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新陇南
——新华网甘肃频道专访陇南市市长郭玉虎
新华网甘肃频道:郭市长您好,十七大已经胜利闭幕,您对十七大报告有何认识?
郭玉虎: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鲜明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目标前进的根本问题,充分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当前与长远的统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催人奋进的报告,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推动陇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重在把握精髓、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做到以十七大的最新理论、最新要求,来指导陇南科学发展。
新华网甘肃频道:陇南市准备怎样结合十七大精神加快发展?
郭玉虎: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要准确把握陇南发展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完善陇南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思路。站在全国、全省科学发展的大态势中看陇南,全国、全省已经进入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而陇南城市和工业只是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无力支持和反哺农业,欠发达的市情特征仍然十分明显。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城乡居民收入低,欠发达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将是我们的基本市情。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市的发展战略,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发展举措,坚持“一纲九目”的发展重点,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加快建设生态龙南、文化陇南、和谐陇南和富庶陇南。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心得体会转化为工作动力,按照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着力抓好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集中解决好我们在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新华网甘肃频道:据我们了解,陇南市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请您介绍一下陇南加强工业上有何思路?
郭玉虎:我们将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是经济之基、财力之源、发展之本。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城市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才能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的聚集,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只有加快工业科学发展,才能不断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为促进经济社会有好友快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我们陇南矿产、水力、生物、旅游四大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资源型工业的巨大潜力。这几年,我市工业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工业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效益得到提升。但将陇南置身于全国、全省大格局中来看,我们仍处在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初级阶段,工业经济实力不强仍然是影响财政增收、富民强市的突出问题。我们将把加快工业经济科学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实现工业经济重大突破。一方面,我们将着力扩大工业总量,做大做强有色冶金、水电、绿色食品、建筑建材、医药化工、制造业、加工业、旅游工艺品等八大主导产业,加快建成铅锌、水电、硅铁三个工业聚集区和农产品加工业、医药化工、建筑建材、旅游工艺品四个产业集群,扩张工业总量,壮大工业实力。把陇南建设成特色产业的富市、有色冶金工业的大市、绿色食品工业的强市。
到2010年,陇南市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0亿元,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使工业成为财政增收的主要支柱。另一方面,我们将大力调整工业结构,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走投入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坚持把矿产资源整合、延伸产业链条作为转变工业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强矿区污染企业和高耗能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坚持不懈地抓好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整顿,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新华网甘肃频道:陇南市地处长江流域,是甘肃省农业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我们知道陇南的花、椒核桃、油橄榄都很有名,在农业上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呢?
郭玉虎:我们将按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把农业特色产业做到最大化。农民富则基础稳,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社会安。陇南市是一个农业人口较多、农村经济所占比重较大的市,加快陇南科学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发展潜力也在农村,没有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加,没有农民和农村的富裕,就不可能实现加快科学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好“三农”问题就是一句空话。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改变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必须从陇南的实际出发,必须充分认识陇南加快发展的客观条件和现实依据,必须把光热水土资源的比较优势发挥到最大。我们陇南生物资源种类多、品质优、价值高,是甘肃唯一的茶产区,又是全国油橄榄的最佳适生区,花椒在全国排第一位,油橄榄在全国排第一位,核桃在全国排第四位,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鲜明优势。发展陇南经济就必须顺应天时地利,顺应市场规律,依据比较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把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特色产业做到最大化。我们将坚持把发展点带农业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大力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全面推进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品牌产品打造、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到“十一五”末,核桃面积要达到300万亩,花椒200万亩,中药材100万亩,油橄榄30万亩,茶叶20万亩,把农业特色产业做规模效益到最大化,土地综合利用最大化,把成县、康县建成全国核桃大县,把陇南建成全国核桃第一大市、花椒第一大市、油橄榄第一大市。
新华网甘肃频道:陇南是农业大市,若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推进城镇化进程,陇南在这方面的目标是什么?
郭玉虎:我们将按照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要求,着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提升城镇化水平是加快科学发展的需要,只有城市发展了,才能更好地聚集人气、聚集产业、聚集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需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使农民传统的物质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使农民的精神生活发生深刻变革,加快城乡之间生产要素和生活用品的流动,加快农民变为市民,农村变为城镇的进程;提升城镇化水平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需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走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路子,把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把更多的农村变为城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