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国际 | 军事 | 社会 | 娱乐 | 体育 | 女性 | 科技 | 赳客电影 | 图片公园 | 财经 | 房产 | 汽车·车库 | 教育 | 人体艺术
甘肃 | 走进天水 | 图说天水 | 人文 | 羲里墨珍 | 秦州 | 麦积 | 秦安 | 清水 | 武山 | 张川 | 图吧 | 中国之音 | IT·下载 | 博客·论坛·播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人文天水>>正文
天水杜甫研究会考察小组陇南考察纪行
(2009-10-30 21:44:25)  来源:天水在线  打印本页

  遥望“八峰崖”

  一大早,我们吃过早饭,县文联和县电视台的同志陪我们当向导,急急向青羊峡、坦途关等地赶去。

  青羊峡,也叫青阳峡,相传古代有军队在这里作战,因迷路于峡谷,有只青羊显现引路走出峡谷,此后,叫青羊峡,但《西和县志》载,这里有一寺院叫青阳寺,称这里峡谷为青阳寺,也有的峭壁上有状似青羊的石穴而得名,才叫“青羊峡”。

  汽车载着我们在宽敞的柏油路行驶,经过十里铺、二郎坝、横岭山,便到了青羊镇,镇的路口立有一石碑(1996年5月立)“青阳峡”,还刻有杜甫描写青阳峡的诗句,我们便采访了当地老乡和有关文化人士,之后匆匆赶路,峡内山连着山,峭壁连峭壁,十分险要。越前行越悬妙,看样子因开辟公路,两边的岩石突悬快掉下来,还真有杜诗:“奋怒向我落”的感觉。

  公路下面时而见到页水河穿峡而过,顺河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与河同行。县文联的同志说,当年杜甫就是顺着这条河边一路走出峡谷到同谷的,我们凭窗而望,不断感叹。

  越过“青阳峡”,便到了坦途关,也有人叫坛土关。

  公路边我们见到立有一石碑,我们即刻下车,一看石碑有“龙门镇”,并刻上杜甫“龙门镇”的诗句,碑是1996年4月所立,署名:中共西和县宣传部、西和县文化局、石峡乡政府。县文联的同志说“龙门镇应在坦途关附近,不在成县境内。”又行程一段路,县文联的同志指着河对岸说,这里是坦途关的大水沟,过河有一摩崖碑,记有唐开元年间记载筑路的《新路颂》,要记录考察这一石碑,需淌过水流喘急的页水河,于是大家挽起裤筒淌过了河。电视台的郭锋同志为保护摄像机,扛机涉水时还将脚底被尖砺的石楞划破,幸有坦途小学的学生路过,跑去村里买来几片创可贴止了血。

  考察摩崖石碑上的《新路颂》,需从岩石上下去,跳入一个3米多深的保护围墙大坑,聂大受同志率先跳进坑里,其它同志也先后进入,大家认真地观看记录,碑文虽年代已久,字迹虽有些模糊,但大家还是断断续续辨认出来一些。这是唐开元年间(719年),这里虽然峡谷的地势险恶,但已修通官道,因而叫“坦途官”道了。公元759年的杜甫可以说是走这条道路无疑了。

  12点,我们赶到西和县的石峡镇,我们看到这里也是一个偌大的骡马市场,秋雨越下越大,我们在镇子上找了一家饭馆吃中午饭,饭后准备去考察杜甫笔下的《石龛》。

  《石龛》,也叫八峰崖,《西和县志》载:“峰腰石龛在县南八十里,杜工部有石龛诗。”具体在西和县南八十里的石峡镇西山上,又名叫“八峰石龛”。

  两位向导在饭桌上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八峰崖”的情景:八峰崖起于崇山峻岭之中,南濒西高山,北依天子坪,八峰崖耸峙,突兀雄奇,远望若鸳偶雁行,近即之如星罗棋布,曲崖为龛,深窟作祠,面面有玲珑之观,峰峰有俊俏之态,栈道凿险盘行。梵宇道空,则悬空而“挂”。八峰崖中,有一山体相对高度约有100米,当地人称“西峰”,山腰有一高约15米,长约60米的天然洞穴,洞内原有殿宇14间,造像200多尊,人称“八峰崖石龛”,始建于西晋末年。

