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水市坚持把农村集体资产清查作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维护集体利益、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精准清查,摸准摸清集体资产底数,明晰资产权属,盘活闲置资源,为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截至目前,2024年度全市农村集体货币资金8.85亿元,集体资产191.54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1561.23万亩,集体资产总额较2023年增加49.04亿元,增长34.4%。全市共清查核实2013—2024年已确权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31257个,共计162.62亿元。
一是“协同化”联动,拧紧责任链条。充分发挥市、县区党委农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职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创新实施“双向并进”工作模式,纵向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责任链条,横向组建财政、审计、自然资源等专业指导组,形成跨部门协同机制,由“单兵作战”转向“协同作战”,制定《天水市农村集体“三资”精准清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节点,细化任务分工,清单化管理、责任化推进,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二是“阶段化”推进,紧盯节点落实。按照“周周有计划、阶段有落实”的原则,采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方式,由市县党委农办、农业农村局牵头,指导乡镇组织村级、组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财政扶持资金项目形成的村集体经济资产和2013年以来形成的农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重点清查历年来账实不符、资产权属不清的零散资产以及漏报、瞒报、虚报的资产,及时将确权移交的帮扶项目资产清点、记账、录入,确保村集体资产不流失。
三是“专业化”指导,靶向纠偏清零。建立“市县抓落实、乡村抓具体”的工作机制,市级抽调业务骨干成立督查组,督查了7县区14镇14村的村集体“三资”监管等情况,对核查发现名称、数量、价值、权属等不清晰、不准确、不规范,以及账实不符、账证不符的资产,结合2024年帮扶项目资产确权移交工作进行整改,确保资产移交到位。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业务人员深入镇村,面对面、点对点开展精准指导,完善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台账,规范清查流程,准确登记资产清查报表,做好帮扶项目资产台账金额清产核资系统入库数据比对,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保障清查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制度化”管理,提升清查质效。建立数据审核分级负责制度,压实县区、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精准清查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逐级汇总审核提交“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系统”。建立四级签字背书制度,由村民小组组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党组织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对清查报表逐一签字背书,对清查结果及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市、县农业农村局对清查结果进行线上审核和实地抽验,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签字背书,形成“线上线下”闭合管理,有效提升了清查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