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农业工作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项目建设和全面提高蔬菜产业水平为重点,积极推进优势产业区域布局和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产品,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取得了丰硕成果。
粮食生产稳步发展。2002年至2005年,全市粮食总产307.4万吨,年均产量76.8万吨。2006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70.38万亩,其中夏粮总产33.97万吨,平均亩产146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
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时间里,全市共贮备农业项目513项,实施项目163项,新建项目112项,总投资4.18亿元,到位投资26797万元,争取到省以上无偿投资12648.22万元。与“九五”相比,项目数增加了3.55倍,投资总额增加了22.5倍,省以上无偿投资增加了11.2倍。其中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试验站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提高了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水平,为促进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积极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初步形成了以渭河川塬及浅山区为主的精细菜基地、以浅山区为主的油料基地,以林缘及二阴地带为主的中药材基地、以二阴及高山冷凉地区为主的马铃薯基地和以二阴地区为主的食用菌基地,种植业实现了由单一向多元结构的转变。
蔬菜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坚持抓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品牌认证与管理、市场体系建设、开辟绿色通道等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的落实,全市蔬菜已连续5年实现产销两旺。截至今年,全市蔬菜面积已达61.85万亩,总产150万吨,商品率达86%。蔬菜主产区农民人均收入的70%来自蔬菜。我市已成为陇东南地区重要的“西菜东调”基地,蔬菜面积居全省第三位,总产第二位,无公害基地建设、市场建设、品牌认证等重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全市已建设绿色食品A级产品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41万亩。武山、甘谷、秦州、麦积相继被命名为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区)。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通过广泛参与技术交流与协作,我市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个航天蔬菜品种通过了省级鉴定,分别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推广航天蔬菜新品种28万亩,带动农民新增纯收益1.2亿元。2002年以来,仅由市农业局主持、合作的农业科技项目有14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6项获市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