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应寺与麦积山唇齿相依,坐北向南,依山(麦积崖)傍岭(苍龙岭)而建,是游览麦积山石窟的马前站,也是镶嵌在麦积崖脚下的一颗异常璀璨的明珠。它由一组古朴典雅的古代建筑群组成,院内修竹竿竿,群卉争芳,花香扑鼻。今日之厢房被改为游客歇息的客厅,游人上山前或下山后在此歇脚小憩,更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然而在明朝时,这瑞应寺大殿中的中门却是闭门谢客,长年上锁,因而至今还流传着瑞应寺不亮中门的传说。
相传在明朝时,秦州府有一位何县令,为人蛮横霸道,爱摆排场穷讲究,对上马首是瞻,百依百顺,对下盛气凌人,为所欲为。偏是这位县令爱猎奇探险,最见不得下人对他有所隐匿。若是脾气上来,他定要不依不饶。
忽有一天,何县令心血来潮,便领着一班衙役来麦积山游玩。麦积山的住持和尚知道何县令到来,赶忙上前迎接,并领着他游玩了所有洞窟。何县令见住持和尚对他尽心尽力,颇为得意,更滋长了他蛮横霸道的习气,一路上对衙役东吼西吼,颐指气使,大耍威风。而那些衙役为了讨好他,则更是鞍前马后,殷勤之极。其中,有一个衙役发现,瑞应寺两边侧门大开,任人出进,中门却上锁紧闭,不知里边有何东西,便上前禀报何县令,怂恿他打开看看。何县令一看,果然大殿中门紧闭,就大发脾气对住持和尚道:“本县令今日到此,为何不亮中门?”那住持和尚见县令大怒,解释道:“事情是这样的……”可何县令还未听他解释,便命衙役强行打开中门要进去看个究竟。住持和尚无奈,只得命弟子破例开了中门,让何县令走了进去。
待到中门一开,何县令就一步三摇地进去了。他东瞧瞧、西瞅瞅,也没看出个究竟,甚觉无趣,待要返身退出时,脚却已经踏上了天王殿的过庭,猛然间一抬头,竟把他吓了个半死。后边跟随的衙役见何县令慌里慌张地弯下腰连连作揖,且边作揖边倒退着出了中门,不明所以便冲上前去喊道,“何方妖孽如此大胆,吓着我家老爷”,一边抽剑出鞘。只听得县令道:“快退!快退!圣上在此,不得无礼。”惹得一旁的和尚捂住嘴偷笑,可他却还在唠叨:“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你道是何怪物吓着了这位县令?原来何县令来到天王殿过庭时抬起头,就看见一个高一尺、宽七寸,下有三层台座,中间书有一行“大明万历皇帝万岁万万岁”的万岁牌。看见万岁牌,犹如看见了皇帝本人,何县令如何能不怕。待到他浑身颤抖着退出中门,住持和尚这才禀告了万岁牌的来历和不亮中门的缘由。原来,这万岁牌乃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所造。在登上皇位的第七年,朱翊钧长途跋涉来到西北游玩,他常听臣下说,秦州麦积山风景独具,可谓人间天上。臣下同时还呈上大文豪庾信的《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让这位皇帝对“陇底之名山,河西之灵岳”的麦积山心仪已久,常神往于“高峰寻云,深谷无量。方之鹫岛,迹遁三禅。譬彼鹤鸣,虚飞六甲。鸟道乍穷,羊肠或断。云如鹏翼,忽已垂天。树若桂华,翻能拂日。是以飞锡遥来,度杯远至。疏山凿洞,郁为净土”的人间仙境,便于农历五月来到麦积山,在文武官员和地方官员的陪同下亲自登上麦积山,游览了一个个魏晋、隋唐、宋元洞窟。他站在散花楼上放眼望去,满眼的百花盛开,风和日丽,顿觉说不尽的心旷神怡,于是刻石留名。文武官员们见龙颜大悦,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极尽逢迎。
皇帝走后,秦州知府命人制作了这个万岁牌,上刻“大明万历皇帝万岁万万岁”几个大字,永立大殿供桌,供人们参拜,犹如皇帝在此一样,并且还封了瑞应寺的中门。从此以后,但凡是游览麦积山的大小官员,再也不敢说让亮中门了。
这个万岁牌至今还保存在麦积山,它自万历七年至民国末年一直放在瑞应寺大殿桌的香炉后边,与殿内五尊大佛同受香烟三百余年。经过烟熏火燎,虽然熏黑了,却更增添了一份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