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们也是看到现场有很多的观众,的确有“名人效应”。刚才我也说了潘总和张欣女士是第一次一起亮相在媒体的面前,我们也很荣幸做这个第一次。刚才说到以前大家对SOHO中国公司的定位,很多人认为有个性的公司和最大之间不划等号的,刚才您也说了,以前宣传的“小”是最好的。
【潘石屹】:小是美好的。
【主持人】:在说到SOHO中国,大家在印象都认为这个公司充满个性、充满时尚的公司。刚才您说到最大咱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最大,最大的公司都要看这个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等等一些数据,如果这样来看的话SOHO中国应该怎么来定位,刚才您说的是利润和税金这方面我们是最大的是吗?您再说一下我们最大的标准?
【张欣】:我以前有幸做过投资银行,又是学经济的,所以讲到如何评价一个公司的时候,刚好有一点背景。其实在资本市场上来讲,或者在华尔街来讲评价你公司的大小只有一个指标,就是你的利润率,没有任何一个指标是能够评价你的公司的大小的。后来世界发生变化了,有了网络、又有了很多新的行业、新的企业,而这些公司发现它不赚钱了,怎么办呢?人们就开始想怎么来评价这个公司的大小呢?这时候如果按照利润来讲,这个利润率甚至是负的。大家就想我按照销售额来评价他的大小,那个是一个短暂的,投资者的一个心态暂时他不赚钱,但是销售额希望有一天被转化成立润,这样的话就用暂且代表。
如果你拿五百强来看的话,毫无疑问都是以利润来排行的。
 |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 |
【潘石屹】:我觉得任何的评价还是回到资本,资本对一个公司是利润所得,这个是再确切不过的,可能别人觉得有一些辅助性的解释性的承诺,这只是辅助性的,虽然行业不一样有一些辅助性的指标。刚才你提了几个率,这个率在我们公司算下来的话更高了,这个就不是全北京了而是全世界,我们平均每一个人给社会创造利润的贡献,平均每一个人给世界创造的税金高得不得了,人均每年都缴90多万,这个数字我没有确切比比较高,跟一些个别的公司比如像华尔街最大投资银行,高盛过来以后我问了他们,结果差了好几倍。跟别的行业比也一定是排到前面的,所以在我们拿着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给这个社会创造的是更大的价值。
【主持人】:应该比的是人均创造的利润。
【潘石屹】:刚才我说的是人均给政府缴的税金,去年活象人均92万,其它几年我记不分清楚了,应该在一百万左右。
【主持人】:就是说比很多国外的公司都要高是吗?
【潘石屹】:对。
【张欣】:人均的税金这个是复杂的事情,但是人均的利润我们是非常得高。都记得在02、03年投资准备上市,当时华尔街高盛银行跟我们工作的时候,他们说真没想你们人均利润比我们过盛人均利润还要高。
【主持人】:以前听到SOHO中国小是美好的,以后潘总从今天开始要纠正这样一个概念,SOHO中国已经是房地产最大的公司。
【潘石屹】:一定是北京最大的房地产公司。
【张欣】:其实我们应该说连续几年都是北京房地产最大的开发商,其实我们一直没有讲。
【主持人】:以前我们固有的概念评价一个公司的规模,以及我们在脑海当中最大的概念,都是以总资产来说,今年两位老总给我们一个颠覆版的概念。
【张欣】:我觉得资产是计划体制的概念,在十年前提公司的大小都是提总资产,当时很多是国营企业,国营企业都是以资产论大小,可是在真正市场经济里面是你通过资产转化成立润的能力有多大,如果我花一百块钱也能创造五十块钱的利润,和花一千块钱创造也是五十块钱的利润的话,他比我大十倍,他在创造利润这一点跟我一样,所以衡量公司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他创造利润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