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正文 |
房价:郎自多情侬多愁 |
(2005-11-7 12:01:56)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天水日报 冰河 打印本页 |
|
|
就像爱情是文学领域永恒的主题一样,房价,也随时随地在演绎着现代都市版的“绝代双骄”。这个由“房”和“价”两个字组成的利益搭档,似乎在向我们挤眉弄眼:要买房?拿钱来。 花钱买房,历来天经地义,似乎没有什么好说的。问题在于它向生活在城市的平民们述说着一个梦想。这厢百姓惊呼房价太高,简直让人难以接受,那厢老总们声称房价下降空间很小,没准还要继续涨。谁是谁非,云里雾里,寻常百姓该听谁的呢? 如此看来,房和价这对青梅竹马在现阶段还难以做到两小无猜。它们之间的关系,反而变得愈加扑朔迷离。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0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8%。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6006万平方米,增长4.2%。商品房空置面积的增加,似乎是开发商的房子无法变现。而再往深层想,恐怕是开发商们在硬扛房价。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即使把房子砸在自己手里,也绝不会降价大甩卖。 百姓抱怨房价过高,说明有购房的愿望,说明房地产业依然是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许多精明的房地产商们,显然是看准了这个有利可图的市场。 做买卖赚钱,本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的房价好像离了谱。据了解,世界房地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一般都在5%左右,而我国却在10%以上,中高档房地产的平均利润率更达到30%,甚至到了40%。在房地产业最为火爆的北京,地段较好的二、三环之间,商品房的平均利润率达到20.4%。事实上,从最初的福利分房到住房的商品化,我们都走过来了。毋庸置疑,房地产业带来的消费,空前刺激并强劲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区域财政带来了丰厚的利税。但另一方面,也极大牵动了作为社会末梢神经的每一个家庭。处理好社会各个方面的矛盾,也就摆在了各级政府官员的面前。 于是,政府进行干预调控,一些经济适用型住房几乎在全国各地相继推出。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房价问题,并出台相应措施。如广州市国土管理局展开巡查,严查预售证。广州市房协公开炮轰十大发展商,杜绝发展商联盟哄抬房价,以打压房价增长过快势头。政府如此作为,应当说是一项情系百姓、让利于民、保持平衡和谐发展的大好事。可是,要让城市贫困家庭实现购买商品房的愿望,依然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脑海中若即若离的幻觉。 究其原因,我们不无沮丧的得出一个结论,即用行政手段来进行房价调控,其力度毕竟有限。而一些开发商的违规操作、恶意炒作,更令管理者们大伤脑筋。猫捉老鼠的游戏,也就在地产业上演得如火如荼。 据说在一些大城市,开发商们要拿到城市里越来越紧俏的开发地皮,就必须进行相应的“灰色操作”,仅仅用于批地一项的贿赂“成本”,就高达地价的30%左右。这些所谓的成本从何处收回?最为便捷的做法就是“羊”毛出在“牛”身上。现在,随着土地公开挂牌拍卖的实施,透明度也相应的大为增加,“灰颜色”的勾当渐次减少,但假借按揭大肆敛财之风又在业界蔚然而起。不久前,某市一家房地产集团新领导班子集体亮相,新任总裁面对记者坦言:“作为商人,在做过了房地产生意之后,再去从事其它行业,你会觉得少了味道。”他这番表白,也许在不经意间说出了众多同行的独特感受。 然而,芸芸众生只关心和自己最为切近也最为实在的事物。房价是民众最为关心、持续时间也最长的焦点话题之一,饭后茶余,多有涉猎,但也只能望梅止渴,随意聊聊。当然,也有专家关于房价走势的点评预测,据说个别专家还为此得到了地产商们提供的可观的“点评引导费”。既然拿了人家的钱,就得替人家办事,专家们也就引经据典,如此这般头头是道一番。无非一个主题:要买房子赶紧买,否则又要涨价了。 看来,要使房价真正降下来,大张旗鼓地反腐败,是断然不能缺失的关键环节之一。 |
|
|
|
|
|
|
|
|
|
|
|
|
|
|
|
|
相 关 新 闻 |
|
相 关 专 题 |
|
|
|
新 闻 评 论 |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