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甘肃>>正文

“关于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研讨班省级领导大会发言摘要
(2005-10-25 7:13:17)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甘肃日报  打印本页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省委副书记马西林

  进一步端正发展的指导思想,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工作指导上,改变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传统观念,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统筹协调农村社会事业,在全省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安排农民增收。在基本思路上,扭转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思维定式,跳出农村圈子来解决农村问题。在发展战略上,把长远发展与解决当前问题结合起来,确立符合实际的新政策新方法,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具体途径上,统筹生产力布局,打通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渠道,促进农村的劳动力、土地和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优化组合,推动农村和城市产业共同升级。在规划制定上,要体现国民收入分配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向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倾斜。

  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不断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把农业内部的文章做足做好。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用先进的物质装备农业,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用市场化理念提升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体系。

  积极拓宽外部空间,鼓励农民走出农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现在城乡发展的互利性、互动性越来越强,农业和农村发展越来越受到二、三产业的影响,必须在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同时,鼓励农民走出农业、走出农村,发展劳务经济,开辟新的增收渠道,拓宽外部增收空间。要切实加强培训,在提高劳动者转移就业能力上下功夫;加强信息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开展劳务协作,广开就业渠道;加强管理和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增强农业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调整优化支持“三农”发展的财政支出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在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支农政策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政策着力点,积极研究采取贴息、补助、奖励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民、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围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的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体系;加快农村基层政权体制改革,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加快发展

  ——“关于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研讨班省级领导大会发言摘要

  环境大改变带动工业大发展

省委副书记韩忠信

  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也是新的生产力。只有以良好的发展环境带动工业发展,以工业发展促进发展环境的改善,形成良性发展格局,才能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把实施工业强省的战略落到实处。

  一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形成聚集生产要素洼地。加快城镇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建设,改善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提高工业投资的承接能力;着力构建现代金融、科技、物流、信息、人才等服务体系,提高与加快工业发展相配套的服务能力;规范发展城镇工业园区,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注重搞好“五通一平”,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提高工业项目投资的承载能力;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脉、以绿为基,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二是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打通工业发展动脉。公路建设方面,要重点组织好东部公路大会战,实现东西和南北主干线高速化、高等级化,贯通宁夏、青海、新疆出口,打通东面向陕西的天宝和平西两个出口,东南向四川的临洮至罐子沟出口,实现与相邻省区的高等级公路连接;加快国省道二级公路改造,基本形成沟通城乡、连接周边的公路网络。铁路建设方面,重点建设兰渝铁路,打通西南大通道;规划建设平凉至西安、华亭至天水、敦煌至格尔木铁路;通过提速、电气化、复线化等措施,形成快速、高通过能力的东西和南北大通道。民航建设方面,要形成以兰州为中心,以敦煌、嘉峪关、庆阳、天水、张掖、陇南、夏河等为节点的省内支线航空网络。

  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开放式投入机制。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革,拿出好企业和优良资产,让外来资本参股、控股乃至收购,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抓好上市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引导大企业大集团重组上市,推进股权置换和国有股减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进中小企业破产重组工作,积极稳妥地搞好企业主辅分离、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搭建信贷融资平台。要加强对各级干部的培训,使各级干部成为运用信贷资本的行家里手;加强项目库建设,以项目带动信贷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协调合作机制,促进金融发展与工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发展和严格规范担保机构,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携手合作;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保护金融机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五是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培育工业投资沃土。按照政企、政资、政事分开的要求,切实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及社会中介组织,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投资者提供规范、廉洁、高效服务上来;从解决投资者反映的突出问题入手,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形成营造良好环境的长效机制;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像减轻农民负担一样减轻投资者的负担,切实做到你投资我服务、你有难我帮助、你发财我发展。 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加快发展

  ——“关于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研讨班省级领导大会发言摘要

推进先进性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省委副书记王宪魁

  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和落实好我省“十一五”规划,离不开党的建设作保证。加强党的建设,核心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关键是建立健全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关键是要为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提供保证。一是用制度和机制作保证,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建立调查研究制度和科学决策机制,着力推进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机制,用制度和机制推动地方的经济立法,保证党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二是用制度和机制作保证,切实转变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建立好的制度和机制,使那些主观臆想、拍脑袋的决策者受到约束,使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的人受到触及,减少工作失误。三是用制度和机制作保证,确保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的连续性。思路、规划和政策,可以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作适当的调整,但对事关长远发展,带有方向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必须用制度和机制保证其连续性。四是用制度和机制作保证,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社会保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都要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和机制。