  八峰崖离石峡镇还相距20多华里,顺一条沟壑而上。两位向导说因雨大路滑,车不能顺沟行驶,泥泞较深,人步行小路,坡陡碎石多,因下雨特别滑,又十分难走,尤其摄像机难以保护,同时还需大量时间,恐怕小心翼翼赶去,天黑也返不回来,我们站在公路边,顺着向导的手指,遥望八峰崖,苍苍莽莽;烟雾缭绕耸雄的山峰,十分壮观,但我们人人无不叹息。

  我们在遗憾中只得放弃,两位向导与我们告别,坐班车回西和县城去了。而我们却对杜甫《石龛》一诗的描写发生了质疑,当年杜甫是否去过石龛?“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蜺”。有的人认为:现在的道路都是这样,何况古代更不可能“驱车”到“石龛”下,也就是说杜甫就没去过“石龛”,更没有探幽寻胜,去观察龛窟,闻知八峰崖的壮观,才描写其景象,同时,而他却关注的是在那险路上为官家采箭杆的少年。“伐竹者谁子?悲歌上云梯”,同时杜甫是对制造动乱者的叛贼给予谴责而已。

  真假“龙门镇”

  我们坐在车上郁闷不乐,都感到无法去石龛是最大的遗憾。  

  顺着柏油公路行驶了一段,汽车便爬上了一座山,路边有标牌“老虎崖”。聂大受教授让大家下车步行,让车先行一段在前面等侯,目的是寻访杜甫笔下的《积草岭》。

  我们边走边向过路的老乡打问“积草岭”,可谁也不知道这里有个“积草岭”,更没听说有这个地名,我们有些失望。但仍不“死心”,还是抱有一线希望,边走边继续打问,以最大的愿望能够打听到“积草岭”,然终一无所获。不过我们路遇一老人说,他是这附近人,一辈子没听过这里有个积草岭,但可听长辈说杜甫曾在这老虎崖山下的沟壑走过,这条公路是解放后新开辟的。

 汽车下山在一个村庄停车,一打问是“包家窑”村,与成县接壤,听几个村民说唐时杜甫曾在他们村歇息过,然后就去了“府城镇”。

  我们赶到府城镇,已快5点了。我们的队员中有认识府城镇小学的校长,校长自我介绍说他叫魏仲行,也热爱研究地方文化,尤其对杜甫的陇右行踪也很感兴趣,他领我们到了街道中段的一处崖边,指着一所旧地寺院介绍说:这叫“龙门寺”,解放后搬掉神像,利用寺院房屋当了粮管所直至现在。“龙门镇”的来历与这座古寺有直接关联,杜甫笔下的“龙门镇”,真正就在这里,而不是在西和县地界的坦途关一带。

