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公元240年(魏正始元年) 冬十一月甲寅,秦州雷电,十二月辛已,秦州地震。(《顺治秦州志卷八•灾祥志》)
公元242年(魏正始三年),秋八月庚申,秦州地震。(《顺治秦州志卷八•灾祥志》)
晋
公元285年(西晋武帝太康六年) 冬十月,南安山崩,水出。(《晋书•武帝纪》)
冬十月,南安郡(辖今武山县)地震,新兴山崩,水涌出。(陕西人民出版社《武山县志》)
公元319年(东晋元帝大兴二年) 五月己丑,祁山地震,山崩,杀人。(《晋书•五行志》)
五月癸巳,天水郡始昌县地震,祁山崩裂,压伤民众。(方志出版社《天水市志》)
注:《顺治秦州志》将此次地震系于大兴三年夏五月乙丑,文曰“祁山地震,山崩杀人”。
公元366年(东晋废帝太和元年、前秦苻坚建元二年) 秦、雍二州地震裂,水泉涌出,金像生毛,长安大风震电,屋坏杀人。(《太平御览•十六国春秋辑补》)
东晋废帝太和元年(366年),前秦秦州、雍州地震。震中东经105°42′,北纬34°36′。震级⒌41,烈度6度。水泉涌出,房屋倒塌,压死民众。(方志出版社《天水市志》)
秦、雍二州地震裂,水泉涌出。震中秦州,波及张家川。(甘肃人民出版社《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志》)
秦州地震⒋25级,烈度6度。水泉涌出,坏屋杀人。(甘肃文化出版社《秦城区志》)、
公元397年(东晋安帝隆安元年) 秦、雍等地地震156次。(方志出版社《天水市志》)
公元412年(东晋安帝义熙八年、后秦姚兴弘治十四年)
雍秦等州所在地震,前后一百五十六 。(《太平御览》)
公元416年(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后秦姚弘永和元年) 天水冀县石鼓鸣,声闻数百里,野雉皆鸲。秦州地震者三十二,殷殷有声者 八。山崩舍坏,咸以为不祥。(《晋书•载记第十九•姚弘》、《十六国春秋•后秦》、《十六国春秋补辑》、《太平御览》)
后秦秦州大地震,震中秦州,东经105°30′,北纬34°18ˊ。震级5级,烈度 7度。(方志出版社《天水市志》)
天水冀县石鼓鸣,声闻数百里,野鸡皆鸣。少顷,秦州地震32次,殷殷有声8次,山崩舍坏。(中国社会出版社《甘谷县志》)
秦州一带地震。清水、张家川等地地震30余次,殷殷有声者8次,崩山坏舍。(甘肃人民出版社《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志》)
秦州地震,5级,烈度6度,震32次,山崩舍坏。(甘肃文化出版社《秦城区志》)
注:后秦秦州治所上邽(今天水市)。领郡四:天水郡、略阳郡、陇东郡、广武郡,相当于今天水市、平凉市一带。
南北朝
公元429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六年) 秦地震,野草皆自歹。(《资治通鉴•宋纪三》)
西秦地震,草木皆自歹。(乾隆二十九年《秦州直隶州新志》)
公元477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 闰月,秦州地震,殷殷有声。(《魏书•灵征志》)
注:①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秦州州治上封 (今甘肃天水市),辖三郡:天水郡治上封, 略阳郡治陇城(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汉阳郡治今甘肃礼县。其境相当于今甘肃省静宁、庄浪、清水、秦安、天水市、甘谷、礼县、西和县境。(上邽因避讳道武皇帝改上封)
②本年系闰十二月,宣统新志误为闰五月。
公元479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三年) 闰五月,秦州地震,殷殷有声。(《顺治秦州志卷八•灾祥志》)
公元481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 二月戊戌,秦州地震。(《魏书•灵征志上》)
春二月戊戌,秦州地震。(《顺治秦州志卷八•灾祥志》)
公元482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六年) 五月癸未,秦州地震有声。八月甲午,秦州地又震,有声如雷。乙未又震。(《魏书•灵征志上》)
夏五月癸未,秦州地震,到八月复震,有声如雷。乙未又震。(《顺治秦州志卷八•灾祥志》)
秦州地震,八月甲午,复震。有声如雷。乙未又震。(方志出版社《天水市志》)
公元483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 三月甲子,秦州地震有声。(《魏书•灵征志上》)
春三月甲子,秦州地震有声。(《顺治秦州志卷八•灾祥志》)
公元486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 正月辛未,并州地震,殷殷有声。闰月丙午,秦州地震。二月甲子,京师地震。丙寅又震。丙午,秦州地震有声。(《魏书•灵征志上》)
闰正月丙午,秦州地震。二月丙午,秦州地震有声。(《顺治秦州志卷八•灾祥志》)
注:查陈垣《二十史期间表》中二月无丙午干支。疑此次记载与同年正月间丙午地震为同一次。
公元500年 (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 六月庚午,秦州地震。(《魏书•灵征志上》)
夏六月庚午,秦州地震。(《顺治秦州志卷八•灾祥志》)
注:北魏宣武帝景明时秦州治上封(今天水)辖三郡:天水郡治上封,略阳郡治陇城 (今秦安东北),陇西郡治陇西,其境相当于今甘肃省渭源、陇西、漳县、武山、定西、通渭、甘谷、天水市、秦安、静宁、庄浪、清水一带。
公元503-504年(北魏宣武帝景明四年) 正月辛酉,凉州地震。壬申,并州地震。六月丁亥,秦州地震。十二月辛已,秦州地震。(《魏书•灵征志上》)
夏六月,秦州地震。(《顺治秦州志卷八•灾祥志》)
注:景明四年十二月按公元纪年法应为次年元月。
公元506年 (北魏宣武帝正始三年) 七月己丑,凉州地震,殷殷有声,城门崩。八月庚申,秦州地震。(《魏书•灵征志上》)
公元508年 (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 春正月庚寅,秦州地震。(《魏书•灵征志上》)
春正月庚寅,秦州地震。(《顺治秦州志卷八•灾祥志》)
公元512年(北魏宣武帝延昌元年) 四月庚辰,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恆州之繁畤、桑乾、灵丘,肆州之秀容、雁门地震陷裂,山崩泉涌,杀五千三百一十人,伤者二千七百二十二人,牛马杂畜死伤者三千余……十月壬申,秦州地震有声。(《魏书 •灵征志上》)
冬十月壬申,秦州地震有声。(《顺治秦州志卷八•灾祥志》)
注:《顺治秦州志》将此处的年号记为“永昌”。查中国历史年表,北魏无“永昌”年号,应为“延昌”之误。
公元518年(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 十二月乙巳秦州地震有声。(《魏书•灵征志上》)
公元521年(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 六月,秦州地震有声,东北引。(《魏书•灵征志上》)
夏六月,秦州地震有声。至五年,莫折念生反。(《顺治秦州志卷八•灾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