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甘肃>>正文
【甘肃日报创刊65周年】亲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
(2014-9-1 6:46:16)  来源:甘肃日报   打印本页

亲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

甘肃日报记者李贵世

1952年10月1日《甘肃日报》第一版

2004年8月18日《甘肃日报》第三版

1992年8月17日《甘肃日报》第一版

  2007年2月16日晚,胡锦涛总书记在兰州亲切接见了在甘肃工作的两院院士、全国劳模和各界代表。本报记者吕建荣

  2013年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东乡县农家慰问。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

  《甘肃日报》,这份伴随着新中国一起诞生并成长起来的报纸穿越激情岁月,扬帆改革大潮,今天迎来了65华诞。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内陆欠发达省份,甘肃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甘肃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无不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多次就甘肃建设作出批示,数十次来到陇原这片土地,视察、调研、慰问。从千里戈壁到甘南草原,从沸腾的建设工地到麦浪滚滚的田野,从驻军基地到救灾一线,都留下了他们亲切的身影。他们的每一次到来,都送来了党中央对陇原儿女的关怀和问候,带来了中央人民政府对甘肃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激发起甘肃人民建设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热情。在甘肃日报65华诞到来之际,让我们与广大读者一道,再次重温甘肃日报记录下的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时刻……

  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反映陇原大地的巨变,甘肃日报65个春秋,承载着陇原儿女的激情、希望和梦想,她就像一条绵延65年的红丝带,紧密联系着党和人民。使一代又一代甘报人连同广大读者引以为豪的是,毛泽东同志为《甘肃日报》亲笔题写的报头,那遒劲、潇洒的四个大字,自1949年12月1日刊用,至今已与读者相伴23803期,成为镌刻在人们心中永远的记忆!早在红军长征最艰难的岁月,陇原大地就留下了毛泽东的光辉足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仍时时关注着甘肃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有关甘肃各项工作所作的重要批示、批语、按语、题词、题字就多达30多件,无一不寄托着领袖对甘肃人民的深切关怀,激励着甘肃人民艰苦奋斗,战胜困难,争取胜利。1952年8月23日晚9时天兰铁路全线贯通,10月1日举行盛大通车典礼。毛泽东同志欣然题词:“庆祝天兰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兰新路!”。

  甘肃是周恩来同志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他最为关心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京无数次接见、看望甘肃干部群众和艺术家代表;在百忙之中曾经4次来甘肃考察,看望灾区群众,与甘肃干部群众一道共商振兴甘肃大计。1959年3月20日,周恩来总理为正在建设中的兰州炼油厂题词:“依靠党的领导,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后不久又亲来视察。1965年和1966年周恩来总理曾三次视察驻甘的兰空某部基地。一次,在候机室服务员要给他更换茶叶,他握住杯子和蔼地说:“还可以喝,倒掉多浪费呀!”1973年5月,周恩来同志得知定西地区遭受大旱灾,有不少的人因饥饿、患病而倒下,他潸然泪下,饱含深情地说:“这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我心理很不安。”“中央一定帮你们改变这个地区的面貌。”此后,国务院调查组赶赴灾区调查灾情,安排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总理的亲切关怀,极大地激励了甘肃人民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1958年7月7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朱德来到甘肃,先后到兰州、酒泉、嘉峪关视察半个月。在兰州时,朱德同志来到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兰州炼油厂建设工地、西固给排水建设工程现场,在兴隆山与兰州大学的同学们欢聚,在雁滩人民公社的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在视察期间,为引洮工程题词:“引洮上山是甘肃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墨迹苍劲挺拔,雄浑有力。引洮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因为历史条件所限,工程几起几落。2006年11月22日,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再次拉开建设的帷幕。朱德同志的题词,无疑是近半个世纪新中国曲折而壮阔的水利建设的历史见证。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引水总干渠即将打通,建成后将解决中部6个县区54个乡镇,150万人的生活用水问题,同时发展高新农业灌溉19万亩。

