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殡葬移风易俗 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典型经验案例展示(4)
——村主任争当移风易俗带头人
李富强,男,汉族,现年56岁,中共党员,现为张家川县恭门镇天河村主任。百善孝为先,父母恩情大于天,在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都会经历一段丧亲之痛,而如何办好一个简朴的丧事,也体现了一个家庭的文明和社会责任感。为推动移风易俗,践行厚养薄葬、丧事简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恭门镇天河村,认识这位移风易俗带头人——李富强。

简办丧礼,引领新风。2024年9月,李富强的母亲因病离世。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李富强一家没有选择传统的繁复丧礼,而是积极响应政府“丧事简办”的号召,用最朴素的方式,仅设家宴,邀请至亲为老人送行,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家中长辈节俭精神的最好传承,也是对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有力推动。起初,他也担心简单办理会让亲朋好友、街坊邻居责怪,但是他和家里人说出他的想法时,并没有被亲朋好友反对。最后,李富强在自家设席,只邀请近亲属为母亲送行,避免将精力和财力耗在形式化的丧葬仪式上,从简处理父亲母亲的身后事。令李富强没有想到的是,村民们并没有在背后对他的所作所为议论纷纷,反而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理解。这让他更加明白,讲文明、树新风是时代所趋,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而要用行动给村里倡导移风易俗工作开个好头,树好榜样。
示范带头,宣扬新风。李富强担任天河村村主任一职,同时也是村级红白理事会的一员。在各地都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时,他第一时间带领家中成员和村两委班子主动加入到移风易俗宣传队伍中来。他深知,移风易俗不仅是政策的要求,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和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石。于是,他带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政府部门发放的各类宣传资料,走进了天河村的村民家中。在村民家中,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殡葬陋习等危害,积极传递向上向善、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等社会新风理念,有效地激发出了村民们的共鸣。如今,天河村的村民受到李富强家中及村上各类宣传的影响,大都会主动报备红白喜事,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共同营造出了一种崇尚节俭、注重文明的新风尚。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当“要我参与”的心态转变为“我要参与”的热情时,移风易俗就不再是一项艰难的任务,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充满希望的文明之旅。

以身作则,传承新风。李富强自幼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成长,将家族里面“互帮互助、家庭和睦”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心底,并自然而然地体现在日常行为中。起初母亲病重时,需要有人二十四小时贴身照顾,李富强因工作原因白天无法贴身照顾,他白天叮嘱妻子悉心照料病重母亲,晚上回到家,他会亲自给母亲喂饭,照看母亲安心入睡。他在工作和照顾母亲两项“工作”之间来回奔走,其他兄弟也因外出务工无法分担照顾母亲,就算这样他也是一如既往的悉心照料母亲。无论是邻里之间的琐碎小事,还是村里的大事小情,只要有需要,他总是会尽力去提供帮助。他的善良和睦,让乡亲们由衷地称赞。李富强是一名党员,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也成为家中文明新风尚的带动力量,也向下一代传递了家族的优良家风。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富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李富强家庭的带动下,天河村掀起了一股移风易俗的新风尚,越来越多的人为构建更加美好、文明、节俭的社会风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李富强说:“时代在变,思想也要解放,我们要弘扬中华孝道,生活上多照顾、精神上多安慰老人,生活中要勤俭节约,积极响应农村移风易俗改革号召,拒绝薄养厚葬。同时希望更多的家庭讲文明,树新风。”
(新闻来源:天水市文明办 转载:马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