  当我们提出杜甫笔下的“细泉”、“栈道”、“石门”等问题时,他又将我们领过一条便桥,走出村口的路边,指着路下的一条小河说:“这条河是‘府城河’,发源于纸坊梁河村,所以龙门镇位于纸坊镇的东南,这条河经龙门镇流入犀牛江,大约40多公里。当年杜甫是沿着这条府城河走出去的。这两崖狭口,夹这一水,比较窄狭,龙门镇旧房坝有一眼石泉,在龙门镇之右,清澈甘美,天旱时仍为府城村民饮用,因而杜诗有“细泉”。栈道在龙门镇之左,写细泉相对应,现名为红崖磨上,长十米、宽二米,实为云栈卦壁,直到1966年修公路时被废,遗址尚存。古时在这里曾设龙门戍,是军事咽候要隘重地,尤其南北朝时这里就有过多次较大战争。杜甫笔下的“旌竿”,“白刃”,是指军队在这里屯兵戍守的描写。
我们谢过魏校长,向成县的县城驱车驶去,一路上大家又议论激烈,有人认为唐开元间摩崖石壁上的《新路颂》称:“登临空连白云,而是悬垂,危梁跨道……凄伤路隅叹息……”显然是条栈道,在坦途关一带我们曾看到有栈道的痕迹,与杜甫的“沮如栈道湿”等。坦途关附近还有校场坝,大小营盘等地名,当地也出土过一些古兵器,证明坦途关一带曾昔日设过镇屯兵。所以,有可能是西和县界内的“龙门镇”;但有人认为真正的“龙门镇”就是成县境内的府城镇,有《元一统志》、《清一统志》、《成县新志》等资料为证。各抒己见,相不让步,“龙门镇”一时难以辩别真伪。

  同谷“群英会”

  汽车驶出“龙门镇”,我们接到成县县政府的电话,说已派车在路途上迎候,我们即感到成县人的热情好客。

  到达县城已是下午7点多,县政府组织了当地的文人、学者为我们“接风”。

  次日9点,他们领我们从县城出发,参观考察了古朴高雅、气宇轩昂的杜少陵祠堂;眺望了“山岭路绝踪,石林气高浮”的凤凰台,观看了滔声如雷、瀑布喧哗的的万丈潭;又来到一处山坡,引我们爬上半山,钻进一片茂密的青岗林,从地上拣起一粒粒橡栗,回想当年杜甫一家老小,在这山坡“岁拾橡栗随狚公”的悲歌感受。

  下午3点,县政府又组织当地文人、学者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天水、同谷杜甫陇右行座谈会”,有人戏称这是一次“群英会”,座谈会由县人大主任曾玉贵主持,曾玉贵先生两个月前已与我们就相识,天水杜甫研究会成立那天,他曾带人来参加。所以,我们和他一见面,就显得格外亲切。

  参会的人员有县政协文史办主任、宣传部原副部长、原文化局局长、县委办主任,同谷书画院院长,《同谷》杂志社副主编,县文联原主席,县编志办主任、县一中校长、有学术成就的几名高级教师,还有当地有名的作家、诗人、文史学者等,近30多人与我们参加了座谈会。主管文教的副县长高天佑先生在百忙之中闻讯急急赶来参会。

  座谈会开得很热烈,气氛很浓重。大家就有关杜甫研究的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成县人作为东道主,出于礼貌让我们先发个言,带队的聂大受教授就发言说:成县是个好地方,成县人纯朴好客,昨天我一踏进成县的地界,不知啥原因就有一种亲近感。“同谷”的名词,我从小就不陌生,因为杜甫的原因,我与同谷结下了一种不解之缘,我对同谷就有一种心愿,能有机会走一走,看一看,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了。”

  “天水·同谷由于杜甫的缘由,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天能在这里召开座谈会也是一种缘分,研究杜甫不仅是研究他的诗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术研究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成为今后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一种纽带。天水人看杜甫所作的同谷诗,过去只是一种表象,只是感情认识,今天实地看了看,已上升到理性,有了新的认识。成县人十分重视当地文化,从今天召集的这次座谈会,就是很好的例证,成县的名地、景点多,文化底蕴深厚,成县的文化名人林立,是一大财富,这是成县人的骄傲,成县的文化硕果累累。所以这次我们是来取经的,愿我们两地在今后研究杜甫的问题上更加团结,更加挖掘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来。”
成县大多数学者认为:天水组织的这次考察活动对他们是一种很大的启发和促进,引发了今后如何打造“杜甫”这张名片的构想,发挥它的作用。

