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兰州>>正文

回顾兰州2006:荣誉 影响 步伐 事件
(2006-12-27 16:54:03)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兰州日报  打印本页

2006 兰州事件

  
  一个城市的面容在快速刷新,一个城市的欲望在喧嚣升腾。节奏就是变动,脉搏就是律动,虽然有迷离和彷徨,也有偶然和恍惚,但是,我们在颠簸中行进在轨道上,我们在迟疑时跋涉在路途中。爱你就是牵挂你,爱你就是关注你———我的兰州。  

    兰州星迷事件

    新闻视角

    林鹃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生命需要追求信仰、情感等等,但在追星的年代,这一切可能更多了些惶惑与迷离。

    新闻叙述

    兰州28岁女子林鹃因为一个梦,就开始了十二年如一日对刘德华的单相思,誓言“不见刘德华今生不嫁人”。

    林鹃67岁的父亲是中学退休教师,每个月1900元的退休金,不仅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要还因女儿追星而欠下的账。为了满足女儿的心愿,林父在媒体的策划下给刘德华写了“请愿书”,并萌发出“卖肾”供女赴港追星的计划。

    被追的刘德华愤怒了。他通过经纪人批评林鹃,“不正确、不正常、不健康、不孝”,说自己决不会理会林鹃的要求,并呼吁她停止过火的行为,更强调歌迷的家长也不应纵容孩子的过火行为,还提醒其他歌迷切勿效仿。有人对首次披露此事的某报很愤怒,因为其沾沾自喜的表现让人无法忍受。

    新闻点评

    《羊城晚报》:娱乐乃天赋人权,娱乐精神或主义是对人的自我解放和主体完善,但时下娱乐出现张扬低俗的现象。时下,媒体强势而霸道地鼓噪欲望、推销某种娱乐,造成娱乐形式相对简单、低级、畸形……社会虽然需要娱乐,但社会被娱乐化了就相当可怕。(2006年4月1日)

    《法制晚报》:林鹃姑娘的悲剧,首先是家庭的悲剧,现在局面的造成,与父母的溺爱是分不开的,这本来就是一个有悖常理的反面教材。我认为,当事人需要的,是醍醐灌顶式的当头棒喝,以使之从12年的痴迷中清醒,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2006年3月24日)

    大气污染

    新闻视角

    “浓雾锁金城”祸首是气象条件、地理因素,背后还有其他“帮凶”。

    新闻叙述

    入冬后,兰州市大气污染日渐严重,监测数据显示:12月2日至13日,兰州市空气质量均为良好和轻度污染;14日、15日的空气质量上升为中度污染;16日空气质量出现今冬首次重度污染后;17日、18日的空气质量继续为重度污染,而且污染指数也上升到了500,这是今冬兰州空气质量出现的首次连续三天重度污染。

    今年以来,我市空气污染一直比较严重。截至12月18日,空气质量一级6天,比去年同期减少9天;二级199天,比去年同期减少23天;三级116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6天;四级7天,与去年同期持平;五级24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6天。

    新闻点评

    吴继德:要改善我市大气污染现状,就要从源头上下功夫,超常规发展、下猛药治理。首先在3年内让锅炉与机动车都用上天然气。其次在3年内完成城区61个“城中村”的改造,彻底消除10万个小烟囱。第三通过逐步淘汰和搬迁的措施,解决城区周边冶炼小企业的污染问题。第四通过在周边农村推行沼气等循环型能源的方式,5年内解决10万农民的燃煤问题。第五在3年内投资43亿元整治南山排洪道,解决雨后污泥等二次扬尘对空气的污染。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康明科:气象条件不利是造成一度“浓雾锁金城”的主要原因:一是近期我市上空一直有深厚的逆温层存在;二是进入冬季以来,我市静风频率较高,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扩散;三是12月11日至12日出现降雪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逐渐上升,空气中的水汽和污染物相混合,使水平能见度进一步降低;四是由于近几天气温较低,居民采暖锅炉负荷加大,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污染进一步加剧。(市环保局法规处副处长)

    私车挂靠

    新闻视角

    延续了十多年的私车挂靠制度“寿终正寝”。

    新闻叙述

    兰州市公安局车辆管理部门有一项执行了10多年的规定,在这一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新车落户必须要有挂靠单位。即:任何车辆不能直接在个人名下入户登记,必须挂靠在单位或所在区的机动车驾驶员管理服务中心,才能办理上牌事宜,由此导致私家车主每年都要为此支付300至1000元不等的挂靠费。

    8月起,省、市有关部门就这一引起争议的问题进行调查。随后,兰州市物价局宣布以前批准的“零散车辆挂靠服务费”和“车辆挂靠服务费”等收费项目和标准,在8月31日前全部注销并废止。

