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劳动最光荣”。劳动模范始终是工人阶级中一个闪亮的群体,享有崇高声誉,备受社会尊敬。近日,在天水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位基层劳动模范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五一”劳动节之际,县新闻中心开设【劳模风采】专题,全面展示2016年张家川县市级劳模风采,激励全县广大劳动者为建设幸福美好张家川添砖加瓦、建功立业。
苦干实干践行誓言 真情无悔书写青春
——记张家川县马鹿镇宝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小红
在张家川美丽的关山脚下,有这样一个平凡而敬业的人,十七年来他一直干着一件事,就是为群众谋幸福,带领乡亲同致富,紧跟时代求发展,建设美丽新农村。坚持苦干实干,以忠诚践行着自己的誓言,用真情书写着无悔的青春,塑造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诠释了新时期村支部书记特有的本色,他就是张家川县马鹿镇宝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小红。
群众的期望是他努力的方向
宝坪村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关陇古道上,如今的省道S305沿线。“花园式”的小康屋让所有过往的人们眼前一亮,全村80%的群众住进了新农村,62户群众受益于异地扶贫搬迁项目,东山梁800多亩中药材让宝坪村成了全县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率先在马鹿镇实现了通村公路畅通和村内小巷道全硬化,实施2公里河堤有效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和基本农田安全,全村100多户群众基本实现脱贫,新农村后续工程暨美丽乡村建设绿化亮化美化精品村…自王小红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村民、生产、生活”就成了他生活和工作的全部,虽然年纪尚轻,但是他已经把为群众谋福利、为村上谋发展扛在了肩上,放在了心中。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上要发展、书记是关键”,原省政协主席陈学亨在马鹿镇宝坪村调研时对王小红说。王小红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领导的嘱托。村民王金鱼说:“小红的大多数时间献给了宝坪村,太辛苦了,他总想着大家,一切都为我们群众着想。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住上了‘花园式’的乡村小别墅,家门口硬化的路一直延伸到省道,打车出行十分方便,没有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宝坪”。
“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田园生活”,一直是王小红的梦想。为此,他坚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全力建设新农村、硬化小巷道、安装自来水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努力提高村民素质,激发群众自发自愿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全村建立了群众定期保洁制度,坚持每年保洁4次,每次发动群众500余人次,历时10天左右,用拖拉机、三轮车等清运各类垃圾300余车次;坚持美化绿化村庄面貌,每年组织群众在行道两旁、房前屋后种草种花种树,仅今年春天植树2万余株。如今,一个园林化、整洁化的宝坪村俨然呈现在人们面前。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是村支部书记日常工作真实形象的写照 。王小红说:“工作是我全部的日常生活,看着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我内心有了莫大的成就感”。
群众的幸福是他奋斗的目标
2000年以前的宝坪村东沟里是一片荒地,如今的东沟里集中连片种植着大面积的中药材,逐渐发展成一个规模较大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宝坪村也因此为马鹿镇林缘区种植中药材带了头、开了局,成为张家川县“三区三业五带”产业结构调整的排头兵。村民何金录说:“刚开始我一直不赞成中药种植,种植过程麻烦不说,还要管护、施肥、剪稼等,把我预留的最肥的一块地都占用了,效益怎么样还是个未知数,可是王小红三番五次给我做工作,到处奔波,找技术员。他帮助村民致富的决心和诚心感动了我,在他的感召下,我又将5亩撂置荒地种植独活、牛籽等中药材,年收入近万元。我们村东山梁建起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让全村40多户180余名村民摆脱了贫穷”。
63岁的村民马度娃回忆说:“2013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猛地冲进了我家,我被大水卷起来回摆动,1.4米左右的水深,把家俱、我和老伴漩在了水涡里,在绝望中是王书记带领村民冲进来,将我们老两口抬起来救了出去,疏导水散去后,我才冲进屋里拿出了我家能用的东西,瞬间四间房屋全部倒塌。”说起这桩事,老人老泪纵横,不敢再回想当时的情景,直对王小红翘起大拇指,说他是个好书记。
村民何金平是因为一场大火而谈起对王小红的认识。“2013年的一天晚上,村上开完会,已经晚上11点多,村民们已经睡了,我家和周围的3户牛圈着火了,因牛圈是以前农业社的旧仓库,椽头裸露,火势迅速蔓延。在火情持续蔓延中,王书记立即组织党员干部救火,带头冲进火海,拉出了4户人的14头牛,挽回了我们的损失”。村主任黄金牛说,“我担任村主任13年了,一直和王书记一起搭班子干工作,他那次的救火感动了我,使我有信心跟着他搞新农村建设,为村民谋福祉”。
就在前不久,村民杨永娃和儿子出了车祸,没钱治疗,情急之下王小红把自己的1000元垫付了医药费,之后还为杨永娃代办了合作医疗的报销手续,积极向县民政局申请给予杨永娃困难救助,说起这些事,年迈的杨永娃两泪纵横。
带领大家寻找进山拾柴火的村民马成学、去县城的路上帮忙抢救煤烟中毒的贾彦明……一桩桩、一件件被大家竖起大拇指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事情却被王小红当成正常不过的小事。
回汉一家亲是他的梦想
宝坪村是一个以回族为主,回汉杂居的村落。2014年上半年,村民和信教群众自发组织要在村子的西头修建清真寺水房子,王小红知道后说,“这是咱们村里的大事,我也是村里的一份子”。随后,他组织群众自发新建起了5间清真寺水房子。后来村里汉族群众在村东头翻修“山神庙”,王小红认为无论回汉都是亲人,大家生活在一起,就应该共同想办法,带头捐资500元。40岁的村文书付永福说,“我是汉族,对小红的为人和做事我都很钦佩,村上回汉群众的红白事,他从没有缺过,用他的话说,一庄人就是一家人”。
累累的硕果是他的回报
汗水浸润青春,灵魂融进大山。这些年来,宝坪村先后获得银行系统信用村、双拥模范村、文明村、计划生育合格村、平安村、党员示范村、全市十佳信用村、全市妇女小额贷款示范村、全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先进村等荣誉称号,村上无一偷盗、犯罪事件发生。无论时事、世事如何变迁,王小红对群众的冷暖和需求,以及在道德文明的传承和弘扬上从未停歇。他也因此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尊重,赢得了更多的掌声和赞誉。他默默的奉献着自我,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全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天水市委党校优秀学员、全县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全县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县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多次当选市、县人大代表,去年被评选为“全市先锋引领先进个人”、“天水市十大杰出青年”、“最美天水人”…一个个荣誉,对于王小红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多年来,王小红根植沃土,情系乡村,心联乡亲,像大山的脊梁一样,用忠诚在关陇大道上书写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和自己无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