  邓小平同志一生中,曾有过八次甘肃之行,在陇原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新中国成立后就曾四次来到甘肃考察调研,对甘肃人民给予亲切的关怀,对甘肃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给予具体的指导。1957年4月5日至7日,邓小平同志深入到正在建设中的兰州炼油厂工地和西固福利区考察,在听取了有关工程建设、技术革新、产品开发等情况汇报后,邓小平称赞说:“这符合我们勤俭建国的精神。”他还视察了兰州市文化局自力更生建成的西固剧院,对节约办院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在西北民族学院作报告时说,我们能不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学会搞建设,不犯大的错误,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关键在于党能否依靠群众,不断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他强调,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打胜仗,就是靠不脱离群众,现在忘记这一点是非常危险的,是致命伤。不要以为共产党是金字招牌,如果脱离了群众,党的威信是靠不住的。脱离了群众,任何英雄也办不成事情。共产党员要和群众同甘共苦,这是我们的老章程。

  1992年8月和2000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两次视察甘肃。1992年8月9日至16日,江泽民同志先后在敦煌、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天水、白银、兰州等地考察工作,他指出,包括甘肃在内,在实施西部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要有经济发展紧迫感,不能要求过急,要坚持脚踏实地,尽力而为;要坚持把能源、交通、原材料、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增强科技意识、人才意识;要始终重视和抓好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进一步加强同内地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横向经济联系,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集中财力物力,按计划、有步骤地办好一些大事情。2000年6月15日至20日,江泽民同志再次考察甘肃,他嘱托甘肃的干部群众:西部地区面貌的根本改变,需要许多代人的持续努力,我们必须充分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同时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甘肃是胡锦涛同志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他调离甘肃后,仍然一如既往关注和关心着甘肃的发展。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10年间,他两次来甘肃考察,看望慰问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2007年春节期间,胡锦涛同志来到甘肃,看望干部群众,向坚守在岗位上的广大职工拜年。2008年6月1日至2日,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我省陇南市地震灾区,他踩着灾区的瓦片废墟,深入到重建工地,与群众亲切交谈,深入了解灾区生产生活安排工作,亲切看望参加抗震救灾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康县王坝乡李家庄村,他深情地说:“党中央一直惦记着灾区,惦记着受灾群众的生活,我们一定会帮助你们把新房子盖起来!”村民吴秀梅连声说着谢谢:“共产党真是太好了,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2013年2月2日至5日,蛇年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甘肃,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并向全国各族人民表达美好的新春祝福。习近平同志先后来到酒泉、定西、临夏、兰州等地,深入村民院落、企业车间、居民社区,与农民、市民、节日值班职工及各级干部等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安排和工作情况。他强调,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抓住新一轮推进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关键在于各级干部以优良作风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要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改进作风,最终要落实到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身上。各级党委要把作风要求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监督全过程。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使那些对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那些说话办事有灼见、有效率的干部,那些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的干部,那些清正廉洁、公众形象好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那些享乐思想严重、热衷于形式主义、严重脱离群众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党心民心。“和风惠陇原深情寄厚土”,习近平同志的调研慰问,对甘肃广大干部群众是莫大的鼓舞,此后,甘肃各地各单位掀起学习习总书记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高潮。

  追忆历史,感慨万千;展望未来,信心百倍。在党中央的关心支持下,一代代陇原儿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时代奇迹,甘肃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共筑中国梦”。党的十八大勾画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让我们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干群一心,务实创新,开拓进取,为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奋斗。


相 关 新 闻

·【甘肃日报创刊65周年】我们在现场(组图)·【创刊65周年】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鼓与呼
·【甘肃日报创刊65周年】他们带给我们的温暖记忆·【甘肃日报创刊65周年】记录陇原巨变 传颂建设辉煌
·【甘肃日报创刊65周年】见证中国奇迹 讲述甘肃故事·甘肃日报:在胜利的炮火中诞生(图)
·甘肃日报编辑部:65年,和你在一起·欧阳坚赴临夏回族自治州调研双联和扶贫工作
·王三运在金昌调研教育实践活动和改革发展·【甘肃日报】北顺村双联故事:“双联一定要联教育”

最 新 图 片
【甘肃日报创刊65周年】亲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 王三运会见柬埔寨客人(图) 痛祭甘肃省临洮县县长柴生芳(图)  王三运考察兰州第二水源建设项目(图) 邓小平关怀甘肃发展大业(组图) 甘肃省委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在兰召开(图)