    9月1日,兰州市公安局紧急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个体零散机动车及驾驶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个体零散机动车一律凭法定有效证件到车辆管理部门办理落户及挂牌手续,车辆落户不再挂靠到单位名下。由此,闹得纷纷扰扰的私车挂靠制度被视作“寿终正寝”。

    新闻点评

    《工人日报》:市民们形象地称此为:新车上牌,先找“婆家”。为了这个理由,诸多诡异现象开始纠缠兰州私家车主。首先,私家车不能姓私。其次,兰州车挂外地牌。再次,各类纠纷不断。(2006年7月12日)

    赵稳强:这个规定是不合理的。一方面导致产权不明确,登记的所有权人并不是真正的所有权人;另一方面给被挂靠单位也带来潜在风险,一旦有交通事故,就得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甘肃省法音律师事务所律师)

    身份证换代乱收费

    新闻视角

    身份证换代“换”来“搭车收费”。中央、省、市督办,多收费强令退还。

    新闻叙述

    今年5月起,兰州市进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换发工作。随后,不断有市民向物价部门举报,国家申领、换领第二代身份证的收费政策和收费标准是居民每证收取工本费20元,可兰州市一些派出所向市民加收10元到16元的费用。此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有关部门的重视。

    10月28日,兰州市公安局紧急向各分局下发《关于迅速制止在换发二代居民身份证中乱收费等问题的紧急通知》。市监察局、物价局、公安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展开调查落实取证工作。

    11月2日,甘肃省公安厅向市(州)、县公安局下发了《关于严禁在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中乱收费的紧急通知》,要求杜绝乱收费行为。

    11月10日,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采取坚决措施,制止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中乱收费问题。

    11月30日,市物价局对外通报了此次检查的结果:共查出乱收费500余万元。乱收费项目主要是加收10元的照片打印费。兰州市五区三县中除安宁区外,其他四区三县的48个派出所均存在乱收费行为。

    新闻点评

    新华社:在对派出所借第二代身份证乱收费进行专项检查的过程中,兰州市物价局共查出乱收费500余万元。物价部门已经依法对存在乱收费的派出所进行了处罚,并责令其向市民退还多收款项。(2006年12月1日)

    兰州石化爆炸事件

    新闻视角

    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造成4人死亡11人受伤。所幸由于抢救及时,措施得力,没有造成水及空气污染。

    新闻叙述

    2006年5月29日兰州石化公司已经停产检修的有机厂苯胺装置废酸单元发生火灾,致使在现场内部进行粉刷施工的4人死亡,另有11人受伤,甘肃省委和省政府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指导救灾。兰州石化厂区临近黄河南岸,一时间“黄河水被污染,将停水5天”的消息传遍整个城市,市民们纷纷使用各类器皿盛装用水,街头小店的瓶装矿泉水告罄,一些小店已经上涨了瓶装矿泉水的价格……一次由安全生产事故导致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所需要的全部元素已经具备。事实上,事故发生后兰州石化公司立即采取了消防水围堰等措施封堵排污口,防止造成水污染;环保部门及时对水质状况进行监测,未发现任何水质污染,避免了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气象部门迅速启动兰州峡谷城市污染扩散预报模式,对相关污染扩散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报……这场危机最终得到化解。

    12月11日14时20分左右,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又发生一起爆炸事件,有3人死亡。该爆炸没有造成环境污染。

    新闻点评

    北大法律信息网:在某种程度上讲,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面对灾难、克服灾难的历史。我们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灾难,但我们完全有可能控制灾难带来的痛苦和损失。危机是社会秩序的非常态,危机的发生往往能检测一个社会公共秩序的运行状态。甘肃省兰州市此次应对突发危机的整个过程,无疑表明政府有效介入处理危机,及时发布公共信息对良好公民德性构建的重要性。当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人民才会更多地为社会承担起责任。危机是一件再糟糕不过的事,然而因祸得福,危机或许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谣言不攻自破,社会经济秩序稳定运行,这是一次有示范意义的突发危机应对。(2006年6月13日)

    羊皮筏子遭遇“禁漂”

    新闻视角

    先有“禁漂令”,后有“整顿说”,再到“公司化经营”,一个特色旅游项目在3个月内引发几多争议。

    新闻叙述

    今年6月,甘肃省水运局和兰州水运局联合下发了《关于立即停止在通航水域开展经营性水上漂流活动的通知》,羊皮筏子也在禁漂之列。有关部门认为,水上漂流作为一种旅游项目,在发展和繁荣市场的同时,也影响了通航,给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了压力和不安全隐患。面对社会舆论的一片哗然,甘肃省水运管理局、省地方海事局召开媒体通报会明确宣布,兰州黄河羊皮筏子不可能“禁漂”。旅游部门也表示,羊皮筏子从个体经营向公司化运营发展是一种趋势。

