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为重 民生为本
——访省人大代表、秦安县委书记陈天雄
本报记者 卯晓华

秦安,国扶贫困县,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如何从欠发达的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起点谋划和推进发展?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省人大代表、秦安县委书记陈天雄。
记者:2008年,秦安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和新跨越,对此您有什么体会?
陈天雄:去年,是我省发展历程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于秦安来说,也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努力克服“5·12”汶川大地震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一手毫不动摇抓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手坚持不懈抓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去年,秦安县国民生产总值实现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3元,净增408元。
能有这样一个发展局面,归根结底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事实证明,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奋力拼搏,才能加快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记者:在您看来,如何客观认识秦安目前的发展?
陈天雄:我们认识到,发展不够仍然是秦安最大的实际。秦安山穷水瘦,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不协调。但越是发展不够,越要科学发展。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秦安的发展必须一肩挑起改善生存发展基本条件的重任,一肩挑起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任。
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县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好的、难得的机遇。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为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加之改革开放30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广大干部群众渴求发展的强烈愿望,也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强后盾。
记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秦安又如何在“深入”上下功夫?
陈天雄:2009年,是夯基础、调结构、保增收、促发展的重要之年。我们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此,县委、县政府提出继续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商贸为依托,以加工业为支撑,紧紧围绕“以商兴市、以市建城、以城带乡、工贸联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方针,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商贸流通优势、传统文化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全面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工程和产业推动、商贸带动、旅游拉动、劳务促动“四轮驱动”战略,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基地建设、品牌建设、专业市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举个例子,秦安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花椒之乡”和全国果业发展百强优质示范县。以前,有26万亩苹果,去年,为了提升这一特色优势产业,我们除了一口气种了12万亩林果基地外,还跳出农业抓农业,用现代化理念提升传统农业,在加大果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上求实效,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顺利建成投产,并成功引进了北京养加加果汁饮料集团公司投资2.5亿元的果汁饮料加工项目,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记者:前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新问题。譬如说,秦安富余劳动力多,近年来,县上做大做强劳务产业,获得了全国劳动力资源开发、劳务输转工作先进县。但现在“金融海啸”却引发了农民工返乡回流现象。对此,秦安怎么办?
陈天雄:我们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问题。秦安在外务工的人,从事商贸流通业的多,到南方搞印染、纺织的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重,加上接近年关,因此,一些在东部沿海打工的农民工兄弟比往年提前了一个多月返乡,“农民工回流现象”已有所显现。
为了稳定生产,稳定就业,县委、县政府快速反应、积极应对。首先动员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对农民工摸清家底,加强跟踪管理,开展有针对性的联系帮扶。同时,针对返乡农民工技能短缺的问题,县上最近拿出了60万元,开办各种免费劳动技能培训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并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让农民工利用返乡时间“充电”。
我们还及时启动了全民创业工程。其实,这些年来,县上一直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在外面闯荡多年的农民工兄弟,他们见过世面,受过市场经济的熏陶和洗礼,有不少人还具有特别熟练的生产技术。县上正在想方设法给他们营造浓厚的就业氛围,提供优良的服务环境,让他们放心大胆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解决就业问题最根本、最长久的途径。
为了加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去年年底,县上还办起了劳务公司,将政府出头办劳务,改为市场化运作,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了有效对接平台。与此同时,还积极开辟新的劳务基地,如北京、山东、新疆等省市区。通过这一系列打实的措施,现在,秦安已有四五百名返乡农民工重新走了出去。
记者:那么,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之间的关系呢?
陈天雄:秦安经济欠发达,离开发展,一切无从谈起,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最终应体现在改善民生上。因此,必须坚持发展为重,民生为本。
所以,虽然我们基础差,底子薄,但我们这几年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力求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去年,我们除了继续办好允诺的民生实事外,还全面实施了惠农政策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工作,确保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给广大农民群众吃上了“定心丸”。这一经验引起了省上的高度重视,得以在全省全面推广。
今年,我们将继续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将全力办好凤山小广场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十件实事。还要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结合灾后重建和教育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等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