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土整理的“宝物”陈列在张家川县博物馆内 |
15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等专家在我省天水张家川实地勘查已发掘的战国中后期大型古墓。据悉,在进行了3个多月的抢救性发掘后,这一战国时期的古墓先后出土了金、银、铜、铁、骨、陶等殉葬器物逾 500件,绿松石、玛瑙和琉璃等文物多达 800余件。同时,在两座墓坑里还发现了10辆与众不同的二轮马车,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古墓现场勘查后认为:“此处墓葬遗址对研究先秦文化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有可能成为今年中国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张家川县文物工作者告诉记者,该墓地近两年来屡遭盗掘,虽然得到及时制止并抓获几名盗墓分子,同时建立了业余保护组织,但盗墓分子贼心不死,目前仅发掘了3座墓葬,当地仍有大量未被发掘的墓葬。这些墓地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现已临近霜冻期,今冬明春的墓地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当日,记者有幸深入墓穴底部,近距离观察了神秘宝藏。

|
陈列在博物馆内的马头遗骸 |
1号墓:四辆马车
1号墓墓长12米、宽5米、深 9.70米。墓呈东西向,在墓口地表上围有5个马头随葬。墓道坑内随葬马车4辆,车辆由东向西排列。第一辆车仅能看出压扁的车轮,车轮为铜花所包。第二辆车基本完整,车的整体表面为漆制,并绘有图案,车厢为皮条编制而成,车辐条也为漆制,前挡板两面均为彩绘的漆,并有饕餮图案。整个车看起来极为豪华。第三辆车可以看出车的表面也是漆制。墓内每辆车的车轮轮径约有 1.6米,前挡板两面均髹漆,图案为饕餮。还有较大的铜铃,从发掘的情况看应为挂在车后厢两侧的。

|
张家川桃园坪古墓出土的鼎。 |
2号墓:殉葬牛头
墓室是在墓坑的东北角向北开挖一个洞室而成,洞室深3米,高 1.5米,宽 1.45米。该墓早在 2003年7月和 2004年12月就被盗掘过,随葬品被盗掘一空,仅在近墓底的西北角处发现青铜车軎一件。墓室底东北和东南角各殉葬一具牛头,东南角之牛头左侧置一只牛蹄。西南角发现一堆绿松石珠及骨珠,但腐朽严重。另外,在盗洞填土中发现银或锡制羊、马,盖弓帽和部分人骨。墓室中清理出残陶双耳罐、甑、铲足鬲等。同时在该墓室出土一具女尸,因墓内尚未发现文字记录,尚不能确定墓主的身份及确切年代。
3号墓:出土珍宝
墓道口发现于距地表 1.50米处,墓呈东西向,平面呈圆角长方形。为竖穴墓道土坑墓,墓道西端为高低、宽窄不等的台阶,共9级。台阶以东的竖穴墓道内由西向东随葬马车4辆。墓室系在竖穴墓道的东北部开挖洞穴而成,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两部分,前室宽于后室,墓室顶部已坍塌并遭盗扰。前室置车一辆,车已被坍塌的墓顶和盗掘所破坏,残存的车体上饰金箔制成的虎、铜大角鹿、包金铜泡饰以及包金或包银玛瑙珠、镂空金银车饰等。后室为棺室,因遭盗掘棺椁结构不明。出土文物有铜茧形壶、铜鼎、锡俑、车軎及金银箔饰等。

|
记者在墓穴底部采访 |

|
国内罕见的铜车马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