  建立健全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必须聚精会神地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必须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作为治本之策。一是必须把握好四个原则,即坚持把先进性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把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作为出发点,坚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立足点,坚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落脚点。二是必须突出重点。要建立健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机制。紧密联系我省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培训、组织生活、联系和服务群众、权利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制。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工作特点,围绕健全组织、创新载体、强化功能,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监督、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社区以及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对“双培双带”、“双找双建”等机制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要建立健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机制。建立健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议事决策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考核评价办法和机制。三是必须抓住关键。要以扩大民主、加强考核、加大交流、强化监督为重点,坚持公平、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群众公认重实绩等原则,建立健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切实解决好干部能“上”、能“下”和平庸不干事的问题,真正做到靠制度育人、选人、用人和管人。四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必须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加快发展

  ——“关于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研讨班省级领导大会发言摘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守盛

  一、完善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要以富民强省为目标,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石油化工、能源、有色冶金、新材料生产、特色农产品加工、制药、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建设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生产和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四大基地,完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调整经济结构。要力求在打破行业垄断,调整资源定价机制,严格执行环境监督制度,完善地方政绩考核综合指标体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等五个方面有所突破,从而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建立节约机制,发展循环经济,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由外延向内涵转变,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低代价增长、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进一步强化对私人财产权的保护意识,放宽准入条件,消除体制性障碍,加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前,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要求,打破“行政区经济”刚性,强化区域合作,以中心城市发展和产业聚集带动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形成以西陇海兰新线为基础,以兰州为中心、东西为两翼、市州为组团,辐射带动全省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格局。

  四、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围绕城镇化和重点产业发展,加快跨区域公路、铁路、民航、管道建设,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把重大工程建设和流域治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三是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分流域治理与重大工程相配套的模式,建设山川秀美的新甘肃。四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以“六小工程”为依托,强化水、电、路、梯田、通讯、广播电视等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制度保证。一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二是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彻底改革以身份管理为特征的城乡户籍制度。三是要建立城乡统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四是要切实改革农村土地征占用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妥善安排好失地农民的生活。五是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把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六是要不断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先导的配套改革。七是要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调整政府农业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式,深化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加快发展

  ——“关于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研讨班省级领导大会发言摘要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政法工作全局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洛桑灵智多杰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政法工作全局努力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十一五”期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一是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出发,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凸显期、刑事犯罪的高发期、对敌斗争的复杂期,政法工作担负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真正把政法工作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来统筹谋划,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履行好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任务。二是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进一步明确政法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充分发挥政法工作的保护与服务职能;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政法部门的首要职责和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政法工作的基本着眼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要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为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切实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政法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全面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各种治安问题;要把政法队伍建设作为全部政法工作的基础和根本来抓,努力造就一只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政法队伍。

  三是充分发挥法律保障和服务的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要充分运用法律的调节、规范、引导职能,不断优化改革发展的法制环境;要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责任查究机制,努力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要切实提高预警能力,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要以建设“平安甘肃”为目标,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反应迅速、打击有力、防范严密、控制有效且长期发挥作用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真正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要以实施第三个禁毒工作三年规划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严打整治斗争,坚决遏制刑事犯罪上升的势头;要大力推进依法治省进程,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充分运用司法的力量推动基层民主与法制的实践。四是以确保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为目标,不断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要在集中整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问题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执法规范化建设,把各项执法工作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有效解决执法不严、不公、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政法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投入和保障力度,努力提高政法干警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要切实维护司法权威,坚决支持政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要进一步加强司法保障工作,全面推进政法基层基础的规范化建设;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着力从制度上机制上解决司法不公的问题。 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加快发展

  ——“关于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研讨班省级领导大会发言摘要

对甘肃未来五年发展中有关统战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

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蒋文兰

  一、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重视发挥求同存异、促进共识的重要作用,坚持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推进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大力巩固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我们要重视发挥参政议政、服务发展的基本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协助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发展,提高参政议政能力。要重视发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社会功能,协调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宗教以及各方面成员之间的关系,实现最广泛的团结。要重视发挥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独特优势,努力为党外知识分子施展才干创造条件,构建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新体系,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引导和教育工作,为构建和谐甘肃作出积极贡献。