    新闻点评

    《工人日报》:“兰州有三宝: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但是今年以来,兰州的羊皮筏子却几度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先是在6月间,有关部门以安全为由,决定“禁止漂流”,遭到舆论反对,又提出“规范整顿”的要求。最近,有人提出实施“公司化经营”,要把羊皮筏子做大做强,又在当地引发了争议。(2006年8月18日题:兰州羊皮筏子在黄河上“失去方向”)

    《兰州日报》:兰州没了黄河,还能是兰州吗?黄河没了风情,还算是黄河吗?关于“禁漂令”的去留,还是请有关决策者耐下心来听听民意,行吗?(2006年6月13日)

    千名城市协管员上街巡查工作尝试了3个月后叫停。

    新闻叙述

    年初,围绕兰州市创建文明城市这一课题,兰州市城管执法局和兰州市创建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达成共识:借鉴外地先进城管经验,兰州城市管理工作也可让城市协管员“入列”,以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

    6月12日,兰州市政府出台《兰州市千名城市协管员上街巡查实施方案》,全市城市协管员总名额控制在1000人,其中城关区500人,七里河区、西固区各200人,安宁区100人。

    7月28日,兰州市千名城市协管员上街巡查启动仪式在东方红广场隆重举行,来自近郊四区的1000名城市协管员身着火红的马甲走上街头,正式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仅仅过了3个月,兰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向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城管执法局下发了《关于停止城市协管员上街巡查工作的紧急通知》,从10月31日正式停止千名城市协管员上街巡查工作。

    新闻点评

    《工人日报》:征用大批协管员上街巡查并进行城管执法,是缺乏法律依据的,至少是缺乏地方立法机关法规授权的,这首先使得城管协管员的执法资格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

    新华时评:兰州市“千名城市协管员”执法尝试流产,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城市管理问题的热议,诸多话题中尤其引人注意的一点是,在讲求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今天,城市管理中重管制轻疏导甚至“以罚代管”的方式还能生存多久?(2006年11月23日)

    “禁养令”陷入尴尬

    新闻视角

    《限犬规定》出台4年无法正常实施,城市养狗长期处于“失控”状态。

    新闻叙述今年以来,兰州市犬类数量呈逐步上升趋势,狗伤人、扰民、影响环境卫生、人畜共患病等一系列因狗而起的社会问题时有发生。是否禁养狗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然而,由于2002年起正式施行的《兰州市城镇区域限制养犬规定》所涉及的收费项目未获批准,致使《限犬规定》变成一纸空文。从养狗市民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几乎没有人按“规”办事。兰州市所有的狗都是无证“黑户狗”。

    11月10日兰州市公安局、兰州市农牧局、兰州市工商局和兰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犬只管理工作的通告》,明文禁止市内个人饲养烈性犬、大型犬;对于已经饲养大型犬、烈性犬的犬主,在对犬只做登记的同时,必须按照《通告》的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自行处理所养犬只;逾期后,警方将对这些不合规定的犬只强制处理,处理费用由犬主承担。

    新闻点评

    新华社:没有人知道兰州市饲养了多少犬,也没有人知道有多少犬注射过疫苗,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兰州的城市养犬竟然长期处在“失控”状态,政府出台的限养犬令也变成了一纸空文。(2006年11月2日)

    《法制日报》:政府要尽快建立一套相对更为规范、系统和严谨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集预防、治理和消除“狗患”于一体的依法治犬体系。完全由政府部门单方面来开展养犬的管理工作,其中必然会存在某种管理上的局限和盲区,可借助民间社团组织来配合养犬管理,以提高犬主文明养犬意识,使狗与人和谐共处。(2006年11月30日)

    打击黑车

    新闻视角

    兰州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打击“黑车”的专项行动。

    新闻叙述

    2005年1月7日,市委书记陈宝生针对兰阿线专项整治,结合全市交通工作,提出了“打黑车、立章程、开渠道、调利益、稳局面、求长效”的“十八字”新要求。

    2006年9月27日,兰州市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启动,市交通、公安、监察、纠风、工商五部门组成6个联合稽查分队。

    历时一个半月,300余辆涉“黑”车辆、1000余台违章车辆落网,漏网“黑车”一时销声匿迹,兰州道路运输秩序趋于好转。这是兰州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打击“黑车”的专项行动,也是一次由市政府统一指挥、五部门协同作战的综合治理行动。

    新闻点评

    杜联洲:“黑车”禁不绝有三点原因:一是在城郊结合部或偏远地带,公交车和客运车辆尚未开通或收车较早,群众出行难,为“黑车”的存在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现有法律法规对“黑车”的处罚力度不足以伤其筋骨,导致部分经营者过段时间又重操旧业;三是处理现场经常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受人挑唆围攻、起哄、谩骂稽查人员,甚至围堵执法车辆,导致现场取证十分困难。