  副县长高天佑先生说:“天水的同志来到成县考察,对成县人来说是一次文化激励,我虽在成县工作,但我的家乡在天水,所以,对我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和亲切感。今天沿着杜甫的足踪探索一些问题,对成县开发旅游也是很好的尝试。研究杜甫我也很感兴趣,曾徒步考察过,编了一本《杜甫陇蜀纪行诗注析》的书,在这本书里我将杜甫与赞公作了一些实地考证之后发表了学术方面的文章,杜甫在西枝村卜居的问题,我认为:西枝村即今成县支旗乡庙湾村一带。赞公的贬谪地是在同谷这个敏感的问题,在座的天水同志对高天佑先生的观点也提出一些看法,进行了商槯,认为杜甫与赞公的会面,从时间和地理位置上来说,应在天水的西枝村。
座谈会讨论的很激烈,大家提出了好多质疑和争议,有人说:有人将“龙门镇”发表论文说在了西和县“坦途关”,把人的思想搞乱了,应“正本清源”,“龙门镇是在成县”府城村。有的说:有人在《面北师大学报》编的将“积草岭”的地点没考证清楚,就乱发表,极不严谨。还有人将八卦潭、万丈潭、飞龙潭、黄龙潭等混为一谈,发表文章也不严谨,万丈潭原叫凤凰潭,唐代就开始叫了;有人说,木皮岭(也叫木兰花掌),在徽县大河乡的一带。其实从红川进去走上山,当地人叫“何家东门”,距徽县20多公里,山上有户人家姓赵,不在成县境内,应该实事求是;有的说:将石龛弄到八峰崖,杜甫当年携家眷,如何坐马车去八峰崖?也有人将成县的西枝村考证在山嘴上,在河西,不在河东,成县人把成县的地名都搞不清。

  与会者共同认为:唐肃宗乾元二年深秋,安史之乱的战火方炽,杜甫从华州司功参军弃官西行,以避战乱,经长安到秦州,携家辗转来到同谷。在同谷的月余时间,正值“天寒霜雪繁”的冬日,诗人“自负薪采松,拾橡为生”。在严酷的生活考验面前,诗人热爱国家和民族的赤子之心仍炽烈如火,在陇南一带创作出《龙门镇》、《石龛》、《积草岭》、《凤凰台》、《万丈潭》、《泥功山》、《发同谷》和《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等十几首诗篇,记山水、伤乱离、怀亲友、抒怀抱,有对个人遭际的悲慨,更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的期望和憧憬,其中以《凤凰台》、《作歌七首》等为其中代表作,与《北征》、《洗兵马》、《三史》、《三别》等相辉映,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境界。同年夏历十二月一日,取道朝东离开同谷。诗人同谷之旅,是他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的重要驿站。

  尽管商槯、争论,但我们觉得成县人对当地文化的十分重视、治学严谨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和启发。近年来,成县人的确硕果累累,出版和发表了《杜甫同谷诗编注》、《杜甫与赞上人》、《杜甫陇蜀纪行诗注析》、《佳主人探讨》、《凤凰台》、《万丈潭》、《杜少陵祠堂考》、《杜少陵草堂发展规划》等,在学术界影响较大。还召开过“杜甫留寓同谷学术交流会”。他们准备又成立“同谷杜甫研究会”,并与天水杜甫研究会携起手来,团结起来,共同研究,把杜甫文化作为一张名片,提高知名度。这次座谈会,虽然对一些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考辩结论尚待商槯,但这种各抒已见、深究探讨的学风,是我们天水人该学习的或可取的文风,这无疑将有利于推进杜甫文化的研究和旅游事业的有利发展,诚可喜也。

  栗亭访杜公祠

  成县“逗留”两天,向徽县栗亭等地进发,成县人又将我们送到成县的红川镇,才依依告别。

  车轮滚滚。一路上,我们的话题又提起杜甫在同谷的际遇,多是些感慨。“邑有佳主人,情如已会面,来书语妙绝,远客惊深眷。”的“佳主人”,却给他带来的更是生活艰难,有时竟绝粮断炊,一家老小挣扎在饥饿难忍的地步,天寒地冻,冰馁成疾,男悲女啼、好不凄凉。诗人在他向往的“乐土”,“南州”,谁知,却成了最为艰难困苦的一月。