  二、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步伐,实现全省协调发展。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好用足用活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实现中央、省上和民族地区的政策对接。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超常规发展。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帮助民族地区建设一批对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三是加强教育文化事业。突出抓好基础教育,设立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资金,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落实。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四是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和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民族地区人才发展规划,帮助民族地区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建立一支能够适应和满足民族地区发展的干部队伍。五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要集中人力、财力,每年办一两件大事,解决民族地区最突出、最困难的问题。

  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

  从我省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过大,市场化程度低的实际出发,应该用更大力量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一是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纳入战略规划,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未来五年甘肃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也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二是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协调。三是放宽市场准入,解决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问题,保障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四是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支持。五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功能。

开发优势资源实现重点突破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

  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规模小,比重低。全省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为25.25亿元(包括旅游业直接收入,不含旅游业总收入),占同年全省GDP的1.62%,低于全国2.9%的平均水平,与经济发达省份差距更大。二是空间大,势头好。首先是产业空间大。

  一些高科技领域和时尚文化消费我省尚未涉足,传媒业的影视剧(片)、音像制品产出很少。其次是市场空间很大。

  200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根据国际经验,我国潜在的文化消费总量应该是10900亿元,而我国文化产业产值仅为5300亿元。两年后,我省人均GDP将达到1000美元,预计全省潜在文化消费总量为230亿元,这同目前108亿元的文化产业产值(含旅游总收入)相比,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所谓势头好,是指我省文化产业呈逐年加速的态势。据测算,2001年至2004年,文化产业增速分别为9.0%、9.5%、11.4%、15.7%,年均增长11.4%。

  从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看,这一态势今后还会保持下去。三是资源优势明显,开发难度较大。我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革命文化遗存丰富,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现代文化具有一定实力。

  但是,地域广阔,点多线长,加之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造成开发投入大,经济回报低。四是多元投资格局已经形成,龙头企业尚需大力培育。据统计,目前我省民营文化产业机构数已占到机构总数的89.52%,从业人员占总数的90.56%,但是,我省的民营文化企业绝大部分是小门小户,都投向投资少、见效快的领域,能够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很少。

  今后五年,我省文化产业在发展思路上,应该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处理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二是依托事业基础,拓展产业空间。

  我省文化产业的资本和实力,目前大部分集中在国有事业单位,所以离开事业基础谈产业发展无异于另起炉灶、从零开始。出版、广电等事业单位的产业空间很大,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条件把产业做大,成为我省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同时,要放手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鼓励它们与国有文化产业联手合作。三是开发优势资源,实现重点突破。受经济水平所限,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不能四面出击,齐头并进,要选择具有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前景的重点行业和区域,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努力做大做强。待有一定基础后,再逐步延伸到其它行业和区域。四是做大甘肃品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甘肃人口数量在全国中等偏下,特别是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甘肃的文化产业只盯着本地市场是很难做大的,必须着力培育一些像莫高窟和《读者》这样新的知名品牌,把市场做到全国乃至海外,这是我们应有的市场策略。 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加快发展

  ——“关于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研讨班省级领导大会发言摘要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落实“十一五”规划提供保证

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侯长安

  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落实“十一五”规划提供组织保证

  实现“十一五”时期我省的发展目标,干部是决定因素,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关键是要抓好思想政治建设。

  第一,要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加强干部的理论武装,坚定不移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干部,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忠诚党的事业,忠诚党的组织,忠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识别干部,使用干部,首先要看政治态度、政治立场,要重视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第二,要解决好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问题。一是坚决维护党委的领导权威。党委(党组)成员要认真学习和熟悉党内生活的基本准则,懂规矩、讲规矩,有集体领导观念。要坚持分工负责,发挥个人的聪明才干,但又不能把自己分管的领域变成“独立王国”。对党委集体决定的事情,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绝不容许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更不容许把党委内部的意见分歧随意扩散出去。二是“一把手”必须以身作则。“一把手”要有好的民主作风,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党政“一把手”想问题、办事情都应从本地发展的大局出发,做到政治上一致,工作上支持,感情上融合。

  三是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要大力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对坚持原则、敢于开展批评的同志,要支持、要鼓励、要保护。考核考察干部,要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推荐情况,对于因坚持原则而得罪了人、丢了选票的同志要区别对待,该使用的要使用,不能让坚持原则的同志吃亏。

