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讯(记者吕宝林)把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送到务工人员集中的地方去,这是天水市应对金融危机,减轻企业负担,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战略,加强劳务输转工作的新举措。2月10日上午,天水市万名农民工异地培训启动仪式在兰州举行。
已在大足神龙公司干了四年的天水姑娘巩丽,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有着切身认识。刚开始上班时,没有技术没有职业资格证,她一个月工资只有六七百元,拿到了国家劳动部颁发的“全国通用粮票”——高级按摩师的职业资格证后,她的工资涨到了2000多元。巩丽说:“现在政府直接把培训送到了我们务工的地方,培训后就能鉴定,太方便了。”
为什么要在异地培训,天水市劳务办主任汪茂林解释说,农民工春节返乡前后,时间比较短,而职业技能培训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加之是冬季,许多培训无法开展,所以今年天水决定将培训放在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和企业。“这样,可以准确掌握企业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同时,培训后可以统一组织鉴定,既减轻了企业负担,也方便了务工人员。”
据了解,天水市今年在异地务工人员将超过40万人,其中兰州及周边地区是重要的输出地,主要分布在建设装饰、宾馆饭店、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领域。以兰州为试点,天水市今年计划分三批培训5000名在兰务工人员。随后,将以天水劳务品牌为主,逐步在新疆、天津、深圳、上海等务工基地开展异地培训,全年计划培训1万人。此外,天水市还计划培训电脑电器操作装配员、羲皇故里建筑工、农村驾驶员各1万人,实现职业技能鉴定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