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4年11月10日,邓宝珊将军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市西关忠义巷。名瑜,字宝珊,后以字行。解放后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省长。1968年病逝于北京。天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就出生在这里;汉唐时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这里历代名将辈出,李广、赵充国、段会宗、姜维,一个个彪炳史册,引起了少年邓宝珊的仰慕和向往。
邓宝珊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著名爱国将领,也是一位知名的政治活动家、军事家。他长期活跃于北方军事政治舞台,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变,见证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过程。
邓宝珊将军父母早亡,他勤奋好学、志趣高远。一生向往民主、渴望和平,追求光明、与时俱进。伊犁起义、讨袁战争、护法运动、北伐战争,他无役不与;八年抗战中支撑北线,保护陕甘宁边区;解放战争中反对内战,努力促成北平、绥远的和平解放;解放后主政甘肃,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德高望重。他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不断追求真理的一生。他深受人们的爱戴和敬仰。


邓宝珊出身贫苦,15岁时投身军旅,立志报效祖国。1910年7月,在新疆伊犁“新军”中当兵时,加入了同盟会。次年,辛亥革命爆发,伊犁革命党人积极响应。1912年1月7日,发动了伊犁起义,在参加攻打清政府伊犁将军署的统领衙门惠远城的战斗中,邓宝珊勇立战功。
在袁世凯窃取民国大总统宝座后,他千方百计地分化瓦解伊犁临时革命政权。起义总指挥冯特民和李辅黄等一大批同志惨遭暗杀,邓宝珊也被列入通缉名单。1913年初夏,正在将弁堂学习的邓宝珊潜出伊犁,经西伯利亚回到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