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即将召开的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回望党的十六大尤其是十七大以来甘谷的发展之路,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发展变化令人振奋。
这十年,是甘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十年。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文化建设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甘谷大地呈现出欣欣向荣、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气象。
十年科学发展,成就喜人,经验宝贵。从今天起,本网推出“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专题,全面展示全县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十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总结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用科学发展的辉煌成就鼓舞人,用党的建设的伟大业绩激励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甘谷畜牧打造陇上养殖大县

十七大以来,甘谷县畜牧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提升养殖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猪、鸡产业,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着力打造陇上养殖大县”的总体目标,通过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养殖、扶持龙头企业、推广先进科技、创建名牌产品、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强化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措施,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道路,全力构建“以渭阳标准化养殖示范园为中心,以渭河沿岸和散渡河、清溪河沿岸为主线,在东北片发展猪产业、西北片发展鸡产业、南山片发展牛羊产业”的畜牧业“一园、两带、三片”养殖经济圈,不断充实“畜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养殖场户+市场”的畜牧产业化格局,全面促进了甘谷畜牧产业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一、全县畜牧兽医工作完成情况
1、畜禽饲养量及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十七大以来,全县畜禽总饲养量达到320.28万头(只),猪、鸡、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95.43万头、210.54万只、6.36万头、7.95万只。其中:生猪存栏44.19万头,同比增长29%,出栏51.24万头,同比增长22%;鸡存栏118.5万只,同比增长11%,出栏92.04万只,同比增长9%;牛存栏4.47万头,同比增长5%,出栏1.89万头,同比增长4%;羊存栏5.52万只,同比增长10%,出栏2.43万只,同比增长7%。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4341吨、6600吨、1220吨,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1.9%、19.7%、11.6%;全县牧业产值达到4.99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931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3.4%、14.3%。
2、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程度稳步提升
全县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72个,新建7个;建成规模养殖场121个,新建11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4610户,新增52户;发展养殖专业村101个,新增2个;畜牧龙头企业达到12家,新建1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8个,新发展3个;畜禽规模饲养量达到246.5万头(只),占畜禽总饲养量的77%。新建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中,建成万头猪场2个、万只鸡场1个、万只兔场1个、千只羊场1个、千头奶牛场1个。同时,丰裕公司万头猪场被确定为农业部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弘宇科技示范园为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兴峰种鸡场、康园兔场、银河养殖场通过2011年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验收。
3、草原生态保护和草食畜牧业建设稳步发展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设全面开展,共核准各类草地面积46.91万亩,确定草原承包户58090户。渭北山区和渭南浅山区草产业基地进一步巩固,全县种草留床面积达到19.4万亩,新增人工种草6.5万亩,其中紫花苜蓿2.45万亩,种植饲用玉米1000亩;新建青贮氨化池10个16766 m3,组建青贮服务队2个,推广青贮饲料3.6万吨、微贮饲料0.13万吨、配合饲料7.6万吨、草粉1.2万吨,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20%以上。全县发展奶牛养殖场(户)54户、肉牛养殖场(小区、户)381家、规模养羊场(小区、户)570家,草食畜数量达到17.58万头(匹)。
4、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认证再上新台阶
十七大以来,全县共免疫各类动物312.31万头(只、次),各项防疫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水平以上。秋防共免疫各类动物361.39万头(只、次),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和牲畜耳标佩带率均达到100%,各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档率均达到100%。全县共检疫各类动物215.9万头(只、匹),上市、运输、屠宰及动物产地检疫持证率达到100%,开展畜(水)产品专项整治活动4次,查收销毁假冒伪劣兽药280盒,过期饲料190公斤,申报通过了黄土地养殖公司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1个,注册了兴峰种鸡场冀峰牌禽蛋产品商标1个。
5、畜禽品种改良率大幅提高
全县共引进斯格猪、罗曼鸡等良种畜禽30.2万头(只),推广良种畜禽90.9万头(只);完成黄牛冻配改良5620头(其中奶牛400头),新增能繁母牛4120头,其中引进能繁母牛1240头;完成猪人工授精3.7万胎次,繁活仔猪31.8万头;推广生态养猪发酵床5000 m2以上;全县畜禽品种改良率达到89%以上。

二、发展畜牧业的主要措施
