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我院妇产科团队以一场特殊的“技术攻坚党课”用实际行动向党的生日献礼。在“2025年甘肃省妇科宫腹腔镜手术技能大赛”这场由32支队伍角逐的省级赛事中,我院妇产科团队凭借卓越的实力脱颖而出,勇夺市县级团体一等奖,并斩获 4 项个人奖项,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而成绩单背后,是市一院第22、23党支部将“手术台当战场、党旗在科室飘扬”的党建理念深植业务肌理的生动实践。

让组织力转化为技术突破力
“备赛期恰逢临床旺季,党员必须带头扛起‘一岗双责’!”妇产科党支部在动员会上立下军令状。支部将4名参赛选手编入4个“技术攻坚小组”,由妇产科主任李群、妇科病区主任徐蓉担任双组长,把“技术复盘会”融入“主题党日”,在GESEA腹腔镜模拟系统前,党员骨干胡日晴带头演示“毫米级缝合”技巧,将“三会一课”带到了模拟手术室。
针对恶性肿瘤手术视频比赛中“肥胖患者盆腔暴露”的难点,支部牵头成立“多学科党建协作组”,联合影像科、麻醉科党员专家开展3次跨科室病例讨论,将“肿瘤学安全”与“功能保护”的党建服务理念融入手术方案设计。最终雒芳芳医师的《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视频,以“零并发症”的精准操作斩获二等奖,正是支部“把难题当课题”党建工作法的直接成果。

用先锋模范作用点燃团队战斗力
“腹腔镜操作不仅是技术较量,更是党员责任的考场。”荣获腹腔镜模拟操作组一等奖的胡日晴医师,是有着15年党龄的技术骨干。备赛期间,她主动将党员示范岗的“三亮承诺”(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转化为训练标准——连续60天每天加练2小时,在模拟系统中完成300余次输卵管吻合训练,手指磨出的茧子成了“党员先锋”的特殊勋章。

在宫腔镜模拟操作组,刘雯将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长征精神”类比为手术中的“耐力考验”,带领团队总结出“扶镜三稳法”“电切四步法”等操作口诀。她在赛后分享时说:“就像红军战士攻克娄山关,我们每一次精准夹持铆钉,都是对‘精益求精’党员品格的践行。”这种将红色基因融入技术训练的做法,让团队在宫腔镜操作三个环节中均突破赛会纪录。

以人文党建引领微创技术温度
“让患者少出血、少痛苦,是我们对患者的初心承诺。”陈瑞瑞医师展示的《3D腹腔镜切除深部内异病灶》手术视频中,“输尿管解剖法”“直肠注气试验”等技术亮点,源自支部发起的“微创技术+人文关怀”双提升行动。支部曾组织党员医护赴革命老区开展义诊,在收集到32例复杂内异症患者的需求后,专门成立“党员攻关小组”,将红色医疗服务传统转化为技术创新动力,最终实现该类手术并发症下降65%。

恶性肿瘤手术视频获奖案例中,团队为患者制定的“基因检测+靶向治疗”全程管理方案,正是支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延伸。支部书记在赛后总结时表示:“从长征时期的‘红色救护队’到新时代的微创团队,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
以“七一”为新起点,让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当获奖团队将荣誉证书张贴在支部“党建+业务”成果文化墙时,第22、23党支部正策划着下一场“七一”主题活动——把大赛中的微创技术经验转化为基层医院培训课程,让党旗在医疗帮扶一线高高飘扬。这场由党建引领的技术突围战,不仅以“团体一等奖”向党的生日献上厚礼,更探索出一条“红色引擎驱动医疗创新”的发展路径,让“厚德博爱 精诚笃仁”的院训与“为人民健康奋斗”的服务理念在手术台前交相辉映,续写着新时代公立医院党建业务融合的崭新篇章。
(新闻来源:天水市一院 转载:马文洁)