    (市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办公室主任、市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

    市城运处负责人:多年的“打黑”数据显示,90%以上的“黑车”经营者是下岗失业人员、城郊闲散人员、失地农民等,组成人员复杂,大都是难就业人群。由此可见,想打赢与“黑车”等非法营运行为的这场持久战,需“双管齐下”、“疏堵并举”,即一方面坚持联合整治经常化,一方面为上述难就业人群创造就业机会,使他们自觉脱离非法经营行列。

    100%用套助兰州防艾

    新闻视角

    打击卖淫嫖娼和提倡使用安全套是不矛盾的,艾滋高危人群也应获健康保护。

    新闻叙述

    Nocondom,Nosex(无套毋性)———11月21日,一项力主在女性“性工作者”中全面推广安全套的防艾项目“100%安全套”在兰州市试行。300名娱乐场所的业主与兰州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签订协约,承诺场所内从事性服务的人员使用安全套。此前,兰州一直保持着“洁净”的对外形象。两三年前,当地一区县级政府曾经将进城高速公路旁的防艾公益广告牌撤下,理由是“为了更好地招商引资”。一个公开倡导“性工作者”使用安全套的项目,如何在一个西部城市协调现实与法律、道德的矛盾,以务实的姿态悄然运作?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依然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政府在履行承诺时,又要面对怎样的压力?今年,兰州市艾滋病毒感染者已突破百例。事实上,艾滋病蔓延的现状,使得政府不能有丝毫不务实的态度。

    新闻点评

    《京华时报》:世卫组织防艾高级官员魏瓦特认为,不管卖淫是合法还是非法,从事这些活动的人都有权利获得预防和保护自身健康的措施。他说:“政府意识到了干预的重要性,项目推广的速度自然也会加快。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推广到中国的各个省份,在高发省份,项目可以遏制艾滋病的蔓延,而对于像甘肃省这样的低发省份,这个项目对于维持低发率也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在项目没有覆盖的省份,希望能够早日试点和推广。”(2006年12月1日)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04页  [01]  [02]  [03]  [04]  


头 条 推 荐

中共天水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简历

·[天水] 中共天水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关于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报
·[天水] 关于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
·[天水] 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副书记名单
·[秦州] 2007年秦州区将有40万农民沐浴合作医疗的“阳光”
·[天水] 中共天水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简历
·[天水] 天水市2006年冬春季“三下乡”活动掠影(图)
·[天水] 赵春在中共天水市委五届一次全委会上的讲话
·[天水] 中共天水市第五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委会议
·[天水]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五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天水] 新一届天水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更多>>>
最 新 图 片
回顾兰州2006:荣誉 影响 步伐 甘肃银光化学公司今日发生爆炸 事 图:甘肃首次展出礼县出土“铜编 图文:甘肃省博物馆向公众“亮宝 甘A•D0001拍出28万天价 她 兰州连续出现5级重污染天气 燃煤

相 关 新 闻

·25日兰州污染仍为全国最重 26日依旧
·兰州铁路以南市政建设将“提速”
·兰州大学明年保送生招生报名工作已经开始
·兰州平安夜“不平安” 大面积停电 多条路拥堵
·兰州连续出现5级重污染天气 燃煤是主因[图]
·兰州铁路局原财务处长挪用公款数亿元获刑12年
·兰州大学2007年保送生招生实施办法
·兰州大学自主招生即日报名
·兰州斥资30亿 建设安宁新城区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回顾兰州2006:荣誉 影响 步伐 事件
俄罗斯媒体称中国可能自行研发航母舰载机
盘点内地五星级“脱星” (组图)

最新新闻
·回顾兰州2006:兰州事件
·回顾兰州2006:兰州步伐
·回顾兰州2006:兰州影响
·回顾兰州2006:兰州荣誉
·甘肃省8个红色旅游景区列入国家建设目录
·回顾兰州2006:荣誉 影响 步伐 事件
·甘肃银光化学公司今日发生爆炸 事故原因不详
·黄选平当选为庆阳市委书记 张智全、石卫东当选为副书记
·发挥规划引导调控作用打造人居和谐特色城市
·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改革发展纪实
·成县 “绿色工程”促进新农村建设
·侯生华: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新的领导体制下县(市区)委运行机制问题探讨
·甘肃省博物馆昨日开馆 省委书记陆浩出席庆典
·图:甘肃首次展出礼县出土“铜编钟”
·图文:甘肃省博物馆向公众“亮宝”
·25日兰州污染仍为全国最重 26日依旧
·甘肃省临洮县发现罕见马家窑文化人头型陶壶
·污染黄河兰州段企业否认排污
·县处级干部进村当支书 任职三年完成五项目标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