  因昨天刚下过一场雨,今天出行却是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气候宜爽。

  上午十点多,我们到达徽县的栗川乡。

  栗川,这里的人们习惯称“栗亭”,据《徽县志》载:两汉、三国、两晋时隶属下辨道。栗亭在北魏时开始置县,后唐置栗亭军,元代设栗亭管长司,南通巴蜀,北控秦陇,古时是一条入蜀的官道,所以设“栗亭”为驿站。

  栗亭,尤以栗树最多由此得“栗”。在徽县东接银杏,南通大河,西界成县,北邻伏镇。这里川原宽阔平展,景色秀丽,土地肥沃,还产最好的大米,距现在徽县县城40里。

  杜甫举家客居秦州时,就对栗亭佳名有所耳闻。“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发秦州》)。

  停车问及杜甫,碰见的人人都知道,连小学生都知道,还会背诵杜甫几首诗,说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栗亭停留过,是他们栗川人的骄傲。因而有杜公村,杜公小学,杜公祠,杜公井,杜公钓鱼台等。

  杜公村,现有5个自然村,340多户人家近2000人口,由水沟村、雀儿村、下店子、山根村、草霸村等组成,杜公祠在山根村,杜公小学也在山根村,杜公钓鱼台在元观狭里,此狭是红川河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栗川南山的一段河谷,原名叫“黑鸟潭,潭中有鱼,狭里河东岸峭壁上镌刻着‘宛在中央,少陵钓台’” 八个宋体大字。

  当地一姓何老人愿为我们当向导,先看“少陵钓鱼台”。

  汽车拐进元观峡,河谷迂回蜿蜒,幽静深邃,向导指着峡南的苍茫山岭说,那个方向的山岭就是木皮岭,我们一看巍峨耸立,云雾茫茫,横亘绵延,其中有一岭破雾探云,陡峭刺天,难怪诗人曾登高履险,汗流浃背之时,折服于木皮岭壮丽雄奇:“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向导说,你们去木皮岭那还不行,今天虽天气放晴,但前几天秋雨绵绵,上山的道路烂泥深,车是不能上去的,从捷道走,来往60多里,恐怕今天一天都不行。望着木皮岭我们又是感叹不已,多几分遗憾。

  顺元观峡行车,两岸悬崖对峙,峭壁迎面,谷底水流湍急,涛声贯耳,河边绿草茵茵,山崖林木茂密。眼见白鹤在河谷自由飞翔盘旋,汽车行在一拐弯处,一峰突如立起,与对面山峰差点接连,河水聚起深潭,汽车已不能过去,距钓鱼台还要四、五里,电视台同志扛机淌河赶了一二里,将这里的美景一一摄取。但因河水太大而过不去,我们望河兴叹,而掉头向杜公村返回。路上,姓何的老乡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相传,明朝有一姓潘的大官巡视徽县,乘闲暇之际,探幽怀古栗亭之道,行至元观峡,忽见一位白发瘦老人端坐一块巨石上,悠然垂钓,急下马叩拜,拜毕,再细观老人音容笑貌时,已无形无容,不禁叹为神仙,问当地绅士,方知此石是唐代杜甫坐石钓鱼之处,后人称为“钓鱼台”。因杜甫入蜀时,路过此地,此地住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人正患病,杜甫还懂医,向此人家说了几样草药,此人家采草药煎熬治好了病,为感谢杜甫,将家里常用的一杆鱼杆借给他在河边钓鱼,让杜甫一家也熬鱼汤,补身子。正因有杜甫钓鱼之事,明代这位姓潘的官员即兴书题“宛在中央,少陵钓台”,令工匠镌刻于石崖之上,永志纪念。同时还由他以官府筹银和倡令筹资将宋时修建的杜公祠再次进行维修和兴建。