1、政府对发展畜牧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畜牧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一直以来,甘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把畜牧业由支柱产业提升为优势产业,提出了“集中搞养殖”的发展思路,从组织保障、政策支撑和资金扶持方面为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组织上,县政府坚持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工作任务细化到村、分配到人,并通过强化监督检查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制度,真正构建起“县政府抓全局,各乡镇抓落实,业务部门抓成绩,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畜牧工作体系。政策上,我县全面完成了2010年度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参保能繁母猪28225头;对全县能繁母猪现有存栏量进行清查摸底,共统计能繁母猪34447头,其中:补贴28453头,资金284.53万元;在此基础上,县政府出台了《甘谷县扶持发展畜牧业优惠政策》等配套政策,从养殖用地、资金筹措、工商管理、环境监测、招商引资和水、电、路等方面向畜牧业方向倾斜。资金上,县上整合项目资金1071万元,落实畜牧发展资金300万元,配套防疫经费35万元、村级防疫员报酬28.35万元,并协调解决妇女发展养殖业小额贷款1500万元、养殖贷款1700万元(弘宇1500万元、丰裕200万元),全面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2、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逐步加快,畜牧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坚持以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为突破口,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等措施,成功吸纳了建筑、餐饮等各界民营企业家投身畜牧业发展,使全县养殖业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为畜牧产业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增长点。今年新建的力源乳业公司7000吨生鲜乳饮料加工厂已开始运营;新建的康园万只兔场、三合千头牛场、嘉禾千只羊场、福庆养殖协会第二种猪场、丁建喜养殖场、张虎求养殖场、王万家养殖场、志合养殖场和张家庄养猪小区、虎平养殖小区、马家湾养殖小区、刘小平养殖小区、张家沟养殖小区、朱权养殖小区已上养,永兴万头猪场和海珍万头猪场已完成一期建设工程;新发展的嘉禾养羊专业合作社、手牵手养兔专业合作社、永兴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合组织已正常运转,全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产销格局稳固提升。
3、动物疫病防制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措施扎实有力,畜牧业发展环境更加健康稳定。县上坚持实行动物防疫责任制,多次召开动物防疫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防疫任务,层层落实防疫责任,及时拨付动物防疫经费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报酬,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组织和资金保障。县畜牧兽医局坚持实行“局长包片、干部包乡、技术人员包场(小区)、乡镇兽医站包村、村级防疫员包户”的五包责任制,定期举办动物防疫及疫情应急演练,不断巩固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和服务网络,大力推行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结合制度,切实强化疫情监测和疫情预警机制,全面完善养殖场(小区、户)软件建设,扎实推进动物防疫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产地、市场、运输、屠宰检疫,积极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兽药经营活动,并组成动物防疫工作督查小组,对各乡镇防疫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防疫期间,我县共抽调干部142人(次),对15个乡镇、30个防疫重点村和205个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防疫指导;确定了古坡上店子、安远老庄、大石牛川、新兴五甲、磐安北坡寺和新兴魏家村养殖小区、马万青养殖场、永寿养鸡场等标准化动物防疫示范点8个;建立了魏建历养殖场、永宏养殖小区等县级疫情监测点6个,对160余户养殖小区(场)的1080头(只)畜禽进行血清抗体监测,合格率达到98.75%;对25家从事兽药经营的企业进行了GSP认证培训,并指导腾飞和阜康两家兽药经营企业通过了GSP专项认证;签订动物贩运责任书23份,张贴《告广大养殖户严禁使用“瘦肉精”书》2000余份,制作发放《牲畜口蹄疫防制知识》、《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甘谷县动物防疫培训教材》等防疫宣传资料1万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安全、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4、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养殖科技水平普遍提升。一是进一步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稳定现有品种资源的基础上,建成了以丰裕公司等重点种畜禽场为祖代场,以规模养猪场为推广点的良种猪繁育推广体系;以兴峰、兴达养鸡场为父母代种鸡场,以兴冀、永寿等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推广点的良种鸡繁育推广体系;共发展丰裕、弘宇、黄土地等优质猪精液供精站5个、猪常温人工授精点50个,其中:新发展富康养殖合作社、牛川养殖小区等授精点5个;建成黄牛改良点8处,改建武家河兽医站黄牛冻配改良点1个。二是进一步加强了畜牧科技推广力度。先后组织科技人员150人(次)深入养殖一线进行科技承包,举办各类培训班25期1800人(次),畜牧科技养殖水平普遍提升。
5、畜牧兽医基层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畜牧力量显著加强。进一步加强了畜牧队伍建设力度,在全局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和机关工作作风整顿活动,促进了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风气得到显著转变。进一步加强了畜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统一培训考试,择优录取了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21人,弥补了基层畜牧兽医站力量薄弱的不足。进一步加强了畜牧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在龙王庙活畜交易市场(1个)和车场街蛋品交易市场(2个)建立了畜产品价格及信息监测点3个,全年上报各类畜牧兽医信息48条,及时准确地完成市场分析、畜牧统计、市场价格调查等各类报表和省、市业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