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谷讯【通讯员吕轩】作为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生动实践,甘谷人社部门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紧扣“激发创新活力·赋能创业梦想”主题,在大像山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月期间精心策划创业系列活动之“创业集市”,通过构建“文化赋能、政策护航、场景融合”创业生态体系,全力打造项目展示、资源对接、消费体验“三位一体”综合平台,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与县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注入强劲动能。
一、构建“传统焕新+业态创新”双轮驱动矩阵,激活创业项目孵化新引擎
坚持以“多元业态集聚”为核心,打造“传统产业焕新”与“新兴业态培育”两大发展极,形成了新旧动能共生共荣产业生态。一方面,聚焦本土特色资源,构建农特产品与非遗技艺的活化场景。乾禾芸花椒籽油、甘谷辣椒、甜胚等地理标志产品通过沉浸式品鉴体验,实现地域品牌价值提升;非遗传承人将麻鞋编织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推出“时尚麻鞋”系列产品,单日销售额突破5000元,推动传统技艺向市场化、品牌化转型;甘谷罐罐茶体验区以“陇原茶文化”为纽带,吸引游客深度参与煮茶、品茶,成为文化传播与消费转化的双重载体。另一方面,重点培育创新业态,搭建文创展示舞台。昼夜文化团队开发的大像山文创手办、“甘谷八景”系列衍生品等文化创意产品,实现地域文化IP的创造性转化,部分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热销场景;少儿编程项目通过互动游戏演示,现场达成30余组体验课程订单,为新兴服务业态打开市场突破口。通过“传统产业提质—非遗技艺活化—新兴业态培育”梯度布局,构建覆盖多业态创业项目孵化平台。
二、打造“全周期政策服务链”,构建创业扶持精准滴灌体系
坚持“政策+服务”双轮驱动,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赋能支持。政策保障方面,人社部门推出“创业服务大礼包”,包含免租摊位、直播带货、创业指导等服务,同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保减免等惠企政策,通过政策“组合拳”降低创业成本。服务落地方面,设立政策咨询台,组建就业、劳务、人才、社保等多部门联合服务团队,发放惠企利民政策手册5000余份,累计解答创业补贴申领、贷款流程等政策咨询300余人次,实现政策解读“零距离”。专门搭建“直播助农”专区,邀请主播为农特产品直播带货,同步开展短视频运营、电商技巧等实操培训,帮助创业者掌握数字化营销技能,形成“政策输血—技能造血—市场活血”良性循环。政策红利与服务效能的叠加释放,有效提升了创业项目存活率,为后续“入企探岗”“创业提升训练营”等系列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文旅商创”融合模式,构建全时段消费新场景
深度对接大像山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月IP,打造“白天游景区、夜晚逛市集”的文旅商融合消费闭环,实现“流量”向“留量”的转化升级。空间布局上,市集紧邻大像山石窟景区,形成“文旅核心区—创业体验区”的无缝衔接,游客在完成文化游览后,可无缝切换至非遗体验、文创手作、美食打卡等消费场景,延长停留时间与消费链条。体验设计上,突出“沉浸式文化消费”理念,将麻鞋编织、罐罐茶制作等非遗技艺转化为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消费中感受甘谷文化底蕴;引入创意主题灯光设置、文创市集夜游等元素,打造夜间消费新地标,形成“日游山水、夜享文创”的全天候消费生态。品牌传播上,借助游客口碑扩大影响力,提别是西安游客林先生的消费体验成为地域品牌的“活广告”,有效提升了甘谷创业氛围与文旅资源的对外知名度。
通过传统产业与现代业态的深度碰撞、政策扶持与市场机制的高效协同、文旅资源与创业场景的创新融合,不仅为创业者搭建了圆梦舞台,更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创业、创业激活消费、消费反哺产业”创业带动就业新路径。据统计,活动期间人流量突破5000人次,实现直接消费与间接引流双重效益,形成了“以节聚势、以市兴商、以商促创”的良好局面。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