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利因素来看,我们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区农村人口多,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特色产业规模小,农民增收难度大;工业企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化进程缓慢;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依然不足,缺乏大项目和财源性项目的有力支撑;投融资渠道单一,民间投资不够活跃,地方可支配财力有限,建设资金不足;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就业与再就业形势严峻,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发展环境还不宽松,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总体来讲,今后一个时期,我区仍将处于一个夯实基础、优化环境、突出特色、提升优势、加快发展的阶段,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发展定位,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进一步夯实加快发展的基础;坚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坚持发展以商贸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提高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坚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坚持科教兴区战略,统筹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业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加快发展的合力,加快推进商贸物流中心城区、农副产品加工中心城区、现代制造业中心城区、科教文卫中心城区、旅游服务中心城区和最佳人居环境城区建设进程,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发展更加强劲。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均GDP达到全省中上水平;财政收入与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
——特色更加突出。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以现代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劳务经济快速发展。
——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区森林覆盖率和城区人均绿地面积逐年扩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生活更加殷实。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城市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覆盖率逐年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社会更加和谐。公民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法律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诚信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努力推进和谐秦州建设
未来五年,我们要把构建和谐秦州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着力点,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不断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先行示范、分类推进,整合项目资源,聚合项目要素,突出抓好40个示范村和160个推进村的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发展壮大林果业,做大做强畜牧业和蔬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型特色产业,着力推进无公害、绿色化、标准化生产,不断突出产业特色,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优势产业基地和优势产业板块。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培训、维权等职能,进一步开拓劳务市场,努力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改善贫困乡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
着力提高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坚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继续推进“123”工程。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培育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支持企业通过产业升级和资本扩张,推进跨行业、跨区域联合重组,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突出发展机械、电子、电器及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区域内工业企业的竞争力。按照加强规划、配套建设、完善功能、聚集要素、优化服务的原则,进一步加快东十里工业示范区和暖和湾工业片区的开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财源性项目入驻园区,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真正把工业园区打造成全区工业发展的平台。
突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坚持走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以商贸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着力打造三产大区。发挥区位比较优势,立足城市规模扩张,规划建设各具特色、规模较大的商贸物流中心,抓好城区重点市场的改扩建工程,大力发展社区市场,结合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发展一批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大力推进城乡连锁经营,不断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努力把我区建设成商业贸易、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多功能、多层次的陇东南商贸物流中心。发挥历史文化名城效应,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挖掘先秦文化、伏羲文化、三国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加快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切实抓好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物业管理、信息咨询、养老服务、保健服务等行业,拓宽服务领域,壮大新型服务产业。
(二)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按照市上“中心开发、两翼突破”的总体要求,把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名居保护、强化城市管理作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群众、便利生活的原则,突出抓好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硬化,加快实施城市道路改造、街区整治、垃圾清运、路灯建设、公厕建设和小巷道治理等便民利民项目。组织实施好飞将广场、秦州垃圾处理厂建设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加快实施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城乡防洪减灾工程。积极配合市上实施好“三城一线”(天河城、伏羲城、瀛池城,藉河风情线)、天水会展中心、天水博物馆、文化娱乐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吸引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两级政府、四级网络、综合执法、社会参与、市场经营”的管理新体制,坚持长效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社会化管理相结合,加大综合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切实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建设为重点,积极配合建设天宝、天定高速公路,加快区乡道路的改造和乡村道路建设整修工作,延伸通达里程,提高畅通能力,进一步健全区乡公路网络,2010年实现区乡全部通四级以上公路,行政村全部通农二级以上公路,建成16乡镇汽车站。完善骨干供水工程和安全供水体系,到2010年乡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0%以上。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配置和流域治理为重点,抓好梯田建设,实施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藉河示范区二期和“长治”七期工程,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70%以上。加快农村通讯建设,加大电网改造力度,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实施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德合作造林等林业建设项目,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