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滩歌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滩歌镇党委书记 宗新武
2011年12月

(省级新农村示范村——滩歌镇黑池殿 )

(滩歌镇旋鼓表演 )

乡镇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前沿阵地和政权体系的基础环节,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高效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力推进辖区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科学发展,实现由以农村为依托、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经济向以中心镇为依托,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转变,已成为乡镇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大课题。滩歌镇作为武山县现代农业发展与小城镇综合开发相结合的重点镇,更要立足镇情实际,深入研究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不断理清思路,发挥优势,切实加快小城镇开发和建设步伐,着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充分挖掘文化旅游等自然资源,努力建设一个特色显明、优势突出、幸福安居的新型小城镇。
一、滩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滩歌镇位于武山县西南部,距县城22公里,与岷县锁龙乡、漳县东泉乡及我县马力、山丹、龙台等乡镇接壤,辖29个行政村、1个社区,157个村民小组,8200户,3.86万人,现有劳动力2.1万人。镇域总面积18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4万亩,山地4.27万亩,川地0.47万亩,人均占地1.2亩。2010年全镇GDP达157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35元。2003年被列为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6年命名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滩歌镇“扇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评为全市十大魅力乡镇,2010年被评为全省环境优美乡镇、全省生态旅游明星镇,是关中—天水经济区重点建设镇之一。
滩歌属半干旱季风气候,北部以黄土高原为主,南部为西秦岭延伸段,地质以山石叶岩为主。境内水资源丰富,山丹河流经全镇,河流形成的冲击扇在北部形成了一个天然小盆地,自古有“金盆养鱼”之称。天爷粱(3120米)、太皇山(3112米)两座天水市第一高峰横亘于南部,南高北低,境内沟壑纵横,山脉连绵,森林覆盖。交通较为便利,贺岷路、四马路两条公路纵横交汇,通村道路全部畅通。旅游生态资源丰富,以小陇山林场为主的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卧牛山森林公园、明清古街等一批旅游景区、文物古迹保存完好。文化事业十分繁荣,旋鼓、社花、书画、武术、歌谣、戏曲等民俗文化活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滩歌镇历届党委、政府班子始终坚持以加快滩歌发展为己任,团结一致,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得以长足发展。蔬菜、旅游、劳务、畜牧等支柱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建成了黑池殿等5个标准化蔬菜示范园区,发展二代日光温室540座、普通棚1150座,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新建养殖小区10个,年均输转劳务1万人次以上。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完成了桥南及滨河路开发改造,建成镇兴一期商贸市场,改造硬化专业市场2个,市场滨河路及南山宾馆已启动建设,同时进行镇区的绿化亮化美化和供排水系统改造,镇区面积扩大到2.19平方公里,功能日趋完善,商贸活力逐步显现,年商贸交易额达3亿多元。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黑池殿、漆庄、代磨3个省级新农村建设任务,建设新农宅102户,硬化15村巷道20万平方米,绘制文化墙2500多平方米。历经多年的发展,滩歌镇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持续改善,人、财、物等各类生产要素得以集聚,已处在了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正在蓬勃发展、全面进步。

( 滩歌镇黑池殿新农村建设一角 )
二、滩歌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方向
“十一五”末,新一届党委、政府班子就如何有力推动滩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方位地调查研究,充分吸纳和借鉴历届宝贵经验,多方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科学提出了“44531”镇域发展战略及“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滩歌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方向。
(一)发展优势
1、四大自然资源优势。一是人力资源。滩歌有一支能干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有近4万亟待发展的人民群众,有许多关注家乡发展的本籍在外人士,加之前来滩歌投资兴业的更多客商,为滩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保障。二是水利资源。山丹河流域大南河自南向北流经滩歌境内归入渭河,源于滩歌的白马河、代沟河、野峪河等几条支流在境内汇集,加之衬砌渠道6条7.5公里,新修堤防19段5.4公里,完成农田基建5206亩,为发展以蔬菜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三是文化资源。滩歌是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明清古建筑群蕴育着滩歌悠久的历史文化,“扇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庙会、社花、书画、武术、歌谣、戏曲等民俗文化活跃一方,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四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万花寺、镇兴堡、明清古街、奎星阁等古迹保存完好,新开发的省级卧牛山森林公园地势险要,群峰叠翠,美不胜收,为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2、四大产业优势。一是蔬菜产业。滩歌是武山重要的蔬菜产销基地,设施蔬菜、大露菜、复种蔬菜及洋芋、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全面发展,土专家、“田秀才”及运销经济人集聚,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黑池”牌蔬菜更是享誉省内外。二是畜牧产业。经过数年发展,已建成养猪小区8个、养鸡场2个、养牛小区2个、养鹿小区1个,注册了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及“卧牛山”畜产品商标,畜牧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又一大工程。三是劳务产业。滩歌现有固定劳务输转基地9个,劳务经纪人60多名,年均输转劳动力均在1万人次以上,创收1.9亿元以上,劳务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铁杆庄稼”和支柱产业。四是旅游产业。旅游因其带动性强、关联度大,已成为活跃一方经济的重要产业,而滩歌卧牛山森林公园被列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明清古街等古建筑保存完好,加之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独有的先决条件。
3、五大品牌优势。一是滩歌被列为关中—天水经济区重点建设镇。这为滩歌抢抓政策机遇,争取更多的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二是被列为全省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品牌在滩歌拿得出、叫得响,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加当地文化“软实力”,将文化逐步发展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硬支撑”,滩歌古称“威远寨”,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自古商贾云集,商贸活跃,区域内水资源丰富,享有“丝路古镇,陇上水乡”之美誉。三是全省环境优美乡镇。随着自然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城乡清洁工程的深入实施,滩歌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镇域内清山绿水、群峰叠翠,森林覆盖率高,环境优美,气候怡人,这为努力打造宜居环境,吸引更多人士前来投资兴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全省生态旅游明星镇。小陇山林场森林区、卧牛山森林公园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明清古街等文物古迹,为滩歌发展旅游业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立地条件,也将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大突破口。五是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镇。“扇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大品牌,已在全县、全市等公众活动中多次演出,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这将成为宣传武山、宣传滩歌,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品牌。
(二)发展方向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省市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政策精神,抢抓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全县“11253”区域发展战略等历史机遇,以跨越式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落脚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实施“44531”镇域发展战略,力争到“十二五”末,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和全县平均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全县平均水平以内,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