 甘肃新闻
·甘肃省互联网圈和公益人士发起“沙桶挑战”(图)
·甘肃省农信社 一步一个脚印 一年一个台阶
·【甘肃日报创刊65周年】我们在现场(组图)
·甘肃银行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发展
·【创刊65周年】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鼓与呼
·【甘肃日报创刊65周年】他们带给我们的温暖记忆
·【甘肃日报创刊65周年】记录陇原巨变 传颂建设辉煌
·甘肃一县长猝死引网友猜疑 当地民众:确为牺牲(图)
·【甘肃日报创刊65周年】见证中国奇迹 讲述甘肃故事
·【甘肃日报创刊65周年】亲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
·甘肃日报:在胜利的炮火中诞生(图)
·金融挂职干部欢迎培训会在兰召开
·甘肃日报编辑部:65年,和你在一起
·黄河铁桥,邓超激情领衔“逗比舞”(组图)
·全省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报名9月1日开始
 文化历史
·一代伟人邓小平,留在甘肃的那些往事
·中共元老们的退休生活:不问政事 安享晚年
·中央纪律检查机构是何时建立的 
·亲历者追忆邓小平为香港回归所作贡献
·揭秘邓小平湖南往事:1枚导弹击毁1艘军舰 合算
·邓小平法国留学期间打工铸铁 曾不止一次受伤(图)
·邓小平决策百万裁军台前幕后:得罪人的事我来吧
·邓小平眼中的“年轻一代”胡锦涛
·邓林忆述邓小平:晚年时常查看香港地图
·峨眉山厨师忆邓小平来访:要求四菜一汤不加菜(图)
·邓小平晚年生活:88岁时仍下海游泳八次(图)
·邓小平点评朱镕基:只能当一把手 不能当二把手
·邓小平决策研制太行发动机和歼10:空军是第一
·台词“粉碎四人帮是毛主席的部署”有史料依据(图)
·中央首次为邓小平立传 编写历时8年(图)
 博 客
·高原:书愤 
·高原:说先生 
·神奇的砚韵--藏砚趣谈
·砚韵 藏品趣谈
·晓军:望 秋
·忧郁小猫:《支教日记》十一
·丁晓刚:我送书法给村民
·丁晓刚国画:花牛苹果
 播 客

·“环湖赛”天水绕圈赛航拍
·2014年伏羲大典
·秦安何湾桃花景观
·麦积山石窟__隐藏其中的爱情故
·东方雕塑馆 雪伴麦积山
·粟特族 畅通丝路东西方贸易
·天水——伏羲轶事
·天水顶呱呱
 娱 乐

·2014香港小姐总冠军决出 15号邵珮诗高票当选
·港姐佳丽泳装彩排 候选佳丽试戴后冠(组图)
·港姐泳装彩排试戴后冠 众佳丽备战决赛信心满满(图)
·实拍2014比基尼模特大赛总决赛(组图)
·比基尼洋模特助桂林游客完成“冰桶挑战”(图)
·候选港姐荧光色比基尼亮相 防走光忙解释伤疤(图)
·2014港姐佳丽泳装登上“水上擂台”(组图)
·2014港姐十强出炉 出水芙蓉白裙优雅(组图)
·上海中韩选美总决赛 佳丽各展旗袍韩服美(图)
·港姐候选佳丽着泳装现身彩排 展性感完美好身材(图)

 社 会
·3D裸浴表演现身青岛步行街 尺度太大引争议(图)
·火车站监控拍下嫌疑人仅40秒偷手机全过程(图)
·女子与热播剧中“小三”联系方式相同 惨遭辞退
·幼童被装桶塞上电动车 网友:这孩子非亲生(图)
·孕妇雨中生子血流成河 20多名路人撑伞筑产房
·四川921岁古紫薇树开花 曾被盗卖至88万元(图)
·四川算命先生疑因“算得太准”被人当街杀死(图)
·湖南一中学教官与师生冲突 42人受伤(图)
·女生与男友同属马 校园里拍“三马”婚纱照(图)
·姚明接受冰桶挑战 五少年踩梯子浇五桶冰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