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小麦条锈病已进入普发流行期
发病面积115.2万亩 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天水在线讯 据近期调查,全市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115.2万亩,平均病田率56%,发病田病点率62.3%,平均普遍率7.2%,严重度5-20-100%,全市小麦种植区已开始大面积扩散,以海拔1500—1700米的半山区发生最重。麦积区麦积镇文河村种植的小麦品种抗病虫动态观察圃40个品种(为我市小麦主栽品种)已有25个发病,占观察品种的62.5%。从当前的发生形势来看,小麦条锈病在我市已开始快速扩散流行,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针对早春我市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实际,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及早动手,精心部署,严密监测,准确预报,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据统计,目前全市防治小麦条锈病40多万亩。㈠、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为了全面抓好今年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3月28日市农业局制定下发了《天水市小麦条锈病防治预案》,各县区分别以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制定预案等形式对今年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做了具体安排。4月29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行政、技术等部门的职责。㈡、加强病虫监测,及时发布病虫情报为了准确预报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市、县区植保部门在全市不同区域小麦条锈病早发、重发区设立了66个监测点,从秋苗期开始,定期进行监测调查,早春结合我市小麦品种布局,越冬菌源量,气象预报等因素,及时发布了今年小麦条锈病在我市中度偏重流行,渭河以南部分区域大流行的病情预报。各县区植保部门进一步加强小麦病虫害尤其是小麦条锈病的监测,严格坚持“五日一查报”制度,为广大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㈢、注重早期防治,控制病害扩散“预防为主、早防早治”是我市长期以来在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中总结出的成功经验,也是减轻小麦条锈病流行危害行之有效的措施。在防治上重点突出一个“早”字,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动手,去年秋苗期发动群众对条锈病重发区域进行了防治;3月中、下旬组织群众对早发麦田进行了挑治,4月中旬对重发区域进行了普防,有效地控制了小麦条锈病早春扩散流行。㈣、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保证药品质量为了进一步规范农药市场,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我市各级农药管理部门认真贯彻部、省、市农资打假会议精神, 3月中至4月中旬对全市的农资市场进行了专项治理,对违法经营者给予严历处罚,从而净化了农药市场,保证了农药质量。
当前我市气温回升正常,土壤墒情较好,空气温度大,极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的大面积传播蔓延,扩散速度明显加快,5月中旬将进入扩散流行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一旦防治措施不落实,将会暴发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切实抓好小麦条锈病的监测防治工作,下一阶段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病情监测,及时发布病虫情报。进一步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监测,准确掌握不同地域发生动态,及时发布情报,坚持“周一汇报”和紧急情况随时汇报制度,为各级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为广大农民提供科学的信息服务。
2、抓住有利时机,科学开展防治。坚持“预防为主、早防早治”的防治策略,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小麦重大病虫应急防治专业队的作用,进一步搞好普防和统防统治工作,力争将小麦病虫害遏制在严重流行危害之前。

3、广泛发动群众,营造防治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普及科学防治技术,大造舆论声势,组织和动员群众积极开展防治。
4、加强物资筹备,保证防治所需。供销、农技、植保部门要及时掌握农药市场供应情况,做好防治药物的购置与调运,确保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5、多方筹措资金,确保防治顺利进行。大力争取政府支持,采取向省上争取一部分,地方财政配套一部分,农民自筹一部分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购置药械。省上下达我市应急防治农药24吨,已全部发送到县区,市、县区财政也应从经费、物资方面给予支持,保证防治工作顺利进行。(天水市农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