( 滩歌镇卧牛山森林公园 )
三、推动滩歌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滩歌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优越、优势突出、方向明确,我们当充分利用好当前的战略机遇期,因势利导,凝聚多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聚集各种生产要素,用足用活各项政策,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大思路谋划、大手笔布局、大动作落实,强力推动滩歌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
1、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核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滩歌而言,当前农村水、电、路、渠、通信等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以蔬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必须统筹农村农田水利、交通道路、安全饮水、安居惠民、环境治理及文化娱乐等多方面全面发展,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同时,要根据各村资源优势和经济条件,突出各自特色,突出“一村一品”,因村制宜,因势利导,积极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物质保障。滩歌镇就“十二五”期间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提出了具体规划,计划每年新修通自然村公路和田间道路10—20条,硬化3—5条通村公路,完成200口沼气建设任务,新建新农宅150座,新修梯田1000亩,同时,实现镇域内无线信号全覆盖,大力实施旅游景点、镇区及庭院绿化工程,搞好城乡净化、亮化、美化,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在产业发展方面,在南河流域新发展设施蔬菜1000亩,在山区、半山区村每年推广全膜玉米6000亩以上、洋芋5000亩以上,新建养殖小区5—10个,成立专业合作社5个,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特色产业优化升级。
2、以小城镇开发改造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小城镇是滩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客观需要,必须紧抓小城镇开发改造这个龙头不放松,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形成框架、持续发展,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分期实施、逐步配套”的思路,加快小城镇开发步伐,“十二五”期间,滩歌将紧抓关中—天水经济区重点镇建设机遇,围绕把滩歌建成现代商贸旅游型小城镇的目标定位,在镇区滨河路建成集购物、商贸、餐饮、住宿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六层10000m2南山宾馆,全面启动可容纳1万人的镇兴农贸市场建设,建成蔬菜、小百货等交易棚8座,使市场功能进一步健全,小城镇品位显著提升。同时,充分发挥小城镇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群众到小城镇居住、从事二三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客商到小城镇投资兴业,提升小城镇经济实力,全力打造关中百镇。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全面发展进步,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体制,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一体化发展。

( 滩歌风光 )
3、以文化旅游产业的挖掘开发为突破口,以优化发展环境为前提,着力带动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这为拥有深厚文化底蕴、丰富旅游资源的滩歌镇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滩歌镇更要依托特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挖掘、开发、宣传和塑造文化旅游品牌上下功夫、做文章。“十二五”期间,滩歌镇将以卧牛山生态旅游区保护、宣传、开发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及文物资源保护项目,对明清古街古建筑群进行修缮改造,开发建设镇区内万华寺、老君观、魁星阁、镇兴堡、明清古街等一批旅游景点,全力打造“明清一条街—镇兴堡—万华寺—卧牛山森林公园—宋代摩崖石碑—白马沟妖精潭—镇区特色文化艺术展演”旅游精品线路,打响全省生态旅游明星镇的品牌。同时以此为契机,努力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切实强化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宗旨意识,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发挥全民的才智,集中大家的智慧,激发全民创业的活力和热情,全力带动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促进镇域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总之,加快发展是滩歌经济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当在把握大局中进一步深化认识,以更加明晰的思路、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积极投身于滩歌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潮之中,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滩歌镇黑池殿村举办旋鼓表演 )

(滩歌镇卧牛山森林公园晚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