  第三,要解决好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一要强化群众观念,抓改革抓发展要尊重群众意愿,反映群众要求,维护群众利益;对得到广大群众认可和赞同的正确决策和工作思路,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不能因干部的调整变动而半途而废。二要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发展环境。求真务实,就是求加快甘肃发展之真,务加快甘肃发展之实。项目建设是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火车头”,既要紧紧抓住不放,又要从实际出发,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地区间的无序竞争和无限度降低招商引资门槛、“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偏向。

  第四,要解决好领导发展的能力问题。一要抓好选配,利用明后两年市、县领导班子换届的时机,注重选拔懂工业、懂金融、懂城市管理的干部,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二要强化教育培训,改进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三要加强实践锻炼,选派更多的干部到改革和建设的一线去,到条件艰苦和困难较多的地方去,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去,接受新知识,增长新才干。 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加快发展

  ——“关于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研讨班省级领导大会发言摘要

对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思考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有清

  一、进一步端正指导思想。地方立法要以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原则,充分反映“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调整规范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地方立法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法制统一、民主立法、从实际出发”等各项原则,以经济立法为重点,急需先立、少而精、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着眼于解决本省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地方性法规的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地方性法规质量标准。地方立法,要科学合理地规定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正确处理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以及公共权力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不得对上位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加以限制,更不能给公民增加上位法规定以外的义务。要充分体现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也要保护困难群体,兼顾少数人的利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体现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结合。地方立法要符合省情、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具有时代特征和一定的前瞻性,针对性强、地方特色鲜明。但要防止通过立法不适当地扩大部门行政权力和局部的地方利益。还要防止通过立法对社会生活的过度干预,避免法多扰民。

  三、进一步扩大民主,坚持开门立法。

  法律、法规是要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遵守的,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他们有权对法律、法规的好与不好提出评价意见,有权参与立法活动。作为地方立法机关,有义务为他们搭建参与地方立法活动的平台。近几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在这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本届省人大常委会换届时,就开始面向全省征集五年立法规划建议,在此基础上经过筛选论证,提出五年立法规划,并报请省委批准同意。以此为依据制定年度立法计划。重要法规草案审议过程中,向社会公布并征求修改意见,建立立法联系点,聘请立法顾问、举行立法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一同审议;吸收由民主党派,群众团体推举的代表旁听常委会和代表大会,并书面征求他们的意见;建立了法规草案的委托起草制度,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的作用;依托高等院校建立了法规质量评价机制和立法调研机制;重要法规案以及立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省委请示;涉及森林、草场、矿产、土地权属变更以及机构整合等敏感问题,坚持由省政府事先进行协调,达成一致后再行审议。

  不草率从事,不简单进行裁决,不包办代替。一切从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改革,有利于稳定的大局出发。 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加快发展

  ——“关于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研讨班省级领导大会发言摘要

走工业强省新路谋国企改革突破

副省长杨志明

  甘肃“十一五”“工业强省”“强”在哪里?“强”在一批优势企业有提升甘肃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强”在能够对全省经济发展和提高增长质量具有带动力;“强”在节约资源、加快转型,有对外商投资进入甘肃的吸引力;“强”在提高员工收入乃至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提升力。重点实施“三大工程”:一是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要按照有突出主业、有核心技术、有知名品牌、有市场份额的总体要求,实施“双十”工程,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和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大企业,发挥“支柱板块”优势,在“大的做强”上有新进展。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瞄准国际先进水平,重点实施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223”工程,继续抓好一批经济规模大、带动性强、跟踪同行业技术进步前沿的标志性项目,发挥“创新板块”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培育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结合点,在“产业升级”上有新进展。三是所有制结构调整,要通过加快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放活,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城镇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增长、发展工业小区,重点实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非国有非公有经济的“千户百强”工程,发挥“活跃板块”优势,培育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增长群,在“小的放活”上有新进展。

  “改革抓企业”是甘肃“十五”中后期全力推进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新一轮国企改革,“新”在要改革国有大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加快建立以产权多元化为主的现代产权制度;“新”在从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发展到以搞活国有大型企业为重点,推进“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新”在从企业信贷融资为主发展到以引进国有经济以外的资本为主重组国企。重点要落实五项措施。一要积极推进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加快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重组经营业绩差的上市公司,推进以产权多元化为重点的体制创新。二要将按劳分配的合理性与按资分配的激励性有机结合起来,使管理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推进以“拿来主义”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

