盾绕着走,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结果问题越积越多,以致酿成大祸。有的地方或部门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故,往往与一些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负责任直接相关。一些重大玩忽职守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了十几人、几十人甚至几百人丧失生命的惨剧,后果触目惊心,教训十分惨痛!
由此,按照中央要求,将积极推进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把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严肃追究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
有关主管部门的专家解读道,在共克时艰时,领导干部特别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地区、部门、行业、部位、环节,要反复督促检查,一抓到底,严防死守,杜绝隐患。遇到急难险重工作,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查清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既要坚持依法处理又要积极疏导群众情绪,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决不能消极观望、逃避责任、贻误时机、激化矛盾。
同时,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娄云生说,从监督检查的角度,在当前背景下,各级领导干部应当严格遵守党的经济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党的经济工作方针政策,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能超越职权插手具体建设项目,更不能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而且,领导干部还应带头执行中央有关精简经费开支的要求,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
重点领域重点督查
本刊记者获悉,纪检监察机关今年将加强对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查办相关案件的力度,同时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
近年来,在加强对重大事项、重大资金的监督等方面,纪检监察机关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有关专家介绍说,去年,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从救灾工作一展开,纪检监察机关就实施全过程监督检查。经中央同意,成立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制定一批加强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制度规定,组成检查组赴灾区和有关单位进行检查,严肃查处并及时通报了一批贪污、截留、挪用救灾款物的违纪违法案件。
按照中央“节俭办奥运、廉洁办奥运”的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中央关于筹办北京奥运会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及场馆建设、市场开发、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应有贡献。
此外,为推动中央关于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配合有关部门重点就市场价格调控、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资、节约集约用地、房地产市场调控等5个方面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开展了监督检查。全国共查处54916起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并对3006起环保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进行了挂牌督办。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分析说,今年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将放在4万亿投资资金的监督上。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些问题,因此这一轮扩内需保增长过程中肯定会加大对于商业贿赂的监督力度,以保证投资资金落到实处。据悉,商业贿赂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正在抓紧建立和完善。
去年11月,经中央批准,成立了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为成员单位的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24个检查组,分赴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据了解,按照中央的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着重抓实的工作有4项:首先,开展对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宏观调控特别是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执行中央政策和各项要求,加强对中央及地方投资和国债资金的监管,增强公开透明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其次,开展对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规定执行情况的检查,坚决纠正破坏、浪费土地资源以及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中弄虚作假的问题,严肃处理违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的行为。
再有,开展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严肃处理违反国家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还要开展对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的监察,强化对大额度资金调拨使用、大宗物资采购、重大项目招投标情况的监管,认真落实受灾群众灾后安置和恢复重建等政策措施。同时,要建立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纪律保障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紧扣扩内需保增长的大背景,纪检监察机关也将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娄云生表示,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当前,一些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呈易发多发态势。
据介绍,今年查办案件的重点已经确立,将针对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金融、司法等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情况,加大工作力度,开展专项治理,特别是将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其中,严肃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案件;严肃查办领导干部干预招标投标获取非法利益的案件,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非法利益的案件,违法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违法入股矿产开发的案件,环境执法和环保项目审批评审中谋取非法利益的案件,金融领域违规授信、内幕交易、挪用保险资金、违规核销贷款和资产处理的案件,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中隐匿、侵占、转移国有资产以及企业领导人员搞同业经营、关联交易的案件等。
中央还要求,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预防腐败力度,有效堵塞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存在的漏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田宏杰认为,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有效方略,既应严密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刑事法网,更要注重制度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前者有利于打消行为人逃避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从而收治标之效。后者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根除腐败发生的各种诱因和机会,进而见治本之功。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