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奥运火炬传递推迟至7月5日
两城市传递计划取消

中国甘肃网6月19日讯 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于今天下午16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奥运火炬传递时间、路线的调整情况。据通报,我省火炬传递时间由原定的6月25日推迟到7月5日举行,具体时间安排为7月5日敦煌、7月6日嘉峪关、7月7日兰州,酒泉卫星发射基地6月28日传递时间不变,取消原定的天水市和酒泉肃州区的传递计划。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甘肃传递组委会宣传文化组组长、甘肃奥运火炬传递运行指挥部指挥陈青称,此次路线调整是考虑到我省抗震救灾进展和实际情况,经过省委省政府慎重研究,并报经北京奥组委批准同意的。她说,受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波及,我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抗震救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依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最重要最紧迫的重大工作。
奥运火炬甘肃三日传递三城市
据介绍,此次甘肃火炬传递由陕西西安传入,停留时间为7月5日-7日共3天,依次经过敦煌、嘉峪关、兰州3城市。火炬从兰州出省到下一站内蒙古。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传递时间不变,仍定在6月28日,传递活动具体由北京奥组委和解放军总装备部负责组织实施。
天水、酒泉肃州区传递计划取消
原定的传递城市天水市和酒泉肃州区的传递计划取消。据介绍,取消天水,主要是考虑到天水是这次地震的受灾区之一,同时作为陇南的大后方,承担和向陇南转运救灾物资的重大任务;取消肃州区,是省组委会按照北京奥委会减缩规模、简化程序的要求,统筹考虑甘肃情况,认真研究作出的决定。
奥运火炬手“有增无减”
据发布会上介绍,我省奥运火炬传递城市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而“缩水”,但奥运火炬手却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具体为选拔增补了一些抗震救灾中的典型人物,这其中有在地震中与同事冒着多种危险救出29名学生、受到胡锦涛总书记高度赞扬的陇南市武都区教师张建民;在地震造成自家房屋倒塌和祖母去世的悲痛情况下,组织带领民兵抢救受困群众和物资财产,搭建帐篷,安置受灾群众的陇南市徽县嘉陵镇政府武装部部长田宇;多次参与慈善行动,先后捐款6000余万元的民营企业代表、甘肃建新集团董事长刘建民等。
火炬手人均传递距离不少于50米
石生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此次甘肃传递活动共有624名奥运火炬手参加。其中兰州市火炬手316名,护跑手86名(兰州59、天水27)参加传递,传递距离为19.8公里,大约每位火炬手传递62米;嘉峪关市共有火炬手208名,护跑手49名参加传递,总传递距离为16公里,平均每位火炬手传递54米;敦煌市火炬手100名,护跑手26名参加传递,传递距离为7.4公里,平均每名火炬手传递70米。
草拟编写40余条奥运和抗震救灾的宣传口号
据陈青介绍,为了表达全省人民对奥运会的期盼和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信心决心,进一步营造迎接奥运、抗震救灾的浓厚氛围,甘肃精心草拟编写“弘扬奥运精神 支持抗震救灾”、“携手相传圣火 同心共建家园”等40余条奥运和抗震救灾的宣传口号,供火炬手、广大群众在传递活动中使用。
设立多处抗震救灾募捐点
陈青在发布会上还介绍说,我省在奥运火炬时间,分别在三个传递城市的起跑点、沿途和回收现场设立抗震救灾募捐点,发动社会支持四川和我省灾区,并将募集到的善款以最快的速度交给灾区,真正体现奥运会友谊、爱心、和平、和谐的精神主旨。(文/图 王守超)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甘肃传递组委会宣传文化组组长、甘肃奥运火炬传递运行指挥部指挥陈青通报相关情况。(中国甘肃网 王守超摄)

甘肃省体育局副局长、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甘肃传递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甘肃奥运火炬传递运行指挥部指挥石生泰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的提问。(中国甘肃网 王守超摄)

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梁和平主持此次新闻发布会。(中国甘肃网 王守超摄)

甘肃省体育局副局长、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甘肃传递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甘肃奥运火炬传递运行指挥部指挥石生泰在回答记者的提问。(中国甘肃网 王守超摄)

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