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陇南讯(记者周丹波杨恒)6月18日,在陇南市重灾村———武都区安化镇郭坪村,陇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安顺带领驻村帮扶队的成员走进一顶顶农家帐篷里,和受灾农民拉家常,征求他们对新规划重建住宅区的意见。帐篷外是墙倒屋塌的惨状,眼前则是帮扶队精心规划建设的新住宅区平面图,受灾农民说:好啊,年底就有新家了。
如今,在陇南灾区,上万名干部驻村包户,和受灾群众携手奋战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第一线,真心帮扶解民忧,成为灾区群众的“主心骨”。
灾情发生后,陇南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干部必须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工作岗位,在第一时间深入抗震第一线,在第一时间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救援工作。全市从市、县、乡机关紧急抽调10054名干部,组建小分队,迅速赶往3108个受灾村,拉网式排查灾情,及时抢救伤员,妥善安置群众。随后,在重建任务艰巨的重灾村实行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灾后重建帮扶责任制,确定每位市级领导和县区党政班子成员,每个市县直部门都包干帮建一个村,市县直部门的科级以下干部每人包若干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带领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市委作出规定,新居建不起,帮建不脱钩。同时,填写《驻村日志》。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这些驻村干部自带被褥,自带干粮,搭建帐篷住到村上,组织和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武都区安化镇郭坪村192户农民中有155户受灾,陇南市经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保安等干部来到郭坪村驻村帮扶,他们帮助郭坪村制定重建规划,手拿皮尺,实地踏勘,一步步丈量测算,精心设计,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规划出一个包括民居、学校、公路、垃圾处理场等在内的新村,计划在3年内建成。帮扶队员还发挥工作优势,通过联系深圳和北京企业家组团前来郭坪村考察,已初步与两家企业达成协议,将分别出资30余万元和20万元用于清理废墟、平整土地和新建学校。71户房屋全部倒塌、居住在帐篷的重灾户今年将先期住进新房。
文县纪委书记杜登芳在中庙乡中坪村驻村帮扶,地震发生后,她连续5个昼夜组织县乡干部转移群众,抢救伤员,妥善安置群众,尽管自家的房屋全部倒塌了,却全然不顾,至今没有回家。现在,她又带领乡亲们一起重建家园。大家心疼她,问她啥时回家,她说:“等建好了新家我再回!”
在礼县祁山乡中王村,包村干部针对中王村灾情重、受灾面大、缺乏强壮劳动力等实际问题,指导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群众,每10户结成一个互助小组,自力更生,邻里相助清理废墟、维修房屋、盖新房,生产自救全面展开。
既让干部深入一线解民忧,也在一线考验、锻炼和考察干部。陇南市委启动非常时期干部监督管理运行机制,在抗震救灾一线考察和识别干部,从实践看德才。为此,市委实行10天轮换驻村工作制,确定各单位统筹安排不同职务层次的干部进村开展帮建工作,每10天一轮换,将所有干部轮流派驻到村上锻炼,以提高干部素质。在各县区、各单位开展以“讲党性、搞帮建、解民忧、强素质、争先进”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从帮建的数量、质量、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展开竞赛,对表现特别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重点考察,强化跟踪了解,加强培养锻炼。
市委还建立了干部抗震救灾工作实绩档案,对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在抗震救灾中的实际表现进行记录。目前,陇南市委已分四批对28名干部进行了通报表彰。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116名入党积极分子,光荣地“火线入党”。同时,对抗震救灾工作不力、表现差、群众意见大的干部,严肃处理,康县长坝镇赵坝村党支部书记因工作不力被就地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