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写字楼凸现5大变化
早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
业内人士就预测,2005年是北京楼市写字楼供应突增的一年。时至10月,佳程广场、金地国际中心、万大广场、北京国际中心等大量写字楼楼盘的开工建设和销售也证实了这一点。回头看,供应的增大,在增加北京写字楼竞争的同时,也在写字楼供应的区域、产品以及相关的配套等方面带来了明显的变化。
供应量激增
今年,北京写字楼市场异常活跃。除了中关村核心区、CBD区域之外,亚奥板块、三环、二环沿线也在大量建写字楼项目。从上半年的供应看,新增供应就达156万平方米,比去年全案的新增供应量还多。来自高力国际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05年6月,北京写字楼的存量达到了8876988平方米,其中超甲级144000平方米,甲级写字楼3624435平方米。
地域分布的多元化
如果说前几年北京写字楼主要供应市场在中关村、CBD以及金融街的话,那么,2005年北京写字楼的供应区域则出现了多元化的态势:除以上三个重点区域外,二环、三环沿线、西部、南部等都有不同规模和档次的写字楼项目出现。
建筑类型的多样化
各个地段各个区域的写字楼供应增加也带来了多样化的办公建筑形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物业属性的多样化。除了不同档次的写字楼,也有不少企业选择在公寓办公或者在酒店办公。尤其完全写字楼化的商住公寓,吸引了众多中小公司购买。其次,建筑形态的多样化。既有城市中心商务区的超高层建筑,也有以郊区商务花园为代表的独栋建筑,或者连体、联排办公建筑。再次,空间形态的多样化。北京写字楼市场中既有大公司喜爱的平层、开敞的办公空间模式,也有创意类公司钟爱的LOFT、跃层办公空间模式,也有律师事务所、政府机构等喜爱的隔间式私密办公空间形式。
需求对象的变化带来产品变革
中小企业在慢慢成为北京写字楼市场的主体需求。而这一点变化不仅带来了产品的变化,也带来了北京写字楼市场的价格下降的变化。
慧科大厦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想到涉及22部电梯,其实除了考虑解决竖向交通外,也考虑到了中小企业的公司形象和自我形象意识问题。
竞争要素发生了变化
写字楼供应的增多,需求主体的变化带来了市场竞争要素的变化。地段、产品不再是竞争的主要要素,最重要的,如何为入驻企业创造附加价值,倒成了买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对于入驻企业来说,能够促进企业生产力提升的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商务的复杂性以及企业多样性,在写字楼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对市场进行细分,对客户群进行精确定位已经十分必要了。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目标市场,为特定客户提供专门服务,项目才有可能形成独特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