  如今的杜公村公社化时是杜公大队,改革开放后又改为杜公村,杜公村是以山根村的杜公祠堂而命名的。
到山根村,向导因老伴叫去种田而走,我们打问杜公祠堂,路碰一小学生说有一农户院里倒卧着一块石碑让我们去看看,我们随小学生到一农家院,果然看到一块石碑躺倒在院里的井边,泥巴满糊,我们借来村民的水桶,将泥巴冲洗,找一块抹布擦洗干净,可幸碑文还较完整,碑文是清代童华祖撰《重建杜少陵先生祠堂记》,碑文载“……少陵先生……邀游之日多,以故足迹遍秦楚,当其度陇客秦州也,于徽之城西三十里许,有栗亭川,结草为堂,栖迟偃息,遗迹载在邑州志内,以今为昭明,正德年间,待御史潘公因觌先生于梦中,遂就地建祠而崇祀之。万历中,州牧左公,慕其芳踪,又为之重修……”

  我们几人细细抄录,拍摄,又向村民借来两根木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躺卧”井边淤泥的石碑翻过看个究竟,原来背面刻着当地人捐资修庙的人名。

  村民们将我们围拢过来,原来我们抄碑文的这个农家大院,就是当年的杜公祠堂。

  杜公祠堂遗址为西南,现为一处民宅,铁门上锁,从门缝望去,院落宽敞,蒿草满院,一座马鞍架式的砖房也上锁闲置,据村民讲,这所民宅院是范玉的家,土改时将杜甫塑像砸毁,分配贫农范玉居住,范玉全家原七口人,范玉原是成县人,因生活所迫来到这里,土改时分给了杜甫祠堂为家,后来拆掉原祠堂,盖起了民宅,改革开放后,范玉的大儿子开卡车跑运输发了家,又翻修盖起新砖房,但房屋闲置,大儿子全家搬到成县城住楼房了,后来全家搬走了,原址的祠堂院落使用权仍是范玉家的。原祠堂杜甫像高3米多,两面有侍童儿站立,墙壁上有彩绘,反映的都是杜甫陇右行踪图,祠堂前有一排卷棚,与祠堂对面的正南60米处是一座两层的戏楼,戏楼三间,高近7米,以石块垒筑和土木混建。正殿两边是厢房,有一处厢房是专门护守庙的管理人员居住,东南角也有大门,杜公祠堂形成一处正方形体的古建筑院落,连成一片。有一老农说,他小时候来祠堂敬香火,因每年正月十五为杜公过庙会,周围七邻八庄都来崇祭,唱大戏,香火旺盛。

  祠堂与戏楼之间的正中有一口水井,村民称“杜公井”。过去,人们过庙会时都用这口井,上万人吃饭洗用水位不退,称“神奇的井”。村民正当与我们交谈,徽县常务副县长李玉平带领伏镇的有关领导来接迎我们。李县长兴奋地说:“我是天水南河川人,听说咱的老乡来了,我很高兴。”正当我们准备上车去徽县县城时,有一村民说,这里碑文多,有几块被县上拉走了,还有两块石碑,一块当路面桥用,一块还在原大队部院里竖躺。此时,已是中午1点多,大家也都饿肚子,聂大受教授坚持要将石碑考证了再吃饭,于是我们又随村民考证石碑,到此果真见一石碑当用水渠的桥面,用水冲掉泥巴,擦洗干净细看,是《县至西三十里,杜公祠为修东楼并历述造祠始末序》,这是一块记载清末维修戏楼所立的。我们又去原大队部院看竖卧的一块石碑,擦洗尘土后,这是光绪十六年所立,《重修杜少陵祠堂记》记载杜公祠所建的发展历史溯源。碑正面为“诗范永垂”。

  此时,已是下午3点多,迎陪我们准备吃中午饭的李副县长因忙,也实在等不住我们先回县城去了,留下伏镇的镇长和文化专干陪我们又到杜公小学参观,一块“杜公小学”的牌子制作的特别让人耀眼夺目,让人很是亲近。杜公小学现有学生约有300人,一座现代式的砖混教学楼,学生已经上课了,朗朗的读书声和歌声将人的心绪引向另一种心境。