  三要加快实施外派监事会制度,抓紧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年度经营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制,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推进国资监管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创新。四要把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用经营管理者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优秀企业经营者市场配置机制,推进以培育企业家为重点的用人机制创新。五要用活国企改革减债、减负政策,用好省上对优势企业产权转让等扶持政策,用足国家西部大开发减税和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推进以“引强入甘”为重点的环境创新。 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加快发展

  ——“关于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研讨班省级领导大会发言摘要

对未来五年“三农”和工业强省的思考

省政协副主席喇敏智

  一、要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在继续加快河西地区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和支持河东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要关注“一个大头”,抓好“三种经济”,依靠“两翼”腾飞。关注“一个大头”,就是指要关注河东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即中东部的8个市州加兰州市的榆中、皋兰和永登3县,共有62个县,占全省87个县市区的71%。

  全省200多万贫困人口和51个贫困县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因此,甘肃农村小康建设的重点、难点都在河东,希望和潜力也在河东,这是未来五年我省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头”。省上要从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河东地区予以大力扶持,促进其加快发展。抓好“三种经济”是指抓好特色经济、劳务经济、县域经济。一是着力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抓好特色经济。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二是着力于农民素质提高和劳动力技能的培训和输转,抓好劳务经济。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民劳务输出收入50亿元,未来五年,我们要乘势而上,把发展劳务经济放到经济发展的全局中去把握,放到战略地位上来谋划和推动。三是着力于发展非公经济,依托小城镇建设,抓好县域经济。要通过发展非公经济这个抓手,依托县城和中心建制镇,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上力争有一个突破。特别要鼓励和支持条件好的县区率先发展,拉开距离,快马先跑。要抓好这“三种经济”,必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

  这是推动三种经济发展的“两翼”。

  二、坚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指导思想毫不动摇。一是做大做强大企业团队。大企业是我省工业的脊梁骨,对全省经济起着支撑作用。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服务和支持这些大企业完善规划,实现目标,做强做大。要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为龙头,通过市场化重组、并购和强强联合等形式,促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之间、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强化产业内部联系,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比较优势明显、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新的产业团队。二是要着力在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上下功夫做文章,抓一批能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大项目。要立足我省能源和资源相对富集的优势,谋划和建设一批大项目,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此来发挥甘肃优势,改变甘肃形象,增强甘肃经济实力。三是加快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我的观点,重点是公路和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方面,主要是抓好高等级公路和“村村通”工程。铁路建设方面,着眼于路网复线率、电气化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要少说成绩,真抓实干,争取使我省交通运输的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关于机场建设问题,我认为应从甘肃实际出发,不宜过度热衷于支线机场建设,成熟一个,论证一个,建设一个。 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加快发展

  ——“关于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研讨班省级领导大会发言摘要

   
最 新 图 片
兰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排列 《欢乐中国行》走进甘肃嘉峪关 甘肃省将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特聘 甘南,随处可见碧蓝的天 陇南发生特大车祸15人死亡 中央领 兰州万余人水车园里“踩”水车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最新新闻
·“关于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研讨班省级领导大会发言摘要
·央视《平安中国》宣传季启动
·甘肃省探险爱好者穿越罗布泊
·甘肃省委副书记马西林在临夏调研
·白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项目建设
·为争客源312国道定西区段上演“堵车大战”
·庆阳:《警车轮下花朵凋零》两伤者家属各索赔10万
·厦门企业家西部行甘肃考察团来张掖市考察
·兰州:东升饭店旁 一伙骗子太猖狂
·庆阳:警车轮下花朵凋零 肇事民警已被刑拘
·陆浩在甘肃未来五年发展思考研讨班结束时讲话
·全长超过二十公里亚洲最长隧道贯通甘肃祁连山
·甘肃上百人疯抢铁路物资 铁路工人熟视无睹(图)
·甘肃省交通厅发展抓项目纪实(二)
·甘肃省交通厅发展抓项目纪实(三)
·金陵征战话得失——十运会甘肃团参赛综述
·花卉产业成为定西经济增长新亮点
·本周甘肃省天气预报
·皇城:重现诗情画意的家园
·甘肃赠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天”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