  下午3点半我们在伏镇才吃午饭,6点多我们到达徽县县城,在县志办同志的陪同下,我们去县文化馆,清代知县张伯魁《重修杜少陵祠堂记》等碑文,至此,栗亭杜公祠的情况基本已摸清。

  杜公祠堂始建于北宋中期,宋金战争被毁于战火。明正德年间重建,以“明御史潘公梦拾遗,始建祠堂,其遗址存焉……”明万历年间又进行维修,此后一百年间,杜公祠遭风雨摧折,历岁月剥蚀,仅剩下残垣断壁。康熙丁酉年(1718年),陕西按察使兼辖陇右督理童华祖莅临栗亭,见“古迹堕废”,召集当地绅士等人捐资修复,历时两年完工。乾隆六年(1742年),徽县知县牛运震组织人力又一次维修,征地十亩,栽柏植树,种梅点菊,矗碑立石。嘉庆十一年(1807年),徽县知县张伯魁,再次修复扩建,将杜公祠征地扩大二十亩,扩建正祠堂为三间,并增修左右厢房两间。同时祠堂正南有戏楼,祠堂与戏楼之间,由东西两侧回廊相连。民国二十九年又一次集资,对杜公祠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茸,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初,土改分房才将杜公祠彻底变成了农家私宅了。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02页  010203


相 关 新 闻

·浅谈杜甫陇右诗的“美学价值”·恢复杜甫书房 兴盛文化产业
·天水举行杜甫流寓陇右1250周年纪念活动掠影(图)·纪念杜甫流寓陇右1250周年大会在天水召开(图)
·天水在线走进杜甫淹留地——“东柯谷”(组图)·杜甫贫病于秦州
·天水杜甫研究会召开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杜甫秦州交游及诗作
·杜甫在秦州的食宿(图)·杜甫与赞公和尚会面应在天水(图)

新 闻 推 荐

张景辉、李文卿一行赴天水二一三公司调研(组

·传以色列欲借道沙特袭伊朗 战机炸弹已准备就绪
·甘肃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 10人死亡12人受伤
·新疆宣判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6案件
·专家:应对甲流无独门秘籍 少去人员密集场所
·“流感”不等同于“感冒” 专家支三招防流感
·浙江省政协原常委戴备军涉嫌受贿受到公诉(图)
·北京将国庆受阅女民兵作为征兵形象代言人(组图)
·亚姐用隐形胸衣违规 刘晓庆支持胸部比美(组图)
·简氏:中国巨浪2洲际导弹改装后可打同步卫星(图)
·剑桥大学校报刊登美女半裸照引争议(组图)
·“天河一号”横空出世 对国家和军队建设意义重大
最 新 图 片
张景辉、李文卿一行赴天水二一三公司调研(组 教育部督查天水市教育系统学习实践活动(组图 张景辉在市委五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二一三建企40周年暨新工业园区落成庆典隆重 天水市委举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会 中共天水市委召开五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图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天水资讯
·张景辉、李文卿一行赴天水二一三公司调研(组图)
·清水县委召开县委中心组学习暨四大组织联席会(图)
·清水县城区供水改扩建工程开工 总投资1812万元(图)
·麦积区委书记蒲军主持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图)
·麦积区政协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
·天水市“魅力乡镇”评选视频展播:秦州区天水镇
·天水市“魅力乡镇”评选视频展播:麦积区元龙镇
·天水市对拟录用为公务员的219人进行录用前公示
·张景辉宣布:天水市城区北山灾害综合治理启动(图)
·全省“千台大戏送农村”艺术团赴张家川慰问演出(图)
·张家川县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侧记(组图)
·教育部督查天水市教育系统学习实践活动(组图)
·中共天水市委关于调整补充县处级后备干部的公告
·张景辉在市委五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甘谷副县长徐忠民检查当前重点农业工作(组图)
·甘谷县召开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暨“筑路月”活动会议
·张川县党政考察团赴武山考察新农村建设工作(图)
·秦安县全膜玉米喜获丰收(组图)
·秦安县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两家砖厂停产关闭工作(图)
·全省“千台大戏送农村”艺术团赴秦安慰问演出(图)
·天水驻军某部“拥军桥”建成 刘伟平出席通车典礼
·省委考核组赴张家川县对党政正职进行考核(组图)
·张家川县南山梁万亩苹果基地项目建设纪实
·天水市“魅力乡镇”评选展示:甘谷县大像山镇(图)
·天水市“魅力乡镇”评选展示:甘谷县六峰镇(图)
 文化历史
·武松真的不近女色对嫂子潘金莲无动于衷吗
·毛泽东手书“你办事,我放心”真伪引争议
·统计学家破译曹雪芹“密电码”:书中痛骂雍正
·“和珅抄家清单”现身:千年最富有多少钱(图)
·毛泽东评点唐朝的几封“上书”
·关于红军长征史研究的12个疑难问题
·21岁林彪成为井冈山第四号人物内幕
·细数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15位太上皇
·蒋氏父子数十年原子弹之梦破碎解密
·毛泽东在什么背景下第一次指出“四人帮”(图)
·戴笠死亡疑案探秘:坠机是意外还是谋杀
·戴笠与国民党要员关系:与胡宗南私生活不分彼此
·1978年华国锋访问朝鲜受到高规格接待珍贵照片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国宝遗珍(组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下)
 博 客
·藉河风情线 风情无限(三)
·牧云:竹·影(组图)
·厨娘日记之 泡菜鸡胗
·常春藤:洋 荤 一 年
·天水又感受到地震了(图)
·“甲流”来势汹汹
·绛雪玄霜:关山之秋(图)
·烟雨阁:童话般的关山(二)
 播 客

·视频:净土寺(赵忠祥配音)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新
·韩国裸露新闻制作现场
·天上人间——天之水
·白歆惠薄纱短裙现身
·春晚魔术露陷一幕
·赵本山隆重登场《不差钱》
·纵贯线经典老歌串烧(视频)
 娱 乐

·陈怡《天使之舞》性感写真集完整版(组图)
·多位台湾艺人裸聊出事 明星网络交友陷阱重重
·亚姐被爆假大胸 佳丽互讽台前幕后大比拼(图)
·林志玲低胸长裙现身京城 与范冰冰再次撞衫(图)
·亚姐用隐形胸衣违规 刘晓庆支持胸部比美(组图)
·亚姐比赛“卖胸”拼收视 观众怒斥贬低女性(图)
·亚姐12强总决赛服装曝光 走透视路线(组图)
·亚姐决赛特写佳丽胸部 太性感被指意识不良(图)
·赵本山住院VIP病房曝光 因病引发三大悬念(图)
·“亚姐”12强诞生 11月1日总决赛争冠军宝座(图)

 社 会
·妈妈发帖曝光5岁女儿蜡笔小新般语录(图)
·记者报道将检察官惹恼被“反贪”传唤 发帖求助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被传自杀 本人电话被打爆(图)
·福建霞浦发现明教存在史迹 村民守千年秘密(图)
·上海为迎世博会要求市民出门不得穿睡衣裤
·神秘人150分钟兑走3.6亿巨奖 身后谜团或成悬案
·狙击手披露狙杀暴徒瞬间:射击真人很紧张(图)
·75岁知名法学家做黎强辩护律师 出山与黎父有关
·马斌因裸照从荧屏消失 知情人称其已离开央视
·黎强夫妇答辩言辞矛盾 承包出租车价格差距巨大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50006 Copyright 2005-2006  天水在线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938-8218028 13893879576 QQ:57530489 